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11/28 09:38:56瀏覽3838|回應8|推薦15 | |
前言:選舉早變成了「政務假期」、「道德假期」,從總統到行政院,從中央到地方,紛紛放下手中應該負責的工作,一心一意只有選舉。政府停擺,媒體發燒,社會民眾又一次地被拋入政治立場選邊站的水深火熱煉獄中。 ===【望遠鏡】=== 悲劇,都肇始於不分藍綠、這兩大亂源,他們都早就失去了靈魂,他們,都只把選舉成了政治的惟一目地,無眠無日腦中都是選舉的算計‧‧‧ 國民黨威權統治時代末期,「選舉」曾是台灣政治改革的「工具」,選舉不但是「民主假期」,還是「創意發動機」。 平常不能講的話,平時不能做的群眾集會,平時不被注意到的觀念,讓台灣更進步的創意,選舉時都暫時被解禁、被宣揚與討論了。 從一九八六年到一九九五年,選舉機制推動了民主,在台灣驅逐了威權幽靈,建立起新的遊戲規則,進入了一個讓人民驕傲、世人刮目相看的新歷史時代,「寧靜革命」傲世全球,擠身進入「第三波」民主浪潮。 那時代,「選舉」和「民主」,充滿了開創性。 之後,不堪回首。「選舉總路線」當道後,政治走了樣,選舉機制定型化進而僵化,只是選民無可奈何、無言以對的權力重分配的無聊過程。 這十幾年以來,選舉早變成了「政務假期」、「道德假期」,從總統到行政院,從中央到地方,紛紛放下手中應該負責的工作,一心一意只有選舉。政府停擺,媒體發燒,社會民眾又一次地被拋入政治立場選邊站的水深火熱煉獄中。 台灣內部的對立創造了一種扭曲、反動的選舉惡質道路,就算是平日,都還有各自的一群人,只問立場,不論是非。 在捍衛自己陣營的最大利益之前提中,只要能贏,所有的基本是非都擺一邊,所有的進步價值都不去深談,什麼事情都可以橫衝直撞,亂整一氣。 「板塊選民」成了是影響勝負的主流力量。掌握了「操縱議題的技術」,成功動員板塊選民,贏了,一切都不要緊了。永遠都有一票人,一定投藍;也必有相對應的一群人,鐵桿投綠。 惰性中,政黨與候選人,何必去關心選民最切身的問題;何必去費力氣提出進步主張來改善社會,爭取進步呢?過程都不重要,投票那一天贏了就好,嘸你嘜安吶! 演變至今,「選舉」成了搞政治的惟一目地,「虛無主義」才是王道。 虛無的第一個徵兆是「我說故我在」,資歷聲望不重要、治理藍圖不重要、執政班底以後再說、國家願景鬼扯就好‧‧‧ 根本不必「準備好」,一堆人碰到選舉就冒出來,不管自己幾斤幾兩,吵吵鬧鬧非要圖一個「曝光度」,用「說」證明自己依然存在。 正因「說」是惟一的本領,何其廉價! 這樣的虛無,造就了最虛無的政治局面,何必去關心選民最切身的問題;何必去費力氣提出進步主張來改善社會,爭取進步呢?反正最後都會「喬」好,到了選舉起跑,「板塊選民」仍是「王道」。 不分藍綠,都已經太虛無了,把選舉當成是政治惟一目標,結構很清楚,選民也虛無了,不再有熱情與期待,一切的開創,都註定將浸泡在虛無當道的醬缸中‧‧‧ 這樣的社會恰好就是法西斯的溫床! 一樁接一樁的亂象和不正義,都不會受到真正的懲罰,像是快速通過又馬上消失的畫面,人民祇有一掠而過的是非心與正義感,很快變成了沒有是非心和正義感。 冷漠已成了縱容的藉口,讓知識份子和媒體患了「公共事務無能症」,有些人,甚至乾脆加入禿鷹、土狼的掠食行列,以手中的些微權力分一點羹。 冷漠會侵蝕民主與改革的成果,德國威碼民主產生希特勒的教訓就是:民主也可能選出新皇帝、新威權。世界走向現代化的歷史河流中,雖發生過三次民主化浪潮,但同時也存在「民主退潮」的危機。 第一次民主化浪潮開始於十九世紀初到一九二○年,三十多個國家建立了民主制度。由於法西斯主義和共產主義等威權主義的興起,一九二○年到一九四二年出現第一次民主退潮,民主國家祇剩十二個。二次大戰後到一九六○年代初,民主國家發展到五十多個,但經一九六○年代到一九七四年的第二次民主退潮,民主國家又祇剩下三十個。 台灣搭上了一九七四年重新開展的第三波民主化浪潮,這本是台灣的歷史契機,應要透過制度,讓公共行政提昇、國家道德向上,人民享有更多福祉。 如今,虛無主義當道,政治的目地只剩下選舉,如此持續發展,該問的不是二○一四或二○一六誰當選? 真正的厄運是:台灣會不是「第三波民主退潮」的一員? 惡運當頭,唯有自救! 自己的國家自己救、自己的未來自己拚! 別讓藍綠高牆真的謀殺了台灣,1129這一票,告別藍綠綑綁,這一票,推倒藍綠高牆吧‧‧‧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