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4/01 10:10:17瀏覽4785|回應10|推薦11 | |
《野武士周報試刊50》封面主文 前言:馬英九以「老兵」阻擋「諸皇子相爭」,卻又加深了國民黨政府的氣衰血敗,老邁的部隊,活力不足、缺乏企圖心,馬英九也同樣居住在「養老院」當中。
誰說國民黨的人才多?
舉目四望,光一個台北縣長保衛戰,面對蘇貞昌來勢洶洶壓力下,堂堂的百年老黨,竟然陷入了幾乎派不出戰將的窘況。
看看那些被放話的名單吧!宋楚瑜、吳敦義、胡志強、朱立倫、歐晉德、葉金川‧‧‧點來點去,都是這幾年的老名單,突顯的正是,國民黨的口袋中,哪裡還有幾個像樣的名單。
這樣的窘況,正是國民黨的老人文化所造成的遺毒,這樣的遺毒,肇因於李登輝、發揚於連戰,現在的馬英九承受一切的苦果。
》》老K都是老人,新人沒機會
老人當道,新人沒機會,在國民黨內早就是一個不能說、不能解的痛苦。
這是在二○○五年,當馬英九終於下定決心要扛起國民黨的責任,挑戰二○○八年,參選國民黨黨主席之時,一方面,馬英九要面對著王金平的挑戰,另一方面,國民黨內還有一批「八大公」、「九大老」擔心當時五十五歲的馬英九接任後,世代交替一啟動,老人們恐怕就得面對退休歲月了。
他們呼應著別有算計的王金平,鼓吹著「人生七十才開始」,力拱連戰續任黨主席。當時最有名的一句話就是,王作榮在黨中央鼓吹的:「馬英九還年輕」。
這句話,打擊了多少國民黨的青壯輩啊!
王作榮的一番話,讓國民黨內的三、四十歲的「小朋友」個個沮喪到極點。
那是一場國民黨「小朋友」的聚會中,參與者有「十八王公」的縣市長、幾位父蔭的立委與市議員、還有一些國民黨智庫的「小朋友」,個個都是三、四十歲的有點份量的人物。
》》馬英九還年輕,朱立倫幼稚園
聽到馬英九「還年輕」,這些「小朋友」們相互嘲笑,他們說,當時才四十五歲的朱立倫「應該是讀幼稚園」;吳伯雄的公子吳志揚與連戰公子連勝文「應該是受精卵,不過機會比較好,已經著床了」;至於國民黨內的其它年輕人,「應該都還是帶著尾巴的單細胞DNA,還在努力地逆水游」。
不應該把這些「小朋友」的嘲諷當成抱怨,他們所談的,正是國民黨自李登輝時代以來,最深層的危機。
年長,也許有經驗與智慧。但更可能會氣血力衰、無法因應時代變局。更重要的是,如《菜根譚》所言:「戒之在得」,貪戀耍威權,只是一群頑固老頭。
在國民黨的歷史裡,並不是都是老人當道的。
黨務系統與民代系統內,因蔣介石的「法統堅持」,國會數十年不改選,老國代與老立委充斥著。但是,當一九六○年代中期,蔣經國開始接位布局時,當時的國民黨政府,並不老化。
》》當年的蔣經國,年青人的天下
那時候的孫運璿,不到五十五歲,依國民黨後來的標準,比馬英九「還年輕」。
當時的趙耀東,才四十幾歲而已,依國民黨後來的標準,比起朱立倫,恐怕連「幼稚園」都還不是,應該是「托兒所」嗎?
至於在一九七○年代已經擔任閣員的錢復、宋楚瑜、連戰、陳履安、吳伯雄也是縣長了‧‧‧等等,也才三十出頭,難道依國民黨後來的標準,「應該都還是帶著尾巴的單細胞DNA,還在努力地逆水游」嗎?
當時的李登輝、王作榮、林洋港、郝柏村‧‧‧不也都才四十出頭嗎?怎麼沒有人覺得他們「太年輕」?別忘了,當時幫台灣拚經濟,已經到處在世界拚貿易的蕭萬長與江丙坤,也才三十多歲而已,還有正在竹科墊基的「半導體之父」,張忠謀僅四十多歲,並沒有一頭充滿智慧刻痕的白髮。
到了李登輝時代,在國民黨體系中,一年比一年老,李登輝掌政十二年,鬥爭不斷,一堆人被掃地出門,留在國民黨的,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都還是那一批臉孔。
他們都是「政壇長青樹」,把持著位置不放手。但是,歲月不饒人,他們逐漸是五十歲、六十歲、七十歲了。
》》李登輝與連戰,越老越戀棧
問題是,他們不想培養人才、不想交班。終於讓第一次政黨輪替前的國民黨,更老態、更龍鐘、更和社會脫節、更沒有新血願意投入。直到失去了政權。
二○○○年失去了政權,確實讓國民黨「痛」,也因此「醒」了一下。
一生溫順的連戰,終於有了「世代交替」的念頭,「逼宮」請李登輝下台,接手了國民黨。這時候,連戰已是花甲之年了,但他當時卻還是「中生代」。
另一個也是花甲的「中生代」蕭萬長,專程跑去向連戰建議,國民黨應該要成立「智庫」,讓卸任的政務官能傳承經驗,好培養國民黨捲土重來後的新一代政務人才。
當時,連戰聽了連聲稱讚,說要撥十億元建立智庫,但直到今日,這十億元依然雲深不知處。
》》九萬兆都曾經想要培養年輕人
等到智庫真正成立了,卻變成了國民黨退職政務官的「養老院」。每個政務官可以有三到四個的「研究員」,原本蕭萬長是建議找一群年輕學者,卻成了國民黨這些老人安排秘書、司機佔職缺的工具,哪有「研究」能力,更別說傳承了。
又這樣拖拖拉拉了過了四年,連戰不想培養後進;國民黨諸公諸婆也不想培養後進。
四年過去,國民黨沒有什麼新血,但歲月不饒人,這些在過去曾是「青年才俊」就露出頭角、負起重任的人,二十年、三十年後,還是不想放手,也不願意培養年輕人。
當時的國民黨內,真的沒有人看到「後繼無人」的危機嗎?
