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大陆没有统一时间表 暂不同意统一可继续谈 分裂绝对不可以
2007/11/30 09:46:04瀏覽498|回應0|推薦3
《春天的故事》记录着中国一代领导人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下的深圳特区得到了飞速的经济发展,表现了邓小平先生的聪慧与过人之处。深圳特区人民永远感谢邓小平这位中国发展蓝图的“总设计师”,中国人民会永远记得这位矮个子、有着浓重四川口音的领导人。
唐树备与陈长文来港出席两岸论坛/亚太台商联合总会二十九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第二届两岸论坛”,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前常务副会长唐树备(右)及海峡交流基金会前副董事长兼秘书长陈长文(左)应邀与会。图为唐树备回答媒体提问,陈长文则记下要点准备回应。(中评社记者摄)
唐树备与陈长文来港出席两岸论坛/亚太台商联合总会二十九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第二届两岸论坛”,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前常务副会长唐树备(右)及海峡交流基金会前副董事长兼秘书长陈长文(左)应邀与会。图为论坛结束后,唐树备(右)、亚太台商联合总会总会长潘汉唐、陈长文相互握手致意。(中评社记者摄)

陳長文說,“台獨”根本行不通,他個人對兩岸未來統一充滿期盼,只要大陸民主與經濟繼續發展,相信總有一天水到渠成。(中評社記者攝)

 11月30日,台灣海基會前副董事長兼秘書長陳長文昨日在香港出席一論壇表示,在情感上,他希望兩岸未來走向統一,但是他也明白理解,島內也有些人在“理念上”、“情感上”支持“台獨”,他認為解決兩岸問題不是在“當下”,“決定未來,耐心比勇氣重要”,“千萬不要選擇在時機尚不成熟的當下,冒著承受不可回復的災難風險,攤牌,用衝撞的方式進行決裂式的對立”。

  今年是1987年11月台灣正式開放大陸探親20周年,亞太台商聯合會為此29日在香港舉辦“第二屆兩岸論壇2007論壇”,陳長文應邀出席論壇並發表主題演講,回顧及前瞻兩岸關係發展。

  陳長文在會中娓娓道來他本人對兩岸關係20年發展的感想和期盼。他首先強調自己對“兩岸一中”理念的堅持,期盼兩岸統一越早到來越好。他認為,目前台灣要搞“獨立”在國際上根本行不通,因為沒有國家會捨棄大陸,而去承認“台灣國”。

  展望兩岸關係的未來發展,陳長文向台灣當局提出四點建議:第一,避戰,不容幸福家園成焦土;第二,務實,認清實力與國際形勢;第三,謙卑,正確評估大陸的進步;第四,體諒,盡力尋找可能的交集。他呼籲中國大陸,即便台灣進行“法理台獨”,也不必過度反應,因為國際社會並不會因為台灣進行所謂的“法理台獨”,而不顧中國大陸的立場承認台灣的“獨立”。

  他認為,事實上,中國大陸真正應該集中精神去做的是,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建立民主、自由、均富的政治、經濟制度,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爭取台灣的民心,這比阻止所謂的‘法理台獨’更有實際的效果”。

  他對中共總書記胡錦濤對台灣所採取的溫和態度表示讚賞。他認為,大陸需要爭取台灣民心,需要和顏悅色,絕非疾言厲色,這樣是一項重要進步。

  此外,對於國民黨和民進黨都力推“返聯公投”和“力聯公投”,陳長文表示,只是選舉炒作的議題,“台獨”根本行不通。他個人對兩岸未來統一充滿期盼,只要大陸民主與經濟繼續發展,相信總有一天水到渠成。

  至於2008年台灣大選,陳長文不諱言期盼馬英九勝出,因為馬英九是他好朋友,兩人理念相近。他相信,馬英九勝出,他會給台灣人民、兩岸關係帶來好的結果和影響。

---------------------------------------------------

唐樹備引用“江八點”指出,“我們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決不是針對台灣同胞,而是針對外國勢力干涉中國統一和搞“台灣獨立”的圖謀的。”(中評社記者攝)
  11月29日,前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副主任、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前常務副長唐樹備今日指出,中共中央對台政策可以歸納為三個基本元素:堅決、穩健和同胞情。他並強調,大陸在強調反對獨立“台獨”分裂活動決不妥協的同時,也決不放棄爭取和平統一的努力。

  唐樹備29日在香港出席“第二屆兩岸論壇2007論壇”,並發表了“堅定、穩健、同胞情─兩岸交流二十年之際解讀中共中央的對台政策”的主題演講。以下是他的演講全文:

