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12/28 14:37:19瀏覽898|回應0|推薦18 | |
論語中的成語精句台語漢音選讀(二) 王峙淵注音並翻譯 九十九年十一月 論語中,頗多融入生活的成語,以及修身養性的精句。現在一一選出,提供諸位君子「乾乾夕惕」。 生活在台灣的人,大多會說台語,但不會用台語念書讀字,因此加注台語漢音(讀音),以饗讀者。 為政第二 ㄨ一五 ㄐ一ㄥ三 一二 ㄉㄝㄍ四 一、為 政 以 德 翻譯:從事政治,以德為準。 原典:《論語》〈為政〉第二:「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共假借為拱)
一ㄉ四 兀ㄝㄣ五 一二 ㄅ一三 ㄐ一一 二、一 言 以 蔽 之 翻譯:用一句話來概括它。 原典; 《論語》〈為政〉第二:「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後世引用:《歧路燈》第三回:「只是教幼學之法,慢不得,急不得,鬆不得,緊不得,一言以蔽之,曰難而已。」
ㄙㄚㄇ一 ㄒ一ㄅ八 ㄖ一五 ㄌ一ㄅ八 三、三 十 而 立 翻譯;三十歲能立足於社會。 原典:《論語》〈為政〉第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 後世引用:元關漢卿《謝天香》第一折:「耆卿,比及你在花街裡留意,且去你那功名上用心,可不道三十而立!」
ㄅㄨㄉ四 ㄨ一五 ㄖㄨ五 兀ㄨ五 四、不 違 如 愚 翻譯:不違逆我的話,好像愚笨的樣子。 原典:《論語》〈為政〉第二:「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
ㄖ一ㄣ五 一ㄢ一 ㄙɔ一 ㄗㄞ一 五、人 焉 廋 哉 翻譯:人何能隱藏自己? 原典:《論語》〈為政〉第二:「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ㄨㄣ一 ㄍɔ三 ㄖ一五 ㄉ一一 ㄒ一ㄣ一 六、溫 故 而 知 新 翻譯:溫習故舊的知能,而且探知新潮的知能。 或譯:溫習故舊的知能,能有新的見解。 原典:《論語》〈為政〉第二:「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後世引用:《漢書》卷十〈成帝紀〉:「儒林之官,四海淵原,宜皆明於古今,溫故知新,通達國體,故謂之博士。」
ㄍㄨㄣ一 ㄗㄨ二 ㄅㄨㄉ四 ㄎ一三 七、君 子 不 器 翻譯:君子不像器具一般,用途受限。 原典:《論語》〈為政〉第二:「子曰:君子不器。」
ㄍㄨㄣ一 ㄗㄨ二 ㄐ一ㄨ一 ㄖ一五 ㄅㄨㄉ四 ㄅ一七 八、君 子 周 而 不 比 翻譯:君子週圓融通,而不朋比營私。 原典:《論語》〈為政〉第二:「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後世引用:元馬致遠《陳摶高臥》第三折:「陛下道君子周而不比,貧道呵小人窮斯濫矣。」
ㄏㄚㄍ八 ㄖ一五 ㄅㄨㄉ四 ㄙㄨ一 ㄐㄝㄍ四 万ɔㄥ五 九、學 而 不 思 則 罔, ㄙㄨ一 ㄖ一五 ㄅㄨㄉ四 ㄏㄚㄍ八 ㄐㄝㄍ四 ㄉㄞ七 思 而 不 學 則 殆。 翻譯:只學習而不思考,就容易忘記。只胡思而不學習,那太怠惰了!(罔是忘的假借字)(殆是怠的假借字。) 原典:《論語》〈為政〉第二:「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ㄍɔㄥ一 ㄏɔ五 一七 ㄉㄨㄢ一 十、攻 乎 異 端 翻譯:專攻怪異不正的學說或事物。 原典:《論語》〈為政〉第二:「子曰:攻乎異端,斯害也己!」
ㄉ一一 ㄐ一一 ㄨ一五 ㄉ一一 ㄐ一一 十一、知 之 為 知 之, ㄅㄨㄉ四 ㄉ一一 ㄨ一五 ㄅㄨㄉ四 ㄉ一一 不 知 為 不 知。 翻譯:知道就說知道,不知道就說不知道。 原典:《論語》〈為政〉第二:「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後世引用:元馬致遠《薦福碑》第一折:「此人滿腹文章,留在莊兒上教些學生讀書,我偷聽他幾句言語。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我今日無甚事,看了田禾,我去書房望那秀才走一遭去。」
ㄉㄛ一 万ㄨㄣ五 ㄎㄨㄚㄉ四 兀一五 十二、多 聞 闕 疑 翻譯:博學多聞,少有懷疑。 又譯:博學多聞,疑則缺之。 原典:《論語》〈為政〉第二:「子張學干祿。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論語注疏》:「言雖博學多聞,疑則闕之,尤須慎言其餘不疑者,則少過也。」(闕假借為缺,尤假借為訧。) 後世引用:《新唐書》卷一六二〈獨孤及傳〉:「然則多聞闕疑,不恥下問,聖人之心也。」
ㄍ一二 ㄉ一ㄉ八 ㄘɔ三 ㄗㄨ一 ɔㄥ二 十三、舉 直 錯 諸 枉 翻譯:舉用正直的人,措置諸多邪枉的人。 原典:《論語》〈為政〉第二:「哀公問曰:『何為則民服?』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論語注疏》:「舉正直之人用之,廢置諸邪枉之人,則民服其上也。舉正直之人用之,廢置諸邪枉之人,則民服其上也。」(錯假借為措。)
ㄉㄞ七 ㄍ一一 万ㄨ五 兀ㄝ五 ㄒ一ㄠ二 ㄍ一一 万ㄨ五 兀ㄨㄚㄉ八 十四、大 車 無 輗,小 車 無 軏。 翻譯:大車沒有轅端連接橫木的輗,小車沒有轅端連接橫木的軏。比喻人而無信。 原典:《論語》〈為政〉第二:「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說文解字:「輗,大車轅耑持衡者也。」段玉裁注:「轅與衡相接之關鍵也。」《說文》:「軏者,車轅端持衡者。」 後世引用:《文選》〈四子講德論〉:「乘輅而歌,倚輗而聽之。」
ㄍㄝㄣ三 兀一七 ㄅㄨㄉ四 ㄨ一五 万ㄨ五 一ɔㄥ二 一ㄚ二 十五、見 義 不 為 ,無 勇 也。 翻譯:遇見正當的事,而不去做,是無勇的表現。 原典:《論語》〈為政〉第二:「子曰:見義不為,無勇也。」 後世引用:《儒林外史》第三回:「又道:『見義不為,是為無勇。』俺們有甚麼不肯?只不知周相公可肯俯就?」 |
|
( 知識學習|語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