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4/5 故事中的故事
2008/04/06 12:23:12瀏覽993|回應0|推薦11

      中午提前到教室的時候,瞥見正在校園一角接受採訪的美麗。台灣應用劇場的小富用心的為每一位受訪者安排不同的背景,由於小富的身影經常出現在課堂上,面對他的訪問,我覺得像是朋友在聊天般可以侃侃而談,不會緊張。

       每位學員今天都要寫出,加入社區劇場的一段心得,所以發下紙條後,一群人就開始很認真的用力想。孫老師一再叮囑不能寫得太簡單,不能只寫「很好玩」、「很有趣」,寫完後躺下來放鬆身體,進行暖身活動。

      孫老師在黑板上寫下「泰山」故事的主軸,分析泰山為跳脫生活中的既定形象,藉著顛覆故事書中「白雪公主」溫柔善良的刻板印象,宣洩內心壓力,而且在孩子被學校貼上負面標籤時,還願意選擇校園做為自己奉獻大愛的地點,在她身上我們找到所有義工的共同出發點── 「一切為了孩子」。

      經大家討論後,分成三個可以發展的部分── 1. 個人的成長歷程  2.故事媽媽的壓力 3. 邊做邊學的經驗。分組選主題後,成員們就「主角」、「事件」、「場景」三大重點進行編劇。

      我們這組的主題是「個人的成長經歷」, 因為老師說可以加進不同的經歷,成為主幹故事外的莖、葉,組員們決定加入美惠的故事,讓劇情更有張力。

      美惠從北部剛嫁來南部時,沒有親友只把生活的全部重心放在老公身上,只要先生出門就展開「奪命連環 call」,害怕孤單、缺乏安全感的爭執與磨擦,讓婚姻陷入困境。直到孩子上小學後,接觸老師和其他義工媽媽,開始到學校服務後,才轉移情緒找到出口。

      因為花了很多時間聽美惠說故事,我們幾乎沒有排練就上台,演出長度與深度稍有不足。第二組(故事媽媽的壓力)劇情緊湊,把故事媽媽面對小朋友和家人(威權代表:婆婆)間的衝突表現得很傳神,尤其是面容冷峻、言語犀利的惡婆婆更是入木三分。

      第三組(邊做邊學的經驗)故事媽媽為了豐富表演層次,參加各式課程充實自我能力後,卻還是選擇以送小禮物和集點卡方式,吸引小朋友,這點我們就有一些意見了。因為我覺得說故事就是送禮的行為了,如果還送實質的獎品,不但有養壞小孩胃口的疑慮,也會增加故事媽媽的經濟負擔。但也有其他媽媽認為只是獎勵性質的手法,不會有太大的爭議。

      孩子對於媽媽在班上帶活動又有何種反應呢?有的小孩感到榮耀,可是也有反對媽媽到校的,因為同學爭相告狀,回家後又要被修理一番,無怪乎不喜歡媽媽到學校來。這也引發學員們一連串的迴響,分享與自家小孩間的互動。

      老師講評認為三組都還有發展的空間,可以各自找時間排演,老師下週再針對各組演出給予指導,最終會將三組段落串聯合而為一,成為一個故事。我們得為這個演出定名,從學員腦力激盪想出來近二十個劇名中,表決出最佳首選,最後以孟昭的「故事中的故事」最獲認同。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scandy&aid=1758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