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期待文化政策是「玩真的」
2008/03/18 19:24:43瀏覽4362|回應4|推薦13

 

    總統大選進入倒數階段,不意外的,在選舉的過程中,文化議題很少被關注或討論;不過,我一直都在觀察兩位候選人的文化政見,也持續蒐集相關資料,發現其中一組候選人的文化政策規劃得比較詳細,另一組顯得較為零散,但無論如何,兩組候選人都把文化預算從原本一年1.34%的比例,大幅提高到中央政府總預算的4%-5%

     當然,許多人認為這是選舉支票,實現的機率不高,但我卻樂觀認為,不論是哪一位候選人當選,應該都會實現承諾。因為從前展現一個國家國力的方式可以以武力、經濟、科技和人民平均生活水準做為指標,然而在物質層面以外,一國的文化藝術所能帶給人民的能量高低以及文化資產豐富與否也成為另一項指標值,亦即「文化國力」。當全球前仆後繼投入競逐文化大國的角力場之際,先不論歐美,亞洲各國諸如韓國、香港、澳門、新加坡、馬來西亞、中國大陸也早已有作積極建設。時間不等人,亞洲各國的進步也不會等人,台灣已到了進步或退步的關口,已經沒有不切實際,空談夢想、遠景的籌碼。 

     文化藝術不僅豐富人們的心靈,它對於國家尊嚴、人民信心、國際形象、社會風氣的淨化與美化皆有一定影響力,此外,文化藝術也有著無法估計的潛在產值,它所帶來的連帶觀光價值和為其他產業智慧加值的力量不容小覷。以韓國的《大長今》為例,一部影集不僅為韓國帶來7.8億美元的觀光收益,大幅提高韓國旅遊人數,其餘促進各項產業商機、增加人民信心等正面效果都還只是淺層效應。它使全球認識韓國的生活與文化,進而對這個國家產生文化認同或欣賞,形成一種潛移默化的「文化感染」,才是文化在政府有計畫經營並產業化後的深層效應。深淺層效應總和即可印證,透過精密整合的文化藝術在精緻化與專業行銷包裝後的影響力有多巨大,韓國政府傾力扶持文化產業的用心可見一斑。

     作為一個具前瞻性與開放格局的國際化都市,香港受到英國影響,為亞洲發展文化藝術的先進城市。香港的各項文化藝術活動已成為國際旅客的觀光重點項目,除了文化藝術節目的製作和客群國際化,香港政府也希望讓文化藝術活動充分融入本地民眾的生活。香港藝術發展局於2006年提出的「西九龍文娛藝術區」的策略計劃,規劃分兩期依序建造十五個不同類型、規模,適合不同表演藝術的演出場地,以及一個定名為「M+」的博物館和一座以文化藝術及創意產業為主的展覽中心。從匯聚文化藝術設施開始,經由地產、地標與文化的結合,預計將西九龍發展成一個結合觀光、商業和文化藝術價值的「綜合文化藝術區」,變身香港成為一座創意經濟與國際文化都會。

     澳門則在文化藝術上做了很大幅度的改變,包括文化機構的組織和經營方式的變革。現今澳門的文化藝術活動是由政府大力主導並全權負責,做長期的規劃。在澳門「2008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中說明,將繼續推動「綜合旅遊模式」,藉由結合本地文化遺產、民間傳統習俗和節慶活動、各項藝術盛事,逐步把澳門建設為「文化旅遊之都」,可以看見澳門將文化藝術產業納入長遠經貿計劃的決心。

     新加坡在文化藝術上的推動腳步比較緩慢,但是近年來在整體國家資源與人才挹注下,歷屆「新加坡藝術節」的推動與「濱海藝術中心」劇院的興建,揭示新加坡清楚知道自己將要走的方向,展現鴻圖大展的氣魄。

     馬來西亞的作法則是從人才技術培植與國家硬體著手,馬來西亞國家交響樂團大量聘任國際知名的音樂家為樂團成員,一則累積觀眾,提升國內的音樂文化水準,二則藉頂尖人才的任用從中學習專業經驗,移轉技術,培植本地的音樂家。位於首都吉隆坡,完工於1999年的馬來西亞國家劇院,擁有亞洲最先進的表演藝術設施,它的成立是國家文化硬體建設的一項里程碑,也是馬來西亞拓展文化建設的一個起始點。 

     中國大陸因為經濟的快速發展,加上2008奧運開幕在即,許多大型文化硬體新件或改建工程,無論是劇院、博物館、美術館正迅速且陸續完成,像是北京國家大劇院、上海東方藝術中心、武漢琴台大劇院、深圳音樂廳,雖然偶爾招致「求新、求大、求洋」的批評,距藝術要真正札根成長,也還有相當距離,但是在政府的全力支持下,整體藝文環境發展蒸蒸日上,擁有無限可能性。

