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9/07/24 00:33:20瀏覽628|回應0|推薦4 | |
才傳說大陸即將開放台灣學測成績申請大陸大學,日前即有學測成績足以錄取台大醫檢系的桃園高中生何安琦獲准免試進上海復旦大學醫學院八年制博士班就讀,問到為何想到中國念書?她說:「想增加競爭力!」 雖然有某高雄前大學校長擔憂人才外流,但藍綠立委則一致認為不會影響台灣的大學競爭力,僅綠立委怕會落入承認大陸學歷的陷阱. 是信心危機嗎?怕台生跑去大陸,不怕跑去美國英國日本?因為大陸是敵國,去了等於資匪? 問題是人民遷徙的自由,禁得了嗎? 未開放探親及經商之際,中轉第三國到大陸返鄉及另覓事業第二春的不知凡幾,當時國民黨的戒急用忍政策恐怕只換來檯面上人物的虛應了事,而陳水扁前總統八年的主政難道落跑的會更少?反而民進黨表示要嚴懲黨員到大陸參加國共論壇之際,不滿被提名開除黨籍的許榮淑及范振宗則反指蔡英文也有親人在大陸經商,形成了天下烏鴉一般黑的窘境. 如果當年魏家四兄弟不去大陸投資,會有今日的康師傅頂新集團嗎?如果不是發展機會有限,台商真的都願意冒著妻離子散的可能到投資風險高的大陸去嗎?而過去許多小留學生成為華僑回來後免當兵的故事也不在少數. 話說回來,在政府未開放承認大陸學歷之時,有學生甘願到大陸去念書,一定有其想法.依據2008年英國泰晤士報全球頂尖大學排名,復旦大學的113名還略在台灣大學的124名之上,而2009中國大學醫學A等學校則把復旦大學排在第三名,這或許就是該學生所謂"有競爭力"的一部分原因吧! 面對有學生寧選大陸就讀而不是台灣,重點應該不是如何禁止他出去,而是我們是否有足夠的條件讓他願意留下來;其實還有更多數的學生首選的是歐美等國,一方面是其學校更有競爭力,另一方面是學生可同時增加外語能力,而這才是我們努力的方向.也跟人才流失無關. 至於是否承認大陸學歷,恐怕更是時勢所趨.我們可以不同意大陸人士來台工作,但是不承認其學歷就顯得鴕鳥心態;就像最近有關到波蘭念醫學院的學生是否可以行醫的問題,重點應該是先確認該校教學品質是否符合一定標準,以及學歷取得是否有經過嚴格的程序(含本國要求的實習成績),如果均符合就該承認其學歷,再來才是考慮是否須為國人才能執業的身分. 政府應該做的是將可預見的風險資訊清楚且完整地提供給人民,至於恫嚇威脅禁止的方式已經落伍了,當年的林毅夫泅水至對岸,如今貴為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及中共政協委員;生於大陸長於美國的張忠謀時應台灣政府邀請回國擔任工研院院長,創辦台積電,號稱半導體教父;可見人才留用不在其生長求學工作之所,而在國家給他的影響及他對國家的認同.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