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寒食節. 清明節.上巳節.
2013/04/03 22:57:27瀏覽1191|回應3|推薦45

在四月份,有三個節日,大家會弄混了.就是: 寒食節(四月二日),清明節(四月四日),和上巳節(四月十二日).

寒食節

按照(荊楚歲時記)來說,它在清明前二日,或是說在冬至後一百六日.

最早的故事,當然是說,為了紀念春秋時,介之推不願為晉文公所用,背著老母躲在山上,被晉文公活活燒死的故事;但是,按照後人考證,則是認為:古人因季節不同時,要換新火,當新火未至時,禁止人們生火.

在古代,它包括了掃墓.郊遊.鬥雞.盪鞦韆.打毯.拔河...等.

陸游           寒食臨川道中

百卉千花了不存,墮溪飛絮看無痕.家人自作清明節,老子來穿綠暗村.

日落啼鴉隨野祭,雨餘荒蔓上頹垣.道邊醉飽休相避,作吏堪羞甚乞墦. 

 

清明節

按照(曆書)的說法"春分後十五日,斗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由於清明節是根據節氣而定的,故清明是少數與陽曆大致吻合的中國傳統節日.

宋代之後,寒食掃墓之俗,漸移到清明之中.清明節由一個單純的農業節氣,提升為重要的大節日,但寒食的習俗,卻有若干以變形的方式傳承下來了,並保存於清明節中.所以,我們現在大家常將兩個節日,弄混了.

陸游    西湖春遊
靈隱前,天竺後, 鬼削神剜作岩岫,冷泉亭中一尊酒, 一昌可敵千年壽.

清明後, 上巳前,千紅百紫爭妖姘.冬冬鼓聲鞠場邊,鞦韆一蹴如登仙.

人生得意須年少,白髮蘢鍾空自笑.君不見灞亭耐事故將軍,醉尉怒訶如不聞. 

 

上巳節

是中國古老的傳統節日,俗稱三月三.該節日在漢代以前定為三月上旬的巳日,後來,到了魏晉時代,固定在農曆的三月三日.據記載,春秋時期,上巳節已在流行.上巳節是古代舉行祓除畔浴,修禊之事,清潔身體,去除身上的晦氣.

論語.先進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點!爾何如?"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夫子喟然歎曰"吾與點也!"就是寫的當時的情形.宋代以後,理學盛行,禮教漸趨森嚴,上巳節風俗,在漢人文化中漸漸衰微.

它也是春遊踏青,青年男女談情說愛的大好時機,所謂的走桃花運,此時野合有所不禁.近世仍未絕跡; 當然,到了魏晉以後,它更是曲水流觴,是文人臨水宴飲,吟詩做賦的節日,最著名的是王羲之蘭亭之會.

詩經 鄭風     溱洧
溱與洧,方渙渙兮.士與女,方秉蕳兮.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乎?
洧之外,洵籲且樂.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勺藥.溱與洧,瀏其清矣.
士與女,殷其盈矣.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乎?
洧之外,洵籲且樂.
維士與女,伊其將謔,贈之以勺藥.

 

孟浩然    上巳洛中寄王九迥(一作王迥十九)
卜洛成周地,浮杯上巳筵.鬥雞寒食下,走馬射堂前.
垂柳金堤合,平沙翠幕連.不知王逸少,何處會群賢.
 

 

杜甫        麗人行

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

繡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頭上何所有?翠為荷葉垂鬢唇;

背後何所見?珠壓腰際穩稱身.就中云幕椒房親,賜名大國虢與秦.

紫駝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盤行素鱗.犀箸厭飫久未下,鸞刀縷切空紛綸.

黃門飛控不動塵,御廚絡繹送八珍.簫鼓哀吟感鬼神,賓從雜遢實要津.

後來鞍馬何逡巡!當軒下馬入錦茵.楊花雪落覆白蘋,青鳥飛去銜紅巾.

灸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

( 散文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ulian2021&aid=7420568

 回應文章

福爾薩菈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增廣見聞
2013/04/04 23:59
好知識,謝謝分享^_^。
黃平 (julian2021) 於 2013-04-05 02:55 回覆:
感謝來訪

寄居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剛寫了一篇有關清明節的文章
2013/04/04 09:09

和你分享,希望能祝福你。

掃墓和復活


黃平 (julian2021) 於 2013-04-04 09:55 回覆:
感謝分享

abcteddy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韓翃《寒食》
2013/04/04 03:30

《寒食》   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黃平 (julian2021) 於 2013-04-04 06:08 回覆:

杜甫        麗人行

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

繡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頭上何所有?翠為荷葉垂鬢唇;

背後何所見?珠壓腰際穩稱身.就中云幕椒房親,賜名大國虢與秦.

紫駝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盤行素鱗.犀箸厭飫久未下,鸞刀縷切空紛綸.

黃門飛控不動塵,御廚絡繹送八珍.簫鼓哀吟感鬼神,賓從雜遢實要津.

後來鞍馬何逡巡!當軒下馬入錦茵.楊花雪落覆白蘋,青鳥飛去銜紅巾.

灸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