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3/18 19:24:43瀏覽4362|回應4|推薦13 | |
總統大選進入倒數階段,不意外的,在選舉的過程中,文化議題很少被關注或討論;不過,我一直都在觀察兩位候選人的文化政見,也持續蒐集相關資料,發現其中一組候選人的文化政策規劃得比較詳細,另一組顯得較為零散,但無論如何,兩組候選人都把文化預算從原本一年1.34%的比例,大幅提高到中央政府總預算的4%-5%。 當然,許多人認為這是選舉支票,實現的機率不高,但我卻樂觀認為,不論是哪一位候選人當選,應該都會實現承諾。因為從前展現一個國家國力的方式可以以武力、經濟、科技和人民平均生活水準做為指標,然而在物質層面以外,一國的文化藝術所能帶給人民的能量高低以及文化資產豐富與否也成為另一項指標值,亦即「文化國力」。當全球前仆後繼投入競逐文化大國的角力場之際,先不論歐美,亞洲各國諸如韓國、香港、澳門、新加坡、馬來西亞、中國大陸也早已有作積極建設。時間不等人,亞洲各國的進步也不會等人,台灣已到了進步或退步的關口,已經沒有不切實際,空談夢想、遠景的籌碼。 文化藝術不僅豐富人們的心靈,它對於國家尊嚴、人民信心、國際形象、社會風氣的淨化與美化皆有一定影響力,此外,文化藝術也有著無法估計的潛在產值,它所帶來的連帶觀光價值和為其他產業智慧加值的力量不容小覷。以韓國的《大長今》為例,一部影集不僅為韓國帶來7.8億美元的觀光收益,大幅提高韓國旅遊人數,其餘促進各項產業商機、增加人民信心…等正面效果都還只是淺層效應。它使全球認識韓國的生活與文化,進而對這個國家產生文化認同或欣賞,形成一種潛移默化的「文化感染」,才是文化在政府有計畫經營並產業化後的深層效應。深淺層效應總和即可印證,透過精密整合的文化藝術在精緻化與專業行銷包裝後的影響力有多巨大,韓國政府傾力扶持文化產業的用心可見一斑。 作為一個具前瞻性與開放格局的國際化都市,香港受到英國影響,為亞洲發展文化藝術的先進城市。香港的各項文化藝術活動已成為國際旅客的觀光重點項目,除了文化藝術節目的製作和客群國際化,香港政府也希望讓文化藝術活動充分融入本地民眾的生活。香港藝術發展局於2006年提出的「西九龍文娛藝術區」的策略計劃,規劃分兩期依序建造十五個不同類型、規模,適合不同表演藝術的演出場地,以及一個定名為「M+」的博物館和一座以文化藝術及創意產業為主的展覽中心。從匯聚文化藝術設施開始,經由地產、地標與文化的結合,預計將西九龍發展成一個結合觀光、商業和文化藝術價值的「綜合文化藝術區」,變身香港成為一座創意經濟與國際文化都會。 澳門則在文化藝術上做了很大幅度的改變,包括文化機構的組織和經營方式的變革。現今澳門的文化藝術活動是由政府大力主導並全權負責,做長期的規劃。在澳門「2008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中說明,將繼續推動「綜合旅遊模式」,藉由結合本地文化遺產、民間傳統習俗和節慶活動、各項藝術盛事,逐步把澳門建設為「文化旅遊之都」,可以看見澳門將文化藝術產業納入長遠經貿計劃的決心。 新加坡在文化藝術上的推動腳步比較緩慢,但是近年來在整體國家資源與人才挹注下,歷屆「新加坡藝術節」的推動與「濱海藝術中心」劇院的興建,揭示新加坡清楚知道自己將要走的方向,展現鴻圖大展的氣魄。 馬來西亞的作法則是從人才技術培植與國家硬體著手,馬來西亞國家交響樂團大量聘任國際知名的音樂家為樂團成員,一則累積觀眾,提升國內的音樂文化水準,二則藉頂尖人才的任用從中學習專業經驗,移轉技術,培植本地的音樂家。位於首都吉隆坡,完工於1999年的馬來西亞國家劇院,擁有亞洲最先進的表演藝術設施,它的成立是國家文化硬體建設的一項里程碑,也是馬來西亞拓展文化建設的一個起始點。 中國大陸因為經濟的快速發展,加上2008奧運開幕在即,許多大型文化硬體新件或改建工程,無論是劇院、博物館、美術館正迅速且陸續完成,像是北京國家大劇院、上海東方藝術中心、武漢琴台大劇院、深圳音樂廳…,雖然偶爾招致「求新、求大、求洋」的批評,距藝術要真正札根成長,也還有相當距離,但是在政府的全力支持下,整體藝文環境發展蒸蒸日上,擁有無限可能性。 當發展文化國力已成為國際潮流,現在的台灣,沒有空間容許落後,所以我期待無論是哪一位候選人當選,都要對自己所提出的政策,拿出「玩真的」的態度。當然,一旦預算提高,初期的混亂是可以被預期,也是必然的,所以政府需要以最大的承擔與承諾,徹底了解文化層面的問題癥結所在,方能把經費用在刀口上;而面對這可以預期的文化生態革新,文化人也應該拿出自信,拋棄過往的「悲情牌」,以成績證明價值,毫無畏懼的積極敦促政府兌現文化政策支票!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