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那一年,李光耀逼台灣投降中國‧‧‧
2015/03/24 07:48:49瀏覽11737|回應14|推薦15

前言:面對著靠台灣建立起第一代空軍和海軍,每一年還靠台灣訓練軍隊的李光耀之「背叛」,竟還幫鄧小平來勸降,蔣經國並沒有勃然大怒下逐客令,他斷然回絕李光耀說:「光耀兄你搞錯了,我還有第三個選擇,走我自己的路!」 

     ===【透視鏡】===

 

小平在葉劍英的支持下,打倒「四人幫」接掌權力,啟動中國的改革開放後,立刻在一九八○年代啟動了對台灣的「和平攻勢」。

 

首先,鄧小平透過葉劍英在一九八一年十月一日發表了帶有「一國兩制」雛型設計的《葉九條》,又派出密使在香港穿梭,邀請蔣經國到香港或在公海上艦艇相見,想要來一場「鄧蔣會」。

 

蔣經國知道鄧小平的攻勢就是想要招降蔣經國,雖然共產黨有很多「讓利」,但蔣經國神智清醒,甩都不甩。

 

李光耀自己提過,那一年,鄧小平百般誘惑都無法打動蔣經國,於是就委請新加坡李光耀到台灣來勸蔣經國,蔣經國還是 NoNoNo

 

李光耀告訴蔣經國說:「你現在只有兩條路可以走,一個路就是接受鄧小平條約跟他和好,另外一條路就是走你老爸的路,就是反共到底。」

 

當然,曾經惋惜新加坡離中國太遠,恨不得有辦法把新加坡拉到中國海岸邊的李光耀,不認為台灣還能繼續走蔣介石的反共路線,他是幫鄧小平來台灣勸降的。

 

面對著這個靠台灣建立起第一代空軍和海軍,每一年還靠台灣訓練軍隊的李光耀之「背叛」,蔣經國並沒有勃然大怒下逐客令,他斷然回絕李光耀說:「光耀兄你搞錯了,我還有第三個選擇,走我自己的路!

 

 

所以,不要只在憑弔李光耀的新加坡奇蹟,其實,和李光耀相比,蔣經國「台灣的命運絕不讓中國決定」的氣魄和意志,才是兩千三百萬台灣人民該學習和繼承的最偉大民族資產。

 

那一年,李光耀代表鄧小平來勸降,吃了蔣經國排頭之後,從此之後,蔣經國更積極強化「革新保台」政策,鼓吹「自己的國家自己救、自己的道路自己開」,中華民國和台灣的前途,北京沒資格指指點點,也不需要新加坡在旁說三道四。

 

蔣經國更在晚年開放黨禁、開放老兵回去探親,開放報禁,所有的禁忌都開放了,之後,以「贖罪」之姿,放逐思想箝制人民最深的王昇,也展現出對於「美麗島事件」鎮壓不同的態度,對於反對運動有了更多包容。

 

那一年,李光耀代表鄧小平來勸降,吃了蔣經國排頭之後,從一九八○年代開始,原本充滿「白色恐怖執行者」色彩的蔣經國搖身一變,不但加速推動台灣經濟起飛,厚植國力自立自強,還啟動了自造戰機和國防自主,捍衛中華民國之獨立自主,「革新保台」,開創了台灣「自己的道路自己開」之歷史契機。

 

蔣經國的功功過過,見仁見智,留待歷史來評說,他斷然回絕李光耀的勸降,堅持「台灣的命運絕不讓中國決定」的氣魄和意志,仍是兩千三百萬台灣人民該學習和繼承的最偉大民族資產。

 

事實上,早在接任總統之前,在行政院長時代,蔣經國就已經知道「中國是中國,台灣是台灣」,雖然沒有說出口,為了「中華民國是台灣,台灣就是中華民國」的基本前提,做出重大決策

 

長期跟隨過孫運璿,曾被馬英九讚譽是「財經總設計師」,後來又當成「神主牌」冰封冷凍、供在神桌的蕭萬長曾經說過一個故事。

 

那是在一九七○年代初期的故事,台灣被迫退出聯合國,外交風暴席捲而至,邦交國家快速流失。

 

那個時候,才是台灣生死存亡的關頭‧‧‧

 

當時,台灣剛剛啟動「十大建設」,推動加工出口區,實施「客廳即工廠」,開始拓展經貿,當時的國民年均所得,僅一年四百美金以下,和現在世界各地的落後國家差不了太多。

 

退出了聯合國,外交上不被承認,台灣初萌芽的外銷出口馬上受到沉重打擊,因為台灣不能在自居是中國,中國更是和現在一樣千方百計在打壓台灣的國際空間,「R.O.C」不能使用的國家,高達一○九國。

 

怎麼辦?當時的經濟部長孫運璿和許多財經專家討論了半天,只有一個結論,「放棄R.O.C」,改用「Made in Taiwan」,也就是後來象徵曾經是「四小龍之首」台灣奇蹟的「MIT」。

 

不稱中國,改稱台灣,在那一個「刑法一百條」還存在,警備總部正囂張的年代,可是殺頭的叛亂罪。

 

孫運璿和經貿官員與專家談了半天,很掙扎,堅持正統,用R.O.C,可保平安,但台灣經貿死路一條;改用MIT,就是叛國罪,就是台獨意識!

