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教大二的統計學多年(也好久沒教了),雖然其實我懂得也很粗淺,但是應付大二統計學也足夠了。我甚至覺得書上的條件機率寫得不太好,所以特別鑽研了一下。
條件機率一般寫做p(B|A),即A事件發生之後,B事件發生的機率,若A, B獨立,則p(B|A)=p(B),也就是說無論A事件是否發生,都不影響B事件發生的機率。
跳兩次的題目裡,A事件就是第一跳的落點,因為是一個全對稱的圓周,因此無論跳到哪個位置,均在此圓周之上,故不影響B事件(第二跳的位置)。
跳三次就難了,因為第二跳的位置,等於以第一跳的圓周上之點為新圓心做圓,在新圓周上的位置顯然與第三跳結果與原點的距離相關。舉例而言,第一跳的位置為(1, 0),第二跳的結果形成一個新圓周,最遠點為(2, 0),若以此點開始第三跳,落點距原點小於一的機率為0;而最近點為(0, 0),以此點開始第三跳,距原點小於一的機率是100%,而其他諸點,越接近最遠點機率越低,越接近最近點機率越高。因此這個題目必須以積分解,若是沒有形式解,就要用數值積分。這些東西我已經丟光了,況且若這是高中題目,一定不至於那麼複雜。
最近我要重新複習國中高中數學,無他,怕兒子女兒數學不好,得私下補習一下。看到這些以前很熟悉的東西,現在都忘光了,實在很慚愧。
田英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