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1/08/20 11:19:41瀏覽1827|回應9|推薦57 | |
從七月到八月,這個暑假,家裡的小朋友放暑假了,我的生活沒有什麼明顯的變化,一切作習照常,只是老弟的小孩出國讀書也分別的回來探望父母,我也想將他們這段時間在臺灣等情形記錄下來,但也不知從何說起,也只能從他們在外學習的感受談起。
當年老弟的一兒一女,男孩大學土木系畢業後在一家上市的公司工作二年,生性好動,讀書時代表學校參加泳賽並獲得名次,學校想留他畢業後繼續升上研究所,但他是個陽光男孩愛好衝浪,響往那裡的事派環境,存了一點資金也申請到了學校,就去澳洲讀研究所,一邊繼續深造一邊接觸他喜愛的衝浪活動;女孩大學讀的是英文系,曾獲得大專英語演講比賽冠軍,但她學了好多年的鋼琴,也赴日本取得了檢定,但後來對法律有興趣,在臺灣補習了一年法律課業,參加美國在海外舉辦的入學考試順利通過,就前往舊金山大學修習法律。 現在還有好多人都覺得能出國是多好的一件事,一來可以打著出國深造的招牌,出國鍍金,二來可以逃避國內求職的壓力;最近姪子及姪女出國留學利用暑假回來探親,我也和他們談了談留學的甘苦,也覺得得到父母的支助出國接受西方教育的確是一件非常幸福也非常值得珍惜的一件事,雖說現在出國留學已不再是什麼新鮮事,但就大體來論,能有這機會出來還不算是很多很多。但我很認同部份年青人有那種「可以逃避求職的壓力」的說法。
娃兒去澳洲讀書還要很努力地克服這語言問題,剛開始半年先進語言學校,通過後才進入學校,但適應澳洲的口音也是很辛苦的。在國內讀研究所,哪用擔心這語言的問題?到了不同的國家自然也就會有不同的文化,但在臺灣畢竟生活了廿多年,有的習慣要改也需要一些時間,就像開車,駕駛座的方向就不一樣,以前最起碼食、衣、住、行還有爸媽從旁協助,現在一切要靠自己,所以姪兒說既然選擇了來這裡學習,也一定要融入這邊的生活,我想對一個男孩子來說可能比較容易,但他說在剛開始這也並不是見簡單的事。姪女的英文程度夠,比較沒有這方面的困擾,她在讀大學的期間利用暑假每年都會去美國打工,打工期間因為是東方人也有華人勤奮的精神,也得到當地人的照顧,雖說是去打工但是公司都指派她擔任接待或資料的管理工作,就這樣幾年下來疊集了一些人脈及認識了一些朋友,所以她一到了美國讀書,好像如魚得水,好不愜意。
當然我也提醒他們能出來讀書,還是要感謝父母,在自己沒獨立之前都是父母供給的,要感謝父母所給的這些支助和機會,要更努力地學習,以後工作,也未必都會比在臺灣順利,要付出更多更多的努力,拿到更好的成績,畢竟,取得居留以後也會面對了不同的壓力罷。 寫這篇格文時,姪子也已完成學業,已返回澳洲等待工作,姪女也已回美國,一邊讀書一邊實習,其實不論在哪都是有壓力的,只是這些壓力要想法克服,出國畢竟是自己的選擇的人生道路,加油!加油!加油!
|
|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