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歷史巨輪碾過蔡英文
2008/11/07 07:26:50瀏覽14236|回應53|推薦45

台北的「台北賓館」內,馬英九接見海協會與海基會的協商代表,簡單俐落地為「第二次江陳會」畫下了句點。

      

接下來,兩岸將要針對四大協商的落實而努力,也要為明年春天在福建廈門的第三次會談,進行下一階段的準備。

      

兩岸向前行的歷史巨輪穩定地向前走,那些活在對抗與仇恨動員的舊思維,正被歷史巨輪無情地碾過去。

    

馬英九、江丙坤與陳雲林都離開了台北賓館,蔡英文與民進黨卻仍像夢幻中的唐‧吉訶德,帶領著一群已經失去「嗆聲」目標的激動群眾,在街頭上向著夢幻的風車,無助地揮舞不知要落向何方的拳頭。

      

經過這樣的一場又一場沒有目標的街頭騷動,社會才發現,蔡英文領軍的民進黨根本就「不足為懼」,只有一些散兵游勇,搞一些零星抗爭的本事,沒有論述、沒有目標,更沒有組織!永遠只會搞一點「煙火式抗爭」就沾沾自喜,民進黨,根本不足懼矣!

      

街頭,也可能是群眾的墓場」,馬克思曾經這麼說過,警示街頭運動有著高度的風險,需戒慎,再戒慎。

     

當失去領導性的群眾運動強硬發動,只會號召社會邊緣人聚集發洩憤怒,壓根兒就不知為何而戰?為誰而戰!蔡英文的譟進,正為馬克思的卓見,再寫下了新的一筆註腳!

    

蔡英文的政治人格已瀕臨破產邊源了,「小英的故事」已經成了笑柄。一個溫和的女子,一夕變成狂暴又不負責的亂源,也給了台灣更深沉的省思。

       

這省思就是,集撕裂、挑釁、操弄、抹黑、陰謀甚至暴力等一切負面因素於一體的台灣政治文化,其實並未真的結束;它所造成的撕裂效果仍在繼續中。 

       

台灣政客的對立取利心態,實在已到了讓人無語問蒼天的程度。早已到了為求勝利而不擇手段的程度,整個社會的人心,也像被遍地野火燒過一樣,對相互的憎恨所塞滿。 

      

長期以來,台灣始終存在著一種最惡質的文化,造就出了最惡質的政治心靈,那就是把選舉利益視為一切言論、道德甚至人格的假期。

    

於是,祇要碰到可能和選舉有關的議題,各種不擇手段的言行遂紛然出現,而且見怪不怪。這種視一切價值標準的「假期」的觀念,甚至成了社會的文化,這種惡質的成份即在人們的默然無言中一點點的滋長,並蛀壞著台灣集體的心靈。 

  

因而,只要從選舉的提名伊始,挑動內外矛盾以及歷史傷痕,即成了主軸。撕裂被極大化,煽動被極大化,抹黑也被極大化。

      

在任何略具水準的民主國家,政治的第一要義,即在於化解矛盾;但在台灣,政治人物則反其道而行,要從各類矛盾中刮取選票。 

   

所有的這些,或許仍有人認為這是選舉嘛,選後講幾句漂亮的空話,一切就可船過水無痕的成為過去。

    

可能嗎?它就像原野被大火燒過,已注定將長久的荒蕪。 

      

許多台灣人的心靈荒蕪已告出現。人與人之間的不信與相互憎惡已被建構了起來,縱使表面虛偽,內心也有訐譙。 

      

台灣已成了一個這樣的社會:內心裡都在懷疑別人,並把自己視為受害人。當整個台灣都籠罩著這樣的戾氣,所謂的「幸福台灣」,不過是在自欺欺人而已。

  

當政治早已不是政治,而成了國仇家恨,撕裂的情況又怎麼可能得到彌補? 