有的!一方面是因為被「連家班」持續冷落;另一方面也是因為跟隨聖嚴法師禪修,心境有變,蕭萬長喊出了「給年輕人機會」,辭去了國民黨首席副主席。不管幕後有多少恩怨,當時蕭萬長公開說法都是「拋磚引玉」,但是,連家班卻是自居為「玉」,視蕭萬長為「磚」,除了冷言冷雨嘲諷蕭萬長外,哪想到培養人才?
當時,還有人想到應該培養後進,那是蕭萬長當年的副院長劉兆玄,二○○三年,劉兆玄公開鼓吹要是「連宋配」贏得二○○四年大選,國民黨的前朝政務官,「超過五十五歲的都公開向人民宣示,不會班師回朝」。結果,劉兆玄被「連家班」與「宋家軍」接連圍勦。
二○○四年連宋敗選之後,劉兆玄又向連戰建言,等到二○○八年,失去政權、失去舞台的國民黨,人才更老邁了,更需要積極培養後進。他建議連戰,國民黨智庫的前朝政務官,通通退位,變成「顧問」就好,把智庫交給「五年級」(民國五十年代出生的),全部讓五年級去衝、去試,讓這批五年級生有四年的時間磨練。
連戰,還是稱許說好,但是,國民黨智庫內依然是那些掌權握勢都已經超過四、五十年的老人,哪有新血?
這就是劉兆玄當時突然離開智庫,明明早在四十多歲就幹過清華大學校長的他,到了六十歲,卻又回鍋當東吳大學校長的一個原因了。
二○○五年,馬英九終於當上國民黨黨主席了,面對著個個都比他還大的國民黨內的叔叔、伯伯、婆婆、奶奶‧‧‧馬英九當然也在乎後進的培養。
馬英九因此要推動「青年團」,給年輕人機會。但是,卻是造就了另一批「太子黨」。連勝文、吳志揚、高思博、林益世、謝國樑‧‧‧加上已經卡到位的郝龍斌、周錫瑋‧‧‧國民黨內能出頭的四、五十歲一代,哪一個不是「哥哥爸爸真偉大」!
生物學鐵律,近親繁殖會有低能傾向。國民黨哪還有人才接續?
這樣的窘況,到了二○○八年,馬英九當選後全面爆發。
基本上,馬英九是一個「勤快」的人,
》》後馬時代,諸皇子相爭不可免
困窘全面爆發。八年了,當年國民黨下台時的「青年才俊」、「成熟壯年」,都已經老邁了。再往下看,盡是一批含著金湯匙的「太子黨」。要怎樣組織政府,讓政務立刻啟動?所有的人都頭疼了。
更頭疼的是,經過李登輝與連戰兩代的「反培養」二十年折騰,馬英九竟是「一馬當先」,以馬英九當時的五十八歲為線,上下十歲,四十八歲到六十八歲,一片空白。
四年後、八年後,國民黨內的人才,五十六歲到七十六歲,還是一片空白啊!
但是,國民黨內已經虎視眈眈啊!好不容易餓了八年,多少人想要騎馬上京,大吃特吃呢?
更重要的是,馬英九「一馬當先」局面,大家也看得出來啊!「後馬時期」總會到來,一片空白的權力處女地,哪能不大爭特爭呢?
那一天,馬英九很擔心,他不願意步入陳水扁的後塵,猛搞「天王平衡術」,讓各方權鬥、爭寵。對台灣並不好。
但馬英九卻又不是一個願意扛起責任的有魄力之人。他習慣的模式就是「躲」,以拖待變。
既然不想讓下一世代提前出頭,以免產生「太子人選」,上演「諸皇子相爭」,馬英九就定調第一階段新政府要「組的巧」。
》》怕內爭,馬組「過渡型政府」
何謂「巧」?就是擺明是「過渡型政府」,不會影響後馬接班。
這也就是為什麼馬英九和他的團隊,會故意設計一套不斷上演之根本沒有發生過的「三顧茅蘆」假戲,捧出七十五歲的江丙坤負責兩岸、捧出六十五歲的劉兆玄掌行政、捧出已經七十歲的「王小弟」掌監院、拉出一大堆花甲前朝官當新政府主力。
劉兆玄在授命組閣時,第一次公布閣員名單時,刻意宣稱「這是人生的最後一戰」,要宣示的正是請國民黨內各路人馬安心,他們不會在後馬時期參選,因為體弱氣衰了。
問題是,馬英九以「老兵」阻擋「諸皇子相爭」,卻又加深了國民黨政府的氣衰血敗,老邁的部隊,活力不足、缺乏企圖心,馬英九也同樣居住在「養老院」當中。
這樣的「養老院」文化發揚光大二十年,搞到連一個小小的台北縣長都找不到人選,只剩下一個又一個的「古墓奇兵」,一點都不足為奇啊!
¤¤¤¤¤¤¤¤¤¤¤¤¤¤¤¤¤¤¤¤¤¤¤¤ 《國民黨之先贏後敗》
《群龍無首,大吉》 《唱歌吧!新年加油》 ============================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