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尋找中央山脈的弟兄
2011/08/06 00:02:28瀏覽2879|回應0|推薦221

引用文章呼喚兄弟的地方…紋山

【前言】《尋找中央山脈的弟兄》是已故作家李潼於1999年出版的16冊「台灣的兒女」系列作品其中的一部,今看到繪本作家李如青即將於本月出版說著同樣故事的《呼喚兄弟的地方──紋山》,真是滿心期待。2000年,筆者也曾為《尋找中央山脈的弟兄》寫過一篇讀後心得,特別貼出這篇文字來相呼應一下。《尋找中央山脈的弟兄》目前由小魯文化事業重新印行,各大書店有售。祝這兩本極具生命意義的書均能在書市同放異彩。

 

             


 尋找中央山脈的弟兄

不記得走過幾回中部橫貫公路了,只知每走一趟,都還是會有第一次走過時,心中那種不時驚艷的悸動。它穿越崇山峻嶺,絕巖峭壁,溪壑峽谷,像條蛇樣的盤旋在山腰上,好像亘古以來,它就已盤踞在那裡,讓住在台灣中央山脈東西兩邊的人得以方便行路交通似的,行走其間,還可以盡攬山中絕美景致。就是這樣,一切都像理所當然會有這麼條路,至於路是怎麼形成的,真的沒想得太多。就像今天的新新人類享有高度的生活水平,吃好穿好,也是理所當然的一樣。他們很難體會父母賺錢的辛苦,我們這些用路的人,也很難想像當初建構這條公路的艱辛。  

──民國四十五(1956)年七月七日,中部橫貫公路與石門水庫同一天動工。

──中橫工程總共進行了三年又九個多月,參與築路的有五千名退伍官兵(即榮民),另有公私營造場的雇工、陸軍支援的步兵、山地原住民以及近兩千名的受刑人,總共約一萬個男人,遍布全線三百五十公里的峰巒峭壁和溪谷搭橋造路,經歷了大大小小無數次天災,共有一百八十四位弟兄在築路過程中殉職。

以上資料,不難從當時的報紙或其他資料檔案中尋得。但時過境遷,還有誰有興趣去翻閱四十年前老掉牙的舊資料。然而,如果把這條直到二十世紀末,仍被看成是世界道路工程界的高難度傑作的築路史,以小說的形式呈現出來,相信就有絕然不同的知性傳承效果了。如果以更輕鬆的少年小說形式來表現,相信一些後生小輩就更樂意閱讀,而無形中對這條路的來歷有些概念了。

《尋找中央山脈的弟兄》一書,便是一本可以輕鬆心情來閱讀嚴肅主題的小說。這是作家李潼新近所出版系列「深刻描繪百年來,台灣兒女身處歷史事件中的悲歡苦樂十六個虛擬實境的台灣在地精采故事」其中的一本。故事從兩個來自舟山群島的十七歲雙胞胎兄弟,因為語言的隔閡,與台灣的居民造成嚴重誤會,導致兄弟失散寫起。弟弟風聞小哥參加中央山脈的開路工作,便加入文化工作隊,在崇山峻嶺間尋找他那失散的雙胞小哥。一路走下來幾個月,周圍的天候變化,生死掙扎與純純的愛,都以不同的樣貌給他帶來不同程度的啟發。藉著上述的虛擬實境的故事,我們看到開路之初,那道路只是勉強有個路樣,但路面散布著大小石頭、沙土堆和挖掘崩落的原始林木,載著八箱行頭道具的卡車,歪扭前進,車上行頭被震得咚咚匡匡響個不停他寫開路弟兄手握鐵鎚和鑿刀,敲捶山壁的情景:「迴繞山谷的叮噹、鏗鏘聲,宛若千百個鐵匠,在森林各處敲打,聲響忽遠忽近,有輕有重,聽來並不嘈雜,只不過這些聽見聲音卻不見人影的敲擊,讓人聽久了,不禁要納悶,就像聽多了鳥獸啼鳴,卻總不見鳥獸蹤影,或有誰在某個山灣呼喚你,一聲比一聲喚得殷勤,又老不現身……」。透過以上描述,可看出這條路,是如何一寸寸以開路弟兄的血汗及寂寞開鑿出來的。當我們再走在平坦的中橫公路上時,也許不會再以為山嶺間出現一條平坦的公路是理所當然的事了。

李潼除了寫小說,也寫詩寫散文。因此閱讀這本小說,除了可以受到小說情節的薰染,隨著小說中人物且喜且憂外,也可以從其優雅的散文筆調,來領略潛藏在中央山脈深處較不為人知的美麗景致。他寫峭壁:「晚春的山嶺,仍有不散的寒氣,背向千丈的愚公峭壁,俯瞰懸崖下的雲海;雲朵層疊,緩緩翻湧,偶有島嶼般的山頭露面,讓人猜不透這懸崖有多寬闊、多麼深邃。」寫雪景:「所有塵土、岩塊和傾倒的樹都不見了,皚皚白雪覆蓋一切。雪花仍在飄落,一片片疊在扁柏伸展的針葉上,也將路基兩旁的樹林貼了半邊白。平日啼叫不歇的鳥群,這回噤聲不語,讓停工的碧綠段更顯寧靜,一種神秘儀式正在進行的寧靜。插天神木儘管也戴一頂歪斜白帽,而它俯瞰群山森林,枝不搖、葉不動,只這麼挺立,分明是這場初雪儀式的祭司。」讀這本書,我們可以清楚感受到中央山脈靈動的脈搏,時而激越,時而靜止,一呼一吸,彷彿與我們的血脈相連,很難不為之動容。

不過,我想作者最想藉這本書傳給讀者的訊息,或可從開路老將陳廉泉先生的一番告白得知一二。當年先生甫從成功大學前身的台灣自立工學院土木系畢業,不久即進入公路局,參加東西橫貫公路預擬的三條路線踏勘,在渺無人煙,更無路跡的峭壁懸崖和原始林間來來往往,而後擔任碧綠段段長,和全線的一萬多名開路弟兄,加入實際的開路工作。先生曾以「當仙人──每天雲裡來,霧裡去,其實是出生入死,命在旦夕」來調侃自己的選擇。

先生,假若時光倒退,你剛從工學院畢業,讓你重新選擇一次,你會選到這裡來開路,而且要在中央山脈一待十幾年,每天跟著落石、坍方、炸藥和生生死死為伍,這些狀況你完全明瞭,你願意?」書序中,作者問先生。

「這還是個問題?」先生提胸正色道:「我當然要,再有一次機會,我還是選擇來中央山脈開路;我們這一代,為台灣開闢了這條路;你們這一代,更年輕的一代,在各行各業,要為台灣開出什麼樣的一條路?」

在感受到中央山脈種種靈動的氣韻之後,的確,也不妨思索一下比較嚴肅的課題,在追緬禮敬前面開路英雄的豐功偉業之餘,想想自己在不同的領域,不同的職守,能為自己「責任的年代」開一條什麼樣的路,開一條讓晚代的人走來順暢,走來讚嘆且感念的路。這,想來是本書最值得玩味的旨趣。

(原載 2000513 人間福報)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uneliu6&aid=5504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