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4/03 22:57:27瀏覽1214|回應3|推薦45 | |
在四月份,有三個節日,大家會弄混了.就是: 寒食節(四月二日),清明節(四月四日),和上巳節(四月十二日). 寒食節 按照(荊楚歲時記)來說,它在清明前二日,或是說在冬至後一百六日. 最早的故事,當然是說,為了紀念春秋時,介之推不願為晉文公所用,背著老母躲在山上,被晉文公活活燒死的故事;但是,按照後人考證,則是認為:古人因季節不同時,要換新火,當新火未至時,禁止人們生火. 在古代,它包括了掃墓.郊遊.鬥雞.盪鞦韆.打毯.拔河...等. 陸游 寒食臨川道中 日落啼鴉隨野祭,雨餘荒蔓上頹垣.道邊醉飽休相避,作吏堪羞甚乞墦.
清明節 按照(曆書)的說法"春分後十五日,斗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由於清明節是根據節氣而定的,故清明是少數與陽曆大致吻合的中國傳統節日. 宋代之後,寒食掃墓之俗,漸移到清明之中.清明節由一個單純的農業節氣,提升為重要的大節日,但寒食的習俗,卻有若干以變形的方式傳承下來了,並保存於清明節中.所以,我們現在大家常將兩個節日,弄混了. 陸游 西湖春遊 清明後, 上巳前,千紅百紫爭妖姘.冬冬鼓聲鞠場邊,鞦韆一蹴如登仙. 人生得意須年少,白髮蘢鍾空自笑.君不見灞亭耐事故將軍,醉尉怒訶如不聞.
上巳節 是中國古老的傳統節日,俗稱三月三.該節日在漢代以前定為三月上旬的巳日,後來,到了魏晉時代,固定在農曆的三月三日.據記載,春秋時期,上巳節已在流行.上巳節是古代舉行祓除畔浴,修禊之事,清潔身體,去除身上的晦氣. 論語.先進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點!爾何如?"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夫子喟然歎曰"吾與點也!"就是寫的當時的情形.宋代以後,理學盛行,禮教漸趨森嚴,上巳節風俗,在漢人文化中漸漸衰微. 它也是春遊踏青,青年男女談情說愛的大好時機,所謂的走桃花運,此時野合有所不禁.近世仍未絕跡; 當然,到了魏晉以後,它更是曲水流觴,是文人臨水宴飲,吟詩做賦的節日,最著名的是王羲之蘭亭之會. 詩經 鄭風 溱洧
孟浩然 上巳洛中寄王九迥(一作王迥十九)
杜甫 麗人行 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 繡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頭上何所有?翠為荷葉垂鬢唇; 背後何所見?珠壓腰際穩稱身.就中云幕椒房親,賜名大國虢與秦. 紫駝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盤行素鱗.犀箸厭飫久未下,鸞刀縷切空紛綸. 黃門飛控不動塵,御廚絡繹送八珍.簫鼓哀吟感鬼神,賓從雜遢實要津. 後來鞍馬何逡巡!當軒下馬入錦茵.楊花雪落覆白蘋,青鳥飛去銜紅巾. 灸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