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2/13 20:43:00瀏覽173|回應0|推薦1 | |
此文刊登於《典藏今藝術》250期(2013.07) 關於藝術評論
「評論」非「批評」 關於藝術的評論,我較偏好用「評論」取代「批評」。因為「批評」一詞給人的感覺是比較負面的,而「評論」則是比較中間立場的用詞。評論是有褒、有貶的,包括好的評語與負面的評價。
藝術評論是主觀的 藝術的評論是帶有主觀成分的,只是主觀與客觀的比例組合有所差異。沒有什麼是「完全客觀的藝術評論」,因為藝評人本身的喜好、價值觀、思維與知識所有,主導了評論方向。而世人的偏好、判斷價值、思考及所學皆不相同,想法便不同,又如何能客觀了呢? 因此,我想評論本身也沒有是非對錯,因為評論是主觀的,尤其是對藝術作品所做的評論,沒有統一標準。
當我身為藝評撰寫人──欣賞藝術之人必須學會藝術評論 很多人以為,評論藝術是那些藝術學院派的人才有資格做的事,其實並不然。每一個人在觀賞藝術作品時會產生不同的感受及主觀的看法,這樣就具備了撰寫藝評的基礎。但我們若沒有立刻捕捉思緒跳躍的時刻、靈感閃過的瞬間,也沒有將其記錄下來,就錯過評論藝術的機會。 藝評以正式的寫法來說,大致上分為四個要素,分別是「描述」、「分析」、「解釋」、「評價」,但我想站在一般非專業藝術學院的大眾學習者立場上,放寬對於「藝評」的格式拘謹。只要能夠檢視自己面對藝術時的內心變化、整理對作品的想法、吸收藝術作品背景的相關資料,彙整成一段帶有評論色彩及自我見解的論述文章即是藝評。 撰寫藝評能夠累積自己對藝術作品的敏感度。很多時候我們面對藝術不是「沒有想法」或「沒有感覺」,只是沒有放慢步調去把內心層面的東西給「掏出來」──用口說或是寫作的方式進行。 藝評因為經過彙整,修改、刪減,在與他人分享時能夠精簡扼要且完整地達到較佳的交流效果。 撰寫藝評能夠提升自己對藝術的敏感度、加深自己對作品的透徹力;同時也有了交流的機會與空間。因此我認為欣賞藝術之人必須學會評論藝術。
當我閱讀他人的藝評──閱讀藝評之人必須建立價值判斷 一個人的個性與思想往往會影響他對事物的看法。而評論性質的文章尤其與筆者學術涵養類型的關係影響密切。不同學術背景的藝評人所重視的層面不同,也就造成評論藝術作品的觀點及切入方向有所差異。 當我們閱讀他人的藝術評論時,最好去了解撰寫人本身的學術背景,如此一來,在閱讀藝評的過程中較能理解筆者的論述脈絡及其論點的成立原因、注重面向為何。 最重要的是,必須建立屬於自己的價值觀與判斷力。不論是音樂、繪畫、文學……等,任何藝術作品的評論都帶有主觀成分,不必因為他人的藝評論點與自己的想法相違便開始懷疑、甚至否決自己。 不同的意見,是給我們新的思考空間。正因每個人的內在涵養、學術背景的差異,評論之中所會考慮到的層面不同,導致結論相異。透過藝評的交流正提醒了自己能用另一個方向去欣賞藝術作品。 將「建立自我價值判斷」的重要性強調在「閱讀他人的藝評」而非「身為藝評撰寫人」乃是因為我常在別人的意見與評論之中迷失自我,改變原有的價值判斷與最初的看法。當別人一臉肯定且配合著堅定語氣地評論,我的價值判斷一如左右搖晃的天秤,傾斜失衡。必須提醒自己回到前面提到的重點──「藝術評論是主觀的」。 聽見與自己想法相同的論點,有一種遇見知己的喜悅;看見自己沒想過的切入方向時,就從那裡去思考一遍;完全不認同的觀點不需要強迫自己接受,也沒必要出現「我要改變那評論人的看法」或是「他的觀點錯誤了」的想法,只因藝術與哲學的範圍太深太廣,而思想與價值判斷是自由的。我們只要能在交流之中擴大視野,讓自己的觀點及論述越發純粹與精煉,得到進步與成長即可。
當我的創作接受評論──藝術創作之人必須虛心不失自信 有過創作經驗的人都知道,在創作過程之中,難免會產生盲點。作者面對自己的作品,有些缺失重複看了幾遍卻怎麼也不會發現,這時我們必須透過他人的視點來點出。 而欣賞一份藝術作品,接著彙整一段評論,是需要時間的。有人願意為我們的創作花費時間與精神時,請帶著感恩的心去吸收意見、接受評論。 得到讚美時,將喜悅累積成自信、記住優點繼續維持,保持「自信」但不能變成「自滿」;而得到負面的評價時,去思考如何改進缺點,虛心接受批評。此時自信容易被打擊,所以信念很重要。 所謂「自信」不是「被稱讚時真的覺得自己很棒」,而是接受批評時知道改進以外,仍欣賞自己這份有缺點的作品──「你還是很棒的!」能夠對自己這麼說。 最後還是那一句──「藝術評論是主觀的」,除了技巧、技法或一些人類感官上的慣性真理之外,審美方面的負評,當你完全理解對方所想表達的意思,也認真思考過後,還是認同自己原先的做法,那就繼續堅持吧!因為藝術創作是完全自由、自主的。 屬於你的創作,這一劃該到哪?那一塊該上什麼色?全都由你決定,這也是我愛上創作的原因之一。
結語 每個人的內在情感、思維模式、學術知識不相同,沒有什麼是「完全客觀的藝術評論」。 藝術評論加速了藝術作品的傳達、提升觀者對藝術的敏感度及大眾的交流深度、廣度。 身在處處是設計、處處是藝術的現代,同時身為文化人、創作人的我們,不論是閱讀藝評、撰寫藝評或是自己的作品被評論,用對的心態去學習,都將提升自我甚至是社會整體的藝術素養。
後記: 也許是因為我還沒有瞭解學術界的習慣與用語,又或是還沒染上一身學術氣息,對於「藝術批評」一詞恣意地更改為「藝術評論」,是想降低「藝評」在一般人的認知當中所帶有的「學術味」。我想讓它一如無所不在的藝術,融入大眾的生活之中,是只要接觸到藝術,對作品有想法與感受便可評論的。 不僅要讓大眾接觸藝術作品的機會變多,藝術評論的交流也跟著變多的情況之下,藝術才能夠推得更廣、入得更深。 在接觸藝術的經驗中,我有許多不懂或是無法理解其中意義的時候,這時需要透過資料的查詢瞭解作品背景或是閱讀他人撰寫的藝評來加強自己對藝術的敏感。 其實在寫這篇文章之前,對於欣賞藝術並沒認真想過評論這回事。文章寫到末段,也算是為自己找到了個更深入地接觸藝術的方法。透過書籍或網路,大致理解作品的背景、欣賞之後利用我所熟悉的文字,寫下對藝術作品的感覺、想法。 寫作確實會有意外收穫,寫完才知道──「原來我有這樣的想法」。剩下的,就是實踐。 前後兩篇關於藝術的論說文,總是不自覺提及「資訊化」、「網路資源」……等,就是被自己高中時就讀資處科的背景所影響,下筆不自覺地提及,恰恰應證了我在文中所述的論點。
(2011.11.07)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