“堅定、穩健、同胞情─兩岸交流二十年之際解讀中共中央的對台政策”

  自1987年11月台灣當局開放探親、大陸方面以此為契機大力促進兩岸關係的發展,在這20年間,兩岸的政治關係可以分為起、落兩段。“起”指的是1987年到1992年底、1993年初,是1949年以來兩岸政治關係最好的時期,其標誌是:

  1、在政治上,海基會和海協在1992年底達成了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的共識(後來被簡稱為“九二共識”)。在此之前,1990年10月,兩岸紅十字組織簽署的《金門協定》。

  2、在經濟和科技的交流和合作上,雙方也達成了極具意義的書面協定,即是在新加坡舉行的汪辜會談簽署的《汪辜會談共同協定》。

  3、以1987年台灣當局開放探親為起點,開創了1949年以來民間往來的新局面。

  從1993年汪辜會談到現在,兩岸政治關係急轉直下。與這一階段中兩岸政治關係的起落跌宕、對立衝突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兩岸民間往來的蓬勃生機。

  而兩岸政治關係的跌宕轉折和激烈衝突,主要是受西方某些政治勢力長期豢養和縱容、支持的頑固堅持台獨的分裂勢力,興風作浪,逆潮流而動的結果。

  綜觀兩岸交流20年以來的兩岸關係,我有如下幾點觀察:

  1、經過廿年的交流,在祖國大陸改革開放不斷發展、經濟建設日新月異的磁吸效應下,在兩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李登輝、陳水扁阻擋兩岸經濟合作、阻撓三通、實質上是妄圖在經濟上“脫中國化”的政策,已經節節敗退。在台商的壓力下,台灣當局已不得不被動地放鬆兩岸經貿政策,台灣分裂勢力實際上已部份喪失了對大陸經貿政策的控制權。

  2、經過廿年大陸方面在國際上反對“兩個中國”、“一中一台”和台灣獨立的激烈鬥爭,目前的形勢已經證明,李登輝、陳水扁謀求國際社會承認“兩個中國”、“一中一台”和台灣獨立,已經不可能。

  3、1999年李登輝抛出“兩國論”,並企圖將“兩國論”“入憲”,標誌著台灣分裂勢力正式開闢了用推動台灣“法理獨立”的辦法開展分裂活動的新戰場。陳水扁上台後,從2002年8月以來,他更是不遺餘力地推動公投“正名制‘憲’”的法理台獨活動。迄今為止,在大陸的堅決反對和各方壓力下,已使陳水扁推動“憲政”的能力遭到削弱、進程被阻滞,實現預定計劃更為困難。

  4、廿年的兩岸關係的發展,已經在台灣民眾中形成了一股希望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的力量,對台灣分裂勢力“法理台獨”的步伐起了牽制作用。

  從對兩岸關係廿年風風雨雨的扼要回顧中,可以解讀中共中央對台政策的基本元素,我把它歸納為以下三點:一是堅決;二是穩健;三是同胞情,與大家一起探討。

  1、堅決:是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堅強決心,是指對維護包括台灣在內的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反對“兩個中國”、“一中一台”和台灣獨立的毫不妥協,是指對解決台灣問題、最終實現祖國統一的目標的不折不撓。

  2、穩健:中共中央的領導人,從毛澤東、周恩來、到鄧小平,江澤民,和胡錦濤為首的黨中央,都把台灣問題放在世界形勢、中國的全局和中華民族的長遠利益的大背景下來考慮。他們都是立足於首先壯大大陸自己、把大陸自己的事情辦好,立足於創造解決台灣問題的內外環境,以便在對兩岸同胞根本利益最有利的情況下,來解決這個問題。這就是我理解的中央對台方針的另一個根本要素─穩健。

  《反分裂國家法》和胡錦濤十七大的報告,根據新的形勢,進一步豐富和充實了兩岸統一前和平統一理論和實踐。

  3、同胞情:“江八點“明確提出,“努力實現和平統一,中國人不打中國人。我們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決不是針對台灣同胞,而是針對外國勢力干涉中國統一和搞“台灣獨立”的圖謀的。”

  面對陳水扁千方百計推動“法理台獨”,胡錦濤在強調反對獨立“台獨”分裂活動決不妥協的同時,也一再重申爭取和平統一的努力決不放棄。他說:“人民期盼和平,國家需要穩定。只要和平統一還有一線希望,我們會進行百倍努力。”

( 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xndlai&aid=1415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