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1/04 11:28:33瀏覽138|回應0|推薦0 | |
讀這本書我真的有種感覺,那就是我把年少時代的地理課本都讀到「卡這乒」(背部)去了。 在封頁內部裡畫著少年台灣浪遊地圖,九份、大龍峒、八里、觀音、通霄、苑裡、鹿港、集集、水里、古坑、笨港、豐山、東埔、白河、扇平、彌陀、梓官、龍坑、南王、池上、西寶、鹽寮及野銀、芹壁、南竿、望安、水頭,這個地圖也是整本書的脈絡。 坦白講這本書是我在這幾年裡寫讀書心得裡,耗得最久的時間,尤其是閱讀的時間上,書的字彙並不艱深難懂,但總是看了一篇或一小段落就得放下。一開始的期待就如同書名『少年台灣』,期待看到台灣的澎湃、美麗的婆娑之洋、福爾摩沙「Formosa」之美,但在這本書的描述卻找不到這樣的舖陳,甚至在每個地方都有著小說似的情感故事或是類似OS口白的敘述。我有點混亂了,我對台灣的感情似乎只存在於地理位置及風光美景,而那人呢?關於我自己或是我與這片土地上的連結呢? 一開始總覺得作者把『少年台灣』寫的不夠大眾,寫的過於私密與低迴、自我…這本書就在我的行李上擺著,隨著在中部故鄉與台北住居處的公共交通工具裡翻閱,直到我騎車環島回來,我仍然在書中找尋一種認同與合謀。 喜歡作者的書是從「愛欲書」這本開始,書總是捧著、看著,就是看不完,一遍又一遍的,表面上沒得到什麼,但心裡總會掏選出一些東西出來。而這本『少年台灣』的書,有著那樣令人動容的文字,所蘊涵的是更寬廣的愛,是自己與土地的的感情,還有對土地的撫觸所生的感人文字,藉由每個地方寫下小說情節的情感故事,讓地名不在只是地名,而有著一種情愫。 就如同書的簡介『孤獨而青春的流浪筆記.踏進心靈原鄉的美感對話』,從這本書開始,與自己對話,與台灣土地對話,揹起行囊去旅行吧! 這本書是作者的創作,同時也有其創新性,而深層對土地的感情,才是這本書動人的地方。作者蔣勳說:「我不為什麼,寫了《少年台灣》,那些長久生活在土地裡人的記憶,那些聲音、氣味、形狀、色彩、光影,這麼真實,這麼具體,我因此相信,也知道,島嶼天長地久,沒有人可以使我沮喪或失落。」 所以,不管是少年集集、少年水里、少年南王、少年望安…等地都有著屬於每個人自己的記憶,用著不同方式呈現。前陣子有個九十歲失智的女性長者,整天一直講著「大龍峒」的地名,還有一些語焉不詳的片斷,故事總是從這個地名開始。 原來每個人的心裡都有個『少年台灣』的旅行地圖,不管你幾歲?心智狀態如何?總有些記憶是讓人魂牽夢繫。我推薦這本書,更鼓勵每個人都該起而行,擁有屬於自己的旅行地圖。
|
|
( 創作|文學賞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