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回家」是最漫長的等待
2011/02/25 13:01:44瀏覽1296|回應13|推薦72

 去年十月間我在報上看到一則新聞,述說有一位七十五歲的山東老兵他除了是執業律師外,他的人生還有還有一項重大任務,就是送過世的同鄉骨灰回故鄉,過去十八年裡,他已經成功地把五十七罈骨灰揹回家鄉,當時這則新聞沒有引起很多人的注意,我也只是當著一般的社會新聞事件來看,只是後來我在閱讀「回家」這本書的時候,愈來愈感到這本書寫的好像是我日前看到的新聞報導中的人物,對於我這個生長在臺灣,並在臺灣長大的眷村子弟來說,書中的人物是那麼的熟悉,當時四週的長輩都是由大陸大江南北到臺灣的,回老家是他們的夢想,等到開放探親的時後,常聽到回來的都說,大陸的景色依舊但人事全非,當時也只有以聽故事的心態來聽,也並沒有深刻的想到,這通往「老家」的家鄉路到底意味著什麼

最近一連閱讀了「巨流河」「最後的反攻」「回家」三本書,這三本書都是講述民國三十六年大陸淪陷,所謂的外省人來到臺灣的過程及在臺灣的生活,「巨流河」是作者以東北齊氏家族來臺的過程,以家族式的方式記錄當時知識份子對當時時局的看法及為了求學所受的苦難與對抗,也記述國共內戰時作者的經歷,青年軍是當時知識份子走的一條路,而「最後的反攻」及「回家」則是以臺灣老兵的角度講述離開家鄉沿途逃難時的苦難與到了臺灣時的鄉愁,這種以文學的方式呈現了老兵們在臺的生活及鄉愁,這些老兵充滿傳奇而坎坷的一生,也就是我父母一生的寫照。 

    當年被軍隊沿途「拉伕」來到臺灣的,我在服役的時候就碰到好幾位,當時那種離別家鄉來到臺灣的鄉愁,也只有放在心裡,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一位士官長,寫的一筆好毛筆字,英語也棒,常在酒後向我傾吐思鄉的情懷,思念家人但是又無奈,那時思鄉好像是種罪過,當時他就不只一次的告訴我,等退役後領了退役金,立刻就到香港,想辦法回大陸,那時尚未開放探親,也不能通信,不知這位老士官長現在是否已經如願的回到家鄉了,這些老兵都有不錯的學問,一九四九,那個令老兵都忘不了的年代,龍應台寫的一九四九──大江大海的背景也就是那個年代,讀完小說使得那個年代隱忍不言的傷痛,讓我們看到了,那些老兵心中也有著太多的傷痛和不平,政府對他們給予的十八趴利息補貼,現在又被吵的沸沸揚場,不公不義的模糊了那段史實。 

「回家」書中的主人翁高秉涵,真有其人。書中這位年過七旬的臺灣老兵,自己一生的離家、鄉愁與最終回歸故土,這其中經歷的細節,幾乎是完全真實的,與高秉涵相關的親人、朋友,也幾乎是以真實的姓名、真實的故事出現;我對這本書產生極大的興趣也是那些故事中的人物,也有我熟悉的,閱讀到後半段竟然也出現了我以前的同事,回想高秉涵是一個在逃難的路上幾乎丟掉半條命後輾轉臺灣之後的六十年,高秉涵以及與他一同逃難到臺灣的人們,生命中的主題幾乎就只有「想家」;想當時父母及眷村的長輩也都是在那種情緒中,他們心中的呼喊幾乎也只有一個想法──回家。

    格文開頭的新聞事件讓我對「回家」這本書的主人翁的那種對同鄉的大愛及不認識的老兵所做的,也就是送過世的同鄉骨灰回故鄉的崇高精神所感動,而一口氣的讀完了這本書,流落臺北街頭的高秉涵,做過鐵路局的小販,後在同鄉的幫助下半工半讀考上了國防學院法律係,畢業後成為金門駐軍軍事法庭的法官。他審理的第一個案子是一個廈門籍同樣也是被部隊抓伕的老兵,夜晚用汽車輪胎泅渡海峽回大陸的〈叛國案〉。在那個時代聽個收音機轉到大陸的頻道都會被認定有罪,大家都熟悉的林毅夫,當年夾着籃球遊到大陸,心裏想著的是升麼,我們不知道,但在當時如果老兵雖也認為「回家無罪」但敢做的又能有幾人呢? 

我記得當時家中也為了與大陸的親人聯絡,寫好的家書要透過海外並不認識的轉寄,後來雖有紅十字會代轉,但可以想像到那種思鄉情緒的煎熬,當時我是無法瞭解的,兩岸開放後,父母也回大陸探親,但已人事全非了,到現在二老的骨骸存放在五指山,想要落葉歸根是不可能的事了,綿延半個多世紀的刻骨銘心的思鄉情也只有隨著骨骸罐永遠留在五指山上,沒法「衣錦榮歸」也只有「終老他鄉」了。 

反攻大陸這句口號,咱這邊拔毛,對岸倒蔣,曾幾何時,兩岸和解了,一九四九年隨著政府來臺的老兵已凋零,兩岸分離這個事實讓我們知道在真實的世界裡,有著那種無法回家落葉歸根的無奈,想想,就這幾個人,作的決定,就改變了幾憶人的一生,能說這不是中國人的悲哀嗎??  ?