    

然而,儘管看似如此悲觀,但台灣的被撕裂終究是人為,既屬人為,祇要人們夠努力,在重重的黑暗中,終究還是有一線可以獲救的曙光。

    

那就是台灣的各陣營領袖,都必須從自己開始,就抱有深沉的贖罪心來進行心靈的縫合工程。他們,必須理解到,任何選擇以台灣為家、願意把祖先和自己以及家人安葬在此的,就已是不容懷疑的台灣人,任何切割式的政治邏輯,就已是一種邪惡,它理應被拒絕。

    

除了這樣基本認知外,更重要的,過去那種視選舉為一切道德與價值標準的假期之惡習,已必須朝野政黨及知識份子都有自覺地加以拋棄。

      

無論對人的起碼尊重、法律準則及道德,都不容有任何假期。因為假期即等於是邪惡有了容身之地。祇有沒有假期,我們的政治競爭,才會在大家集體的約束中,往合理的方向演進。那種心口不一、變幻無常的談話及思考方式才可能結束。

    

連一甲子的歷史仇怨,台灣都有辦法和對岸逐步融冰,正證明了台灣人有著智慧,台灣有可能成為一個幸福之地,但稍微不慎,卻也可能變成一個被詛咒之地。

      

幸福與被詛咒之間,在於政治人物的心胸與器識。歷史的機會不斷在我們身邊閃過,許多事情我們可以做出權謀式的選擇,可以做出精打細算的選擇,也可以做出懷疑別人有陰謀的選擇,但只要宏大寬厚,也可做出讓自己變得偉大兼及讓全體台灣人也因而跟著偉大的選擇,要變得卑賤或偉大,仍在於自己!

 

============================== 

《野武士周報》            《回首頁》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arl6406&aid=2361901

 回應文章 頁/共 6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Middle man
馬先生終於做了一個重要的決定
2008/11/07 13:28

我今天才知道 台灣的集會遊行法是由馬總桶決定的.

我以為馬英九已經退居第二線了!

馬英九的話 你還相信嗎? 我是不相信啦!


cmucmu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尋常看不見,偶爾露猙獰!蔡英文,台獨毒玫瑰
2008/11/07 13:23
 尋常看不見,偶爾露猙獰!蔡英文,台獨毒玫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1-07 11:41:35  


  作者:段文勇 廣東汕頭 文教

  突然想到,當年的江青,在廬山賦詩銘志:江上有奇峰,鎖在煙霧中;尋常看不見,偶爾露崢嶸。以此抒發了女皇未得勢時的鬱悶和野心。假如把此詩轉送給台灣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估計她會很窩心的。 

  此前,對蔡大小姐知之不多,有關的了解,也是見諸報端的零星報道。有人評價她“形象清新”“溫和理性”,有人昵稱她“小英子”“小龍女”,在她的父母鄰裡眼裡是可愛的“貓咪可”。對她榮任民進黨主席,不少人為她捏把汗,擔心她小白兔誤入虎狼群。就連當初和她一同角逐主席寶座的台獨大佬辜寬敏也非常不屑的說:“願意承擔民進黨的痛苦是件好事,但能否將民進黨的未來交給一位沒有結婚的小姐?難道民進黨都沒有人了嗎?”并不看好她的。可是,時勢造英雄,如今的蔡主席可是台灣政壇叱咤風雲的人物啊! 

  遠的不說,單就最近幾天蔡英文的表現,已經相當的“可圈可點”了!11月3日,蔡英文以文稿方式,發出戰鬥動員令,號召民衆走上街頭,“嗆馬”“圍城”“護主權”。不管路權申請是否獲准,都要照計劃行動。并於記者會上信誓旦旦的說,出了事情,她會負起全部的責任。為了充分表明她的決心,甚至把黨的常委會搬上街頭召開,形同設立“前敵指揮部”,看,一個多麼敢作敢當俠義而為的女頭領啊! 


cmucmu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尋常看不見,偶爾露猙獰!蔡英文,台獨毒玫瑰
2008/11/07 13:19
日來,在蔡英文主導下,民進黨及其組織來的民衆盡情的撒野,脫序演出,確實不減當年他們前輩與威權抗爭的雄風,真是花樣百出,野性十足。就連那些貌似漂亮的女“立委”為了自己的私利,也在人前盡展妖媚神功。 

  民進黨發起的所謂抗爭,游行,暴力不斷,踐踏公權,發生多宗流血事件,約百名警察受傷,哪裡把“國家”“法律”,“道德”“禮儀”“人權”放在眼裡?