 

台灣經濟雖然將因此有活路與出路,孫運璿與汪彝中、汪彝定等,卻要準備到綠島和柏楊與施明德等政治犯為伴,註定下半生是死路一條。

 

孫運璿與汪彝中、汪彝定等參與過台灣奇蹟締造者並不驚慌,他們知道,在他們的背後,有一個更寬、更厚實、讓人可以信賴與依靠的「肩牓」在,這個肩膀就是蔣經國。

 

孫運璿於是帶著幾位國貿局官員求見蔣經國,詳細解說「R.O.C」無法用,必須改稱MIT的原由,蔣經國只問了一句話:「這是專家開過會討論過的專業結論嗎?」

 

孫運璿回答不但開過會,而且很多次,答案就是「MIT」!

 

蔣經國點點頭,只裁示了一句話:「為了國家好,專業問題,你們放手做;政治問題,我來解決!

 

別小看蔣經國的這句「就是MIT,我來解決」的「自己的責任自己扛」風險!

 

當時蔣介石雖還在,卻不健,神智已不清,對外都是宋美齡與孔宋家族在把持。

 

那時更有許許多多「漢賊不兩立」自居是「中國法統」的蔣經國之叔叔伯伯等老臣依然把持高位,加上蔣宋美齡等等「夫人派」虎視眈眈,蔣經國還只是準備接班的太子,才擔任行政院長。

 

「太子搞台獨?」蔣經國的壓力,恐怕難為外人道。

 

事實上,當時蔣宋美齡還和蔣介石鬧脾氣,要讓孔令侃當行政院長而阻斷蔣經國接班之路,兩個七、八十歲的老人都還賭氣離家出走過。

 

那種壓力,隨時就會有宮廷政變,更何況蔣介石已經神智不清,蔣宋美齡掌控一切蔣介石的對外聯絡,蔣經國隨時可能就變成「廢太子」,箇中恐怖,非一般人可以理解。

 

矮個子的蔣經國,辦到了,他選擇了「台灣」之實質,放棄了「中國」之虛妄,在全台灣拉起了「莊敬自強、處變不驚」的號召!

 

那些年,李光耀代表鄧小平來勸降,吃了蔣經國排頭之後,蔣經國用他的肩膀給孫運璿、李國鼎、趙耀東、王昭明‧‧‧那些台灣奇蹟領航者當依靠,只要是對的就幹到底。

 

他們,永遠沒有後顧之憂,才有放手「今天不做,明天就後悔」之「十年眼光,五年計畫」的氣魄。

 

也許有人會說,時代不同了,但是,領袖的肩膀就該更寬、更厚、更讓人能夠信賴與依靠的原則,應該是亙古不變的道理。

 

回想這台灣這二十幾年以來的失落,還有哪一個領袖有這樣的肩膀?

 

更重要的是,哪還有蔣經國「自己國家自己救、自己道路自己開」的氣魄!

 

雖然蔣經國還是一個「統派」,但他的決策很清晰:「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統一的主動權操之在己,而不是自居下風,主動向北京低頭稱臣。

 

更具體地說,蔣經國才是「自己的國家自己救,自己的道路自己開」的祖師爺!

 

那一年,雖然蔣經國的老友李光耀代表鄧小平來勸降,蔣經國反而更堅信,只有台灣自己站得住、有實力,不仰人鼻息,更不需要「逢中必跪」,也不必為了想去上海開個「雙城論壇」,就諂媚中共說「兩岸一家親」‧‧‧

 

將經國深知只有厚植國力才能生存,他不許中國併吞台灣,蔣經國堅信只能由台灣來統一中國。

 

或許,有很多人會覺得台灣統一中國是幻夢,也對,但台灣獨立自主,以實力反制併吞,卻是蔣經國所留下最珍貴之歷史遺產。

 

彈丸之地也能創造奇蹟,台灣自己就是典範,何必羨慕新加坡與吹捧李光耀?

 

「自己的國家自己救,自己的道路自己開」,那一年,當李光耀代表鄧小平來勸降時,蔣經國早就給李光耀上了一堂民主與繁榮可以並行的道路,只可惜,李光耀終究只是一個獨裁者,新加坡到如今還是「開明專制」‧‧‧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arl6406&aid=21728348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没啥大不了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3/24 13:45
志气让人佩服,就是让俺想起个成语:刻舟求剑

一畝桑田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3/24 12:10
鼻屎大的新加坡都不看中國眼色了,何況台灣。
李光耀蓋棺未論定,
自己走自己的路,大作寫得好。

njmozart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3/24 11:59
台湾在小蒋時代還可和新加坡分庭抗禮,之後便瞠乎其后了。为什麽?好好的一付牌,輸的脱底。还有脸嘲笑李光耀,真不知恥。

ABCDEF(翠雲)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3/24 08:08

這篇借我貼在我的fb

黃創夏(karl6406) 於 2015-03-24 08:14 回覆:

感謝推廣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