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當陳總統誇言台灣不輸南韓
2007/10/15 09:12:41瀏覽116|回應0|推薦0
 聯合報15日社論指出,在很多人視為「生日不快樂」的今年國慶日,陳水扁總統致詞時大談「台灣不輸南韓」。國家元首在重要慶典中「單挑」某特定鄰國,強調「台灣並沒有輸」,本來就是件既滅不了他人威風、也長不了自己志氣的怪事。果然,南韓媒體立即反應,譏誚陳水扁此舉不但是外交上的「失禮」,也顯現台灣在與南韓的競爭中是多麼焦慮不安。

 台灣失禮嗎?失禮的是陳水扁。台灣焦慮嗎?至少看得出,陳水扁是焦慮的。他在國慶致詞當天所舉出的各種數據,很勉強地想傳遞出「台灣並沒有輸」的形象;這種「勉強」本身就足為焦慮的象徵。陳水扁所鋪陳「台灣政府的財政情況比南韓良好得多」的畫面,僅僅兩天後就被國內「地方縣市即將破產,主計官員明言中央政府的債務問題更嚴重」的新聞所沖銷。陳水扁初任總統職位的兩千年,韓國經濟正因亞洲金融風暴之痛而跌倒在地,國際貨幣基金強行介入扶助整頓之恥籠罩舉國上下;但也就是在陳水扁的任期之中,南韓的平均國民所得一路追趕上、並且超越了台灣!

 所以,總統怎有資格公然向老百姓宣稱,台灣不輸南韓呢?

 南韓媒體指出台韓競爭中的「焦慮不安」,確是一針見血。陳水扁外強中乾的反駁,是因早已了然民間對於執政黨「失政」以致經濟落後的各種焦慮不安吧?自從南韓國民平均所得首度超越台灣的前年開始,輿論即不斷進行「台灣怎麼輸給南韓了?」的比較檢討。去年,一份周刊媒體以「八十對八百的戰爭」作為封面故事,針對政府的義務教育經費扣除人事費用後花在每個小學生身上的錢,台灣小學生平均每年每人只有八十二美元,相對於南韓小學生八百五十多美元的現象。當時的報導引發各界潮水一般的討論;一些個案故事裡小學生營養午餐菜色不足、學校水電費都要向家長募捐的事實,讓很多人讀得眼淚都要掉下來。當然,時任閣揆的蘇貞昌之豪語:「窮不能窮教育,苦不能苦孩子」,也成了最大的諷刺;何況,「窮不能窮教育,苦不能苦孩子」還是傳誦源自中國大陸的順口溜。

 台灣在國際競爭中漸漸落後所引發的國民焦慮感,不只是因為若干數據評比失色而已;而是,政府欲帶領國家「向上提升」的企圖心和戰略全盤棄守。南韓之所以成為台灣最常比較的目標,除了因並列亞洲四小龍的「兄弟」關係,也因兩者同樣承擔著國家分裂的政治現實,並因此一政治現實而影響著國家整體發展策略。台灣在過去政治上受到國際孤立、但經濟上採取出口導向發展策略以作為「聯外橋梁」的二十世紀後半葉期間,南韓經濟以集團發展為中心,卻也種下了財閥政治、官商勾結、市場運作機制失靈等後果;所以「台灣經驗」過去一直成為南韓取經的對象。

 但之後的發展,台韓卻各自走上不同的軌道。南韓受亞洲金融風暴之累,反而有了「撥亂反正」的機會,一路衝刺至今。台灣受惠於過去財經體質尚佳而躲過一劫,但兩千年之後的政經發展一路走下坡,用「自作孽」形容亦不為過。今年初,南韓與美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FTA);十月間,南韓總統盧武鉉步行跨過三十八度線,與北韓金正日達成了「南北韓關係發展與和平繁榮宣言」;其意義不只在於南北韓之間是否終將和解的可能,而是共同向國際間作出「兩韓互利」的宣示。這倒也提醒了台灣民眾,兩千年陳水扁就職前夕,夸夸而談「不排除前往大陸進行和平之旅」所給予老百姓的和平安定願景。

 台灣的希望快樂願景哪裡去了呢?國慶日,陳水扁以總統之尊強力宣傳「台灣並不輸給南韓」,只是外交上的失禮嗎?更是他自己執政成績上失了面子吧。台灣輸給南韓倒也罷了,台灣是輸給了自己!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xndlai&aid=1300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