  發起這次圍城的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好像無視其引致流血衝突的責任,未有平息民衆的意欲,稱“民進黨讓馬陳會縮短了,已經是勝利了。” 

  在推脫社會責任技巧上,蔡女俠也絲毫不遜她的前輩們,首先把屎盆子扣在馬英九政府頭上,“不是我民進黨選擇,而是政府逼迫,讓民進黨回到抗爭年代,回到集權政府,一個一黨獨大的政府。”其次是立即切割撇清責任,暴力與民進黨無關,是黑道幹的。她又說,民進黨今天的游行下午5點半已結束,晚上發生在圓山飯店前的違法暴力抗爭,與民進黨無關。有些暴力的行為是一些黑道份子,故意混入滋事,強調并不認識這些人。 

  更為讓人佩服的是,這位頗有心計的蔡主席,早就為自己預留了借口,她在3日的文稿中明言:“第四、中國正在撕裂台灣,從這次陳雲林的行程安排中,我們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出這一點。台灣最大在野黨的民進黨被選擇性的忽略。全世界沒有任何政黨會與威脅自己“國家”的政黨聯手對抗自己國內的政敵,然而,國民黨這幾年來就是這麼做。這種情形必須立刻停止,因為這樣下去會讓台灣陷入萬劫不複的分裂與對立之中。” 

  面對新的女首領,老牌台獨辜寬敏應該自愧不如。要說有識人之明者,應該說還是女人,早在2004年12月,民進黨桃園縣議員吳寶玉在介紹蔡英文出場時就慧眼識珠的說:“蔡英文是我們綠營的女性菁英,她實在太傑出了,而且願意這樣奔波打拚。”“我不用說得太明白,但大家可以相信,未來的蔡英文,絕不會只是蔡‘立委’而已。” 

  5月13日,中時電子報曾以《綠色廢墟中的白玫瑰》介紹蔡英文。如今,我將原題改變一字,以毒玫瑰冠之,覺得更合乎她的本質特性。 

  蔡英文是一個主張台獨的毒玫瑰!尋常看不見,偶爾露猙獰! 

感慨
給蔡主席
2008/11/07 13:12

不是說要靜坐嗎?

為什麼每次都用這種方式表達意見?

有時靜默的力量更能感動人


黄海浪人
一个可爱的政党
2008/11/07 13:08
民进党很可爱,当家闹事,不当家也闹事,好事闹,坏事也闹,没有民主闹事,都民主了还闹事,象是江湖帮派,不,江湖也有洗手的时候,支持者象是小弟,有事没事跟着闹,不过,到是有新闻可看。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如果民進黨今天是如郭台銘和其他人企業家一樣,為台灣帶來不少GDP和外資,今天民進黨會須要上街頭暴力打車人要政權嗎?
2008/11/07 13:04

如果民進黨今天是如郭台銘和其他人企業家一樣,為台灣帶來不少GDP和外資,今天民進黨會須要上街頭暴力打車人要政權嗎?小英主席和綠立委們不要口聲聲叫 愛台灣,卻做出不識生產並且破壞台灣行為..小英主席和綠立委們想想索馬利亞也是獨立主權國家呀!,但天天搞意識形態搞族群分化,人民一窮二百, 你要不要?

還有做立委和上街頭不是代表愛台灣,也不偉大,這不過立委這工作只是賺台灣人的錢而已!不如學學郭台銘和其他人企業家一樣,為台灣帶來不少GDP和外資.


如果民進黨今天是如郭台銘和其他人企業家一樣,為台灣帶來不少GDP和外資,今天民進黨會須要上街頭暴力打車人要政權嗎?小英主席和綠立委們想想吧!



