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殯葬倫理 - III
2009/03/08 17:17:49瀏覽914|回應0|推薦1

殯葬倫理 - III

社會秩序的和諧安定

禮記曰:

喪祭之禮,所以明臣子之恩也。……喪祭之禮廢,則臣子之恩薄,而倍死忘生者眾矣。

喪祭之禮在先秦時期不僅止於族中親人之大事,在「家國同構」的時代背景下,更是敦厚臣子恩情,使死者不見背違、生者恆相從念。假若喪祭之禮未能踐履,臣子間之恩情淡薄,則死者見背、生者被忽視遺忘的現象,就非常之多《禮記》曰禮者,自卑而尊人。傳統中國的政治思想強調人君間的尊重與和諧,喪祭之禮所代表的是君臣間之恩深義重。上行而下效,人民百姓遵守喪祭之禮,更加體會禮的意涵及行為規範。孟子曰:「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後其君者也。人際間的敬守之道,尊親敬長、謹守分際,禮記合父子之親,明長幼之序,以敬四海之內。天子如此,則禮行矣。天子貴為一國之尊,遵行父子親親之禮,明長幼有序之義,謙敬四海之內的人民百姓,禮則可以通達於全國上下,成為君臣百姓所遵行的行為準則,共同建立和諧社會的禮治文化。

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人民行為的規範以法治刑罰制約,人民雖依循法令之規範而行,但卻無知於榮辱之人格修養,是為下策;以道德來教化引導,以禮來齊整行為之序,使人民知有禮則安,失禮則引以為恥,才是國家人民治理之道。

禮記中云

孔子曰:「安上治民,莫善於禮。」……夫禮,禁亂之所由生,猶坊止水之所自來也。故以舊坊為無所用而壞之者,必有水敗;以舊禮為無所用而去之者,必有亂患。

孔子強調「禮」是正國治民所不可或缺,「禮」是禁斷一切之亂源,有如堤防防於水患一般。無知者以為舊堤無用而將之拆毀,他日必遭水患之殃;不知禮義所由而認為舊禮不合時代所需,而逕自將舊禮去除不用,社會秩序必然紛亂。千百年來的歷史證明,「禮」之所致,堅若磐石,抵禦一切之橫暴逆流,人民可安享太平荀子國家無禮則不寧,去禮,則淫亂四起,終必招亂患而自取滅亡。

喪祭之禮是建立在孝的禮儀行為,孝德是天地宇宙觀、政治社會觀、道德倫理觀得核心要義,喪祭中恭敬之禮行諸於社會,乃是人與人交際之義,維護社會秩序的道德之行。「道德的發生,是由於人與人相互關係的必須調整,亦即起源於人類集體生活的需要。倫理學的任務有二,乃在於修己與善群,是人生修養由內到外一貫開展過程。」仁心修於內,禮則形於外。孝從家庭倫理擴充到社會倫理,即是以自身之修養擴張到社會群體,孝德的內涵是社會安定的精神支柱。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pl330&aid=272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