讓我在風裡放一隻箏 回憶那無知歲月裡的真 讓那往事隨風 輕輕吹動

緊緊的纏繞在風箏的兩頭 是我記憶裡難捨的溫柔

仿彿是你纖細的手 將我的一生牽動

習慣在夜裡點一盞燈 等待那一生未能盡的緣份

縱然歲月無聲  輕輕溜走 風箏已消失在遙遠的天空

末曾留下一句彼此珍重

只剩你無邪的笑容  溫暖我每一個夢

這紛亂的世界裡   總有一些難掩的苦痛   悲傷的年代裡

總有一些坎坷的路要走

天有多長 地有多久 天真的你曾如此問我  許下的承諾  要一生相守 

怎知道世上還有悲歡離合  天有多長地有多久 能不能等到重逢時候

所有的悲傷   所有的感動 都會在淚眼中再度回首

聽著這首周治平輕柔的唱出這首「箏」,真是打動我的心弦,想到雙親在那烽火的歲月中來到臺灣,經過了五十年又千辛萬苦的回到家鄉,但回來以後,兩岸都有著牽掛,在這兩、三年間走到生命的盡頭時,心中也只有感慨和無奈,留下的鄉愁終歸和風箏一樣,飄然歸去,二老心中的牽拌也只有由我每年到大陸時去追尋了。

( 心情隨筆雜記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yhhongteng&aid=4826176
 引用者清單(1)  
2012/03/18 22:07 【青青的家】 讚啦!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pearlz (民進黨抹黑霸凌WHO )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時勢的變化
2011/02/26 21:28

影響爾後的心情 - 那麼之前的心情有誰知?命也,運也。

當時如果偷渡回去,難道就好過嗎? 可能更難過。

林毅夫是例外,他不是老兵,他大學畢業,他是人才,他過去後沒有吃苦嗎?

他的當時如果吃苦,我們是聽不到的。他能夠去美國留學,也是運氣好。留美後再回中國,表示他把自己當成中國人。一個人成功的時候,我們沒有人關心他沒有出頭之前的日子如何過的。(抱歉,我自己不知道,假設台灣也不知道。)

記得我自己選擇到澳洲的,想念台灣的吃,請弟弟寄東西給我,弟弟說,既然移民出去,就要適應當地的生活,怎能老是想台灣的東西。說得也是。

老公也是自己要從大陸到澳洲去的,在澳洲生活、定居後,澳洲的朋友問候好像逼著他非想家不可。在中國,他跟家裡的聯繫也是有限,他也覺得跟家裏的親戚,離開久了,也是有距離的,也談不上什麼。

想家,正常。想了,又如何?1949年到台灣這批人想家,正常.........一切都是正常的人事變化。也許你會說,我無情,但是,思念只是人性的一部分,不是悲,不是傷。

life must move on。這是西方人熟悉的話,不等於鄧小平的‘向前看’嗎?但是台灣人硬要把它曲解為‘向錢看’。奈何。


航迷老叟(jyhhongteng) 於 2011-02-26 22:26 回覆:

不錯,想家是正常的心理反應,但一九四九那個年代,在歷史上是一個特別大幅度的人口震蕩,來到了臺灣,無法通訊不知親人的音訊,就是悲,也就是傷,也許我和妳的生長環境不同,生離死別的故事在我住的眷村中是常在上演的。

我家的故事在所有流亡來臺的外省人中,也許並不特別戲劇化,但服役軍中的士官長們的故事,讓我驚奇太多太多了,那個流離顛沛的時代,想回家想念家人情懷,當時他們縱有激動,但又奈何?

我所舉出林毅夫的事件,在軍中也造成震憾,他有理想,追求自己的理想,從某個角度來說也是他走的是一條正確的道路。但一般老兵尤其是一些青年軍,空有滿腹的學問,在軍中也只是最基層等一群,但那時也只有認命了。這些現在都漸漸的成為歷史了,我寫格文也只是看完這本「回家」的書,我想書中的主人翁想要說的也絕對不是悲憤,但我看完書除了沈痛,也想到了那些眷村斯長輩的故事,也就是悲憤罷了。

我想每件事都要向前看,我們要把眼光放在未來,兩岸相互的合作,密切的往來,撕裂的裂痕雖無法補起來,但『立足臺灣、胸懷大陸、放眼全世界』的格局,不是一種幻想。


connie F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耳邊聽著歌曲
2011/02/26 01:55
眼睛讀著文章  真是心有悽悽焉   難道真是歷史的悲劇?
航迷老叟(jyhhongteng) 於 2011-02-26 21:29 回覆:
一九四九年,那個年代我二歲,但對於父母來說就是個顛沛流離的時代,政治人物在歷史上的功過,造成了那個年代的悲劇,對於那個六十年前的傷痛,父母在晚年也只有以無奈的心情,告訴我是他們生命中的無常,難道真是所謂的生命中的無常嗎?

浮生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造化弄人
2011/02/25 13:25

我也讀過您所說的這些書

因為小學時代的恩師也有類似背景懷念恩師的一首歌:生命如花籃

等到兩岸開放探親之後

老師重回湖南探親

他的父母早已雙亡

而當年大他八歲的妻子姐姐早已哭瞎了眼

守候幾十年之後終於與我的老師重逢

誰知隔天就與世長辭

造化弄人莫此為甚矣

航迷老叟(jyhhongteng) 於 2011-02-26 21:39 回覆:
我父母也曾返回大陸探親,但回來以後並沒有喜悅,時間的流變更增加了日後懷念,就是兩岸都有親人無,在他們的心中也有著想補恕的想法,但事實上又辦不到,也真是造化弄人,但又無奈。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