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振興振隆宮遶境祈福大典特別報導
2009/12/25 02:07:14瀏覽2993|回應1|推薦16

   日期:國曆98年12月21日(農曆11月6日)

    今年遶境的最大特點在於村民的參與,不論是大人或小孩都動員起來,大人組成舞龍陣、花籃隊、宋江陣、跳鼓陣,振興國小則有舞獅、跳鼓陣、扯鈴、素蘭小姐要出嫁、流行舞等五個團隊,堪稱規模最大的「吸金大隊接力」。

    早在廟會前幾個月,參與村民就集中在振隆宮廣場上團練,一方面琢磨個人技能,另一方面培養團隊默契,未參與演出的其他村民也大方的出錢出力,烹煮熱食點心,慰勞辛勞的演出人員。

  車鼓陣『跳鼓陣』或稱『花鼓陣』或『鼓花陣』,相傳跳鼓陣源自明末軍伍之操練,又有人傳係明朝大將『戚繼光』平除倭寇時所舉行之慶祝舞或操軍舞,現在則演變為廟會中常見而具活潑歡欣氣氛之陣頭。跳鼓陣的成員人數多寡不拘,一般以八、九人的組合為多,隊員分拿頭旗、二旗、大鼓、涼傘、銅鑼等,表演時多作方形或圓形陣,但現在則加入很多經過改良而變化甚多的花招,通常大鼓居中,涼傘在鼓之前後,銅鑼分在四角,整個陣頭之進行則由拿頭旗者來控制。

 「素蘭小姐要出嫁」重現昔日農村婚禮習,迎轎娶親的行列,氣洋洋,觸發人們思古之幽情。「迎新娘、坐花轎」,這種古制婚禮,在交通發達,車輛滿街跑的今天,不再出現,而且漸漸被人淡忘了。

  由數位男女打扮新郎倌、新娘子,穿著傳統的服裝。「媒婆」在前開路,「花童」隨後跟班,以及抬花轎、扛嫁妝,還有敲邏的、打鼓的,一路鑼鼓喧天,場面氣氛熱鬧無比。

    宋江陣的興起源與典故各地說法不一,大致起源於明鄭屯兵開墾時期;相傳當時追隨鄭成功的部下,隨著將領分散台灣各地,平日勤於農作,更利用農暇的時候以武藝強身,而更在明鄭清初大力推廣聯境、保甲制度的影響之下,各地不斷的以有形的區域,如:鄉鎮、村莊、聯境、等方式成立壯丁團、守衛隊,發揮自我防衛最基礎的功能。而當外在政治力、統治力介入的同時,壯丁團的功能漸漸地被強大的軍事力量所取代,逕而被傳統宗教所吸納。

    當傳統的壯丁團或宋江陣被宗教吸納之後,漸漸地被賦予許許多多傳奇的故事,例如:團統宗教當中數字的表現,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開四城門、七星陣、八卦陣,以自然觀察所表現的:蜈蚣陣、黃蜂出巢,發自於人文映像的:發彩,在在都表現出傳統壯丁團轉化成宋江陣之後,被賦予蘊含大自然與宇宙的無限想像,當然也脫離不了人民對於生活的期待。   

    參與的振興孩童展現天真可愛的特質,受歡迎的程度遠遠超過許多專業「陣頭」,無庸置疑。孩子們則以賣力演出回饋鄉親的熱情喝采與紅包獎金,贏得村人的讚譽。

     鄰近村莊共襄盛舉的有錦隆「駛犁歌」、新圍「車鼓戲」。「駛犁歌」是最具農村風味的民間舞蹈,它舞的動作,好似農夫耕田,又極為詼諧有趣,民俗學家認為:這是台灣最具民間藝術色彩的舞蹈。根據考證:「駛犁歌」可以說是台灣獨有的,且以南部為盛,大部分台南縣鄉下,每遇迎神賽會,都有這種舞出現,不過,現在已發展至雲林、嘉義、彰化一帶,它載歌載舞的獨特風格令人喜愛。

  「車鼓戲」與跳鼓相似,亦為廟會中常見而具活潑歡欣氣氛之陣頭。表演者通常一旦一丑為一組來表演,但在一般廟會中則常見數組同時或輪流表演,演出時丑角雙手拿四寶,隨著歌舞發出「卡、卡」的節奏聲,旦角將手巾繫在左手,右手拿扇舞扇花。時歌時舞,其曲調稱為車鼓調,常見的車鼓調有「桃花過渡」、「打七響」、「補甕」、「番婆弄」等。

    其餘團隊也有精采演出,「八家將」是七爺、八爺、甘將軍、柳將軍、及四季神,所組合的神奇隊伍。它之性質屬於神的扈從,尤其在地藏王、王爺、千歲的台前,更少不了他們,每當王爺出巡,他們就走在轎前,走起路來威風凜凜。他們也有三名隨從,一是司雜役的小鬼,兩位是文武判官。。

    官將首陣頭與八家將陣頭相似,亦可視其為八家將陣頭之演變,係驅除鬼魅,保境安民之陣頭。操演者亦常瞠目怒視,裝扮則頭戴盔帽、臉塗五顏六色圖案、嘴含獠牙、身穿道服、腳著草鞋、手執各項法器。但其成員並非八家將之神祇編置,通常僅有 3、5、7、9、13、15 等奇數人員,目前以五人或七人成陣的官將首陣為最常見。

    三人成陣之官將首陣,其主要成員為中間神將,俗稱為『鬼王』,通常手持『三叉』之法器;另外二人則為『左右小差』,大邊者手持『虎牌』法器,小邊者手持『焱焰』法器。若為三人以上成陣者,則多了數位手持法索、法刀、宮燈、雨傘、扇子等之護衛小叉。。

    神將陣,在表演時係由人撐起大仙尪仔,腳踏各式步法。太子陣、神童陣的步伐比較輕快活潑;濟公陣的步伐似醉不醉,亦現輕快;福德陣的步伐則顯現慈祥穩重,其脖子上並常掛鹹光餅﹝福餅﹞供信徒取用;其餘各式陣頭則大都顯現威嚴並濟,讓人敬畏。。

    跳鍾馗充滿神秘,遶境時卻出現了孩子在神轎上熟睡的有趣畫面,鞭炮鑼鼓聲震天的響,年僅四、五歲的小童卻充耳不聞,在「伏魔大帝」的保護下,似乎再無恐懼之慮了!

    今年的陣頭雖不及往年多采多姿,但是村民們齊心參與的意念卻更堅定了,經由遶境祈福大典,凝聚村人向心力,卻展現了更勝往年的團結。

※廟會陣頭介紹資料引用自: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509041212409

http://ms2.htps.tn.edu.tw/~htps9605/

廟會藝陣鑼鼓喧http://content.edu.tw/local/tainan/kunhwa/ten1.htm

( 在地生活高屏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scandy&aid=3620882

 回應文章

rose billing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廟會陣頭是我很喜歡的
2010/01/22 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