李昱瑾
來自大陸的聲音
2008/11/07 13:03

我是妳們口中的大陸的壹個普通大學生。我簡單說壹下我個人的看法。

台灣是不是中國的領土,台灣人民是不是中國人。這個似乎成爲兩岸逾越不過去的壹個門檻。我個人認爲,尊重曆史,放眼未來才是當下最爲重要的壹個現實問題。爭議可以擱置。但是請千萬不要以人民的福祉爲代價啊。

我愛台灣,正如愛我的親人。我們也希望我們的付出妳們能夠看見。我完全了解當下大陸有很多年輕人崇洋媚外,認爲國外的月亮比較圓,但是誠心實意地說吧,洋爲中用,師夷長技以自強有什麽不好呢?如今歸國的學子與日俱增,其實大家心裏都有壹個家。大陸過去是窮,被人家看不起,但是我們在努力,也希望大家能夠看到。

我開始認真地看了全部的評論,有壹個台商基本持獨立立場地在批評中共。我這樣來說吧,中共有做的不對的地方,比如文革,就是毛澤東晚年的壹個重大錯誤。比如外界有談的天安門。但是我希望台灣人民也看壹看它爲中國的掘起所做的貢獻。大陸也經曆了壹個被孤立和隔絕中重新振作的階段。看人不能光看他的缺點,所以我們也不應該因爲局部問題否認中共給中國社會帶來的巨大變化。百年前怎樣,現在怎樣,我相信大家有目共睹。有朋友抨擊我們的政府在國際立場上太霸道。呵呵,這是妳們壹直把美國當盟友所導致的吧,壹葉障目,不見泰山。全世界發達國家多少,發展中國家多少?美國橫加指責、多番刁難全世界其他國家的內政、經濟、外交、軍事和文化的時候,妳們有沒有想過那也叫霸道呢?我們的政府只是堅持了毛澤東和蔣介石當年“劃江而治”的壹個共同原則,那就是無論台灣還是大陸,都是中國的壹部分,否則當年蔣先生也會申請以台灣名義入聯的。雖然他們那壹代的人物都有封建領袖的表征,但是基本的立場卻是沒有偏離的。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夠用公正的立場來看待中共對待台灣的基本立場。因爲原則性的問題怎麽可以軟弱呢?妳們可能無法體會我們的感受,外蒙是我們每壹個中國人心中的痛。我們不能再壹次愧對我們的列祖列宗了,九泉之下妳叫我們如何去回答他們台灣也已經離開了我們?

這次四川地震,我知道妳們給予我們很多幫助,我看到了,也知道了。所以我完全可以了解台灣人民的誠意和善良。但是我希望大家不要用有色眼鏡看待中國,妳們可以回來看壹看,看壹看我們多麽盼望壹家人團聚。

正如壹個家庭,少了壹、兩個人怎麽可以呢?西藏也好,台灣也罷。我個人認爲,都是美麗的地方。孩子長大了是可以出去自立更生。但是即使自力更生,他仍然是母親的孩子不是嗎?我們是壹母同胞,何苦,何必。


shou
請不要叫現在在外面流血抗爭的人暴民
2008/11/07 12:28

因為,蔡英文不是說了嗎?

他們不是暴民,是黑道

 

真可憐,我只覺得很同情這些站在前線抗爭的台灣人民們

被愚弄,被利用,最後被丟棄

當時在場的警民有誰不是台灣人,各自守護自己的立場

雖然抗爭的手段是激烈了些,甚至讓人以為來到了第三世界

但同樣都同為台灣人,不論是哪方受傷,看了都讓人於心不忍

然而,原本堅稱會負責,會要求和平的人,卻丟著他們不管

甚至事後撇的一乾二淨,還宣稱自己很光榮,說滋事的是黑道

好一個形象清新的蔡主席,好一個光明正大的民進黨


台灣阿Q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沒稱呼頭銜,就矮化!鬼扯!
2008/11/07 12:25
沒稱呼頭銜,就矮化!鬼扯!妳小孩沒叫妳爸爸、妳朋友沒叫你名字、妳鄰居沒叫你名字,這些都叫矮化!想太多了!要有自信!台灣人站直,不要自我矮化,價值不是別人給的!

笑不出口
菜阴魂
2008/11/07 11:56
说实在的,从一开始我就觉得蔡英文成不了气候。所谓的“菜阴魂”,不过是民进党大佬的一盘小菜,作个垫脚的棋子,搞搞笑话;是贪腐阿扁的一个阴魂,阿扁大势已去,来个阴魂,搅乱台局。
頁/共 6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