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讓綠色建築幫忙減緩洪患【聯合報 2010.10.26】
2011/03/05 00:32:58瀏覽587|回應1|推薦0

讓綠建築幫忙減緩洪患 2010/10/26
【聯合報╱孫振義/政大地政系助理教授(台北市)】

近年來台灣風災不斷,從莫拉克、凡那比到梅姬等颱風的肆虐,讓台灣從南到北都飽受淹水之苦。如何在全球環境變遷的大環境之下扭轉乾坤,個人認為以下數種綠色建築技術可以稍微幫上一點忙。

一、設置基地保水設施:在綠建築的理念中,建築基地如果可以適當地設置草溝、透水鋪面、滲透溝、滲透井、雨水貯集池等保水措施,將可保留大多數的雨水在每一塊建築基地當中,除了降低地表逕流、減緩洪峰、疏減下水道負荷外,還可以達到補充地下水的功效,一舉數得。

二、擴大雨水利用:在綠建築推動人士努力下,目前僅在建築法令中規範總樓地板面積達三萬平方公尺以上之新建建築物,設置百分之四以上之雨水貯留利用系統。事實上,雨水利用家家戶戶都可以施行,運用自行設置的小型雨水儲水槽或簡易型雨撲滿就可以達到貯集雨水的功效。在日本,推廣雨水利用的背後還存在著降低洪患的功能,當地政府在大雨警報之前會要求民眾先行排放雨水儲水槽、雨撲滿或水池的水,以騰出貯集雨水的容量。

三、環境綠化與屋頂花園:都市環境中每一位居民能夠擁有多少綠化與綠地數量,一向是評估一座城市是否為生態城市的重要指標,因此政府在致力於都市綠化、闢設綠地的同時,無形中也增加了雨水貯集在土壤、花盆容器、植物根系中的機會。政府應該加強監督都市綠地的規畫,並且積極鼓勵民眾進行自家環境綠化、設置屋頂花園,將可達到環境綠化與減緩洪患的一石二鳥目標。

四、人工濕地與生態水池:人工濕地與生態水池都能夠提供一定數量的雨水貯集容量,對於環境而言,其原本就規畫為水體的區域,在植栽與工程設施方面也較能容忍水的淹泡,因此就算局部為暴雨而淹沒,在日後的復原上也較容易,是不錯的降雨延遲、減緩洪患選項。

綠建築相關措施僅能擔任改善洪患的次系統角色,但在政府徹底解決洪水問題之前,卻是全民可人救、自救的方法之一。

衍生連結:

雨水回收案例http://www.youtube.com/watch?v=eOmXnNJDsoo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ustinsun&aid=4946890

 回應文章

99257004
##
2011/03/11 10:13
老師你好,昨天上課老師的PPT當中某一頁有分別提到北中南不同建築使用類型之不透水面積比率,其中有一項為北中南之學校類的比率,我發現即便是學校,北部與南部還是有極大的差距,北部有高達百分之七八十的不透水表面,然而南部卻僅有百分之三四十左右
所以我想請問老師,為什麼即便是學校,南北部還是有如此大的差距,因為感覺上學校的規劃設計,南北部應無太大的差異,謝謝老師
JustinSun(justinsun) 於 2011-03-20 16:07 回覆:
其最大的原因應該在於中南部的學校腹地比較大,因此有很多機會保留地面為透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