     當發展文化國力已成為國際潮流,現在的台灣,沒有空間容許落後,所以我期待無論是哪一位候選人當選,都要對自己所提出的政策,拿出「玩真的」的態度。當然,一旦預算提高,初期的混亂是可以被預期,也是必然的,所以政府需要以最大的承擔與承諾,徹底了解文化層面的問題癥結所在,方能把經費用在刀口上;而面對這可以預期的文化生態革新,文化人也應該拿出自信,拋棄過往的「悲情牌」,以成績證明價值,毫無畏懼的積極敦促政府兌現文化政策支票!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ublog&aid=1706247

 回應文章

dmitri
憂心無助
2008/03/20 17:43
一場喧鬧到不行的選舉,冷靜卻又靜觀其變的藝文人,沒有明星藝人的積極表態,讓人一點都不意外,「表演藝術」宛如一條長長的彩帶,政治人物怎麼對待就如同政客門把玩的繞指柔一樣,呈現不同的柔美與無奈,無法像鋼索般的孔武與有力。文化人、藝術表演的團體,走出來爭取那那怕是4-5%的預算吧,讓台灣舞動起來。
朱宗慶(jublog) 於 2008-03-21 18:39 回覆:

Dmitri,你好:

如同回覆給捷三的話

我們應該再努力

也不要太失望

不要氣餒

一起站出來講話吧


szeryng
軟體及硬體的經營都是重要的
2008/03/20 11:10
去聽過馬來西亞交響樂團,是個很優秀的樂團,不過的確有大量的外國團員,大體上來說我覺得提升水準是無庸置疑,至於如何吸收與內化為文化的一部分可能就要看經營的方法.前一陣子分別聽了NSO及TSO的音樂會,感慨良多,除了樂團的水準差距越來越大外,連觀眾的素質也是天差地遠,從聽NSO這四五年來,發現聽眾的水準是可以被教育被提升的.

Vicent
萬一,文化建設之後,該想想怎麼圓夢
2008/03/19 22:48
長期以來文化建設早已被放鴿子習慣了,但要問的建設之後的『後勤系統』我們準備好了沒,有人規劃過嗎?萬一,真的蓋了幾座大型表演廳所,接下來的專業劇場管理也都所費不貲,有沒有人知道國際級表演廳一年要花多少費用來維持,怎樣讓檔期滿檔,怎樣提供優質的節目、、、,總不要風光一年之後就變成蚊子舘。前陣子有個新聞道:說要在板橋BOT蓋個劇場,屆時光座位數超過3500~4000,可一舉超過國家兩廳院等等、、、、等一下,蓋劇院的目的怎麼會是比座位數多呢?不是應該要回歸到表演與觀演的本質嗎?這種『數大』的思維結果,就算是國家出錢蓋的,會是怎樣的一個國際笑話,這個事情應是某位官大學問大的政績效應所產生的結果,這些政治領袖的文化建設政見,感覺要的是文化業績而不是文化累積。
朱宗慶(jublog) 於 2008-03-21 18:38 回覆:

你好 Vicent

相當認同你的看法

我也常在講以蓋最多座位數的劇院擴充台灣的藝文場館

這種思考模式的確很不可思議

官大學問大是台灣一個很大的問題!

並且我認為以目前台灣的生態來看

BOT的營運模式是不可行的

看到這幾次的留言

我知道回覆者很多都是關心藝文生態也很內行的人

我們所能做的就是

大家一起關心

站出來講話吧!


捷三
文化預算不要空口說白話
2008/03/19 12:03

記得10年前在「927搶救教科文預算」的行動中,表演藝術界曾倡言希望能將文化預算提升至中央政府總預算的2%。但是力微言輕,根本喚不起政客們的重視,最後甚至於連憲法保障的15%教科文預算的下限門檻都未能保住。今天兩黨總統候選人又競相開出文化支票雖有攏絡之嫌,但未嘗不是好事。不過令人擔心的不僅是未來的支票能否真正兌現的問題?更在於經費預算若有增加,而衍生出資源分配適切性的問題?尤其在政府未來組織再造中是計畫要成立「文化觀光部」,將來用於觀光支出的預算是否會對文化預算產生排擠效應,這是非常值得觀察和注意的事。

朱宗慶(jublog) 於 2008-03-21 18:40 回覆:

你好,捷三:

你所提到的問題的確是所有文化人都在關注的議題

雖然我們的期望落空很多次

但是不要氣餒

我們就一起努力 一同繼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