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7/04/20 19:56:36瀏覽352|回應0|推薦2 | |
弟子規:【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法昭禪師:「同氣連枝各自榮,些些言語莫傷情,一回相見一回老,能得幾時為弟兄;弟兄同居忍便安,莫因毫末起爭端,眼前生子又兄弟,留與兒孫作樣看」。「同氣連枝各自榮」,父母就好像樹幹一樣,兄弟還有甥姪輩就好像延伸出去的枝枝葉葉,所以都是同一個根。當兄弟之間有衝突的時候,父母一定是最傷心的。 「居家戒諍訟,訟則終凶」,家和才能萬事興。家庭裡面如何和睦?和睦是個結果,必須建立在平等對待當中。人跟人的衝突,起因都在哪?財物跟言語的衝突。只要在財物方面、在言語當中能夠有分寸,人與人當中的衝突就大大減少。 人為什麼會生氣?發怒?我們把因找出來,才能對症下藥。「父母呼,應勿緩」,這些恭敬心沒有形成,而是形成怠慢、傲慢,容不容易發怒?對人沒有恭敬心,看不順眼,脾氣就來了。所以要讓孩子不瞋、不怒,從小要扎恭敬心。
再來,不貪心;他懂得讓,就不容易發脾氣,再來,現在的孩子為什麼很容易發脾氣?因為我們幫他做太多事,而他都視為理所當然,什麼事都是應該替他做的。當親人沒有做好,他馬上脾氣就來了:你怎麼沒有幫我做好! 有個老師他的孩子十多歲,他每天都幫他灌好水,然後讓孩子帶過去,數十年如一日,都這樣做。突然有一天,他稍微晚了一下幫他孩子裝好,他孩子接過這個水壼,對他很凶,他說:我遲到都是你害的,拿那麼慢。你看,自己該做的事沒做,別人做他都視為應該,理所當然。所以父母要謹慎,你給他太多財物,他從小奢侈,他就覺得長輩給他錢也是理所當然,你到時候就要滿足他無窮的欲望,就麻煩了。 我們來看看「怒」這個字,會意字,「心」跟一個「奴」,所以發脾氣的時候,心是什麼?習氣的奴隸!怎麼可以當習氣的奴隸,那不是糟蹋了我們自己!所以要轉怒為「恕」,這兩個字差多不多?只要把邊邊角角削掉就變恕,上面一個「如」,下面一個「心」,如其心 (同理心)。 |
|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