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新中文之一 你仍拿動詞當名詞用嗎?
2009/05/16 20:23:35瀏覽3942|回應1|推薦9


洋文與中文有同有異.洋文係拼音文字,變化容易.一個字改改字尾,即可由動詞變為形容詞、名詞等等,如modify、modifying、modification.中文固也有一字多變,如「解衣衣人,推食食人」等名詞動詞通用現象,然不似洋文那般變化多端.有些字詞只能當動詞,不得當名詞.翻譯洋文時,幸勿直譯.

余光中先生寫了一篇〔中文的常態與變態〕.文中列舉許多中文西化的怪現象.其中有一項是動詞當名詞用,茲摘錄例句於下:

誤:橫貫公路的再度坍方,是今日的頭條新聞
正:橫貫公路再度坍方,是今日的頭條新聞

誤:書籍的選購,只好委託你了
正:選購書籍,只好委託你了

誤:推行的國語,要靠大家的努力(註:似應為「國語的推行」)
正:推行國語,要靠大家努力

坍方、選購、推行皆為動詞,何必加個「的」字,改為名詞?不嫌累贅嗎?

另有四個類似句子,列於下方:

誤:本校的校友對社會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正:本校的校友對社會貢獻很大。

誤:昨晚的聽眾對訪問教授作出了十分熱烈的反應。
正:昨晚的聽眾對訪問教授反應十分熱烈。

誤:我們對國際貿易的問題已經進行了詳細的研究。
正:我們對國際貿易的問題已經詳加研究。
註:我們已詳細研究了國際貿易的問題。

誤:心理學家在老鼠的身上進行試驗。
正:心理學家用老鼠來做試驗。(或:心理學家用老鼠試驗。)

注意到了嗎?所有的「正句」皆短於「誤句」,亦即正句較為精簡.何以要在精簡的句子裡加入廢字廢詞,將通順的句子變得拗口?這豈非既費力又不討好,甚至天怒人怨嗎?







( 知識學習語言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unk200&aid=2953866

 回應文章

田英奇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歐化語句
2009/06/02 02:01

在五四時代起,中國文學就一直被這種歐化語句困擾,其中郁達夫就是個佼佼者。胡適在「嘗試」之於,最後的結論就是「國語的文學,文學的國語」,也就是我們怎麼說話,就怎麼寫文章,口語變成了文字,自然會有修飾,那麼從文字再回到口語,也讓我們說話更簡潔精練。可歎現在每下愈況,無言兄提出的這些問題,常常在大眾傳媒裡聽到,比如馬上或立刻,幹嘛要第一時間?又常聽到「做出一個XX的動作」,這就好像老兄最後一句話,講成「天怒人怨的感覺」,真是又拗口又多餘。不過「做出重大的貢獻」是大陸官方的常用語,共產黨在毛的時代常常粗鄙的話入文章,現在反而官腔官調起來。另外有一句「發揮一定的作用」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題外話:無言兄對如何精練文字一直頗有獨到的看法,把動詞當名詞,是多此一舉,英文所謂wordy是也;可是如果把名詞當動詞,反而會使中文更生動簡潔,更富有內涵,比如「魚肉鄉民」就是個好例子。當年中文網ACT上好像有位「貓頭鷹」就討論過這個話題。不曉得吾兄是否有意作個本文的姊妹篇?

忽然雅興一發,戲成一上聯,吾兄可對否?

發揮一定的作用,做出重大的貢獻,第一時間,有種天怒人怨的感覺

:)

田英奇

【無★言】時代悲劇 (二)(junk200) 於 2009-06-02 09:43 回覆:
除了歐化之外,音譯也是個大問題.五四以後,有不少音譯的例子,什麼普羅藝術、布爾什維克等;連胡適都有詩曰:「辟克匿克到江邊」,真是猗歟盛哉.

老共時常用些粗俗的字眼,什麼抓啦,搞啦,實不敢領教.

曾讀過一本談論英文的書,作者乃澳洲人.他說道雖然莎士比亞喜歡拿名詞當動詞用(還舉了例子,windowed.我未曾讀過莎氏之書,不知該例在那一部書中),但最好不要這麼用.這一點,可能中外有別.誠如田兄所言,中文裡,名詞當動詞用,既明暸,又簡潔.「魚肉郷民」是一佳例.文言文中,這種用法更多,「解衣衣人,推食食人」是常見的句子.待我蒐集一些資料,看能否寫成一篇.

對聯是高級文字遊戲,不但講究字對字,詞對詞,還得考慮平仄.上聯是「平平仄仄」的話,下聯要對「仄仄平平」.我才有不逮,無法真正對句.能對個字數不差的對子,已是滿身大汗,捻斷數根鬚矣.這就獻醜了.

發揮一定的作用,做出重大的貢獻,第一時間,有種天怒人怨的感覺;
作為學生的老師,進行救火的動作,總的來說,是件高危險性的冒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