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母姊會
2006/02/09 21:54:05瀏覽665|回應0|推薦3

母姊會

我出身於一個單親家庭,在2歲時,父母因性格差異過大而宣告仳離。我和二個姊姊跟著爸爸生活,爸爸在工作之餘,也負擔起家庭主夫的工作,專職於洗衣炊飯這些原本會是「媽媽」的工作。 

    我不知道現在這個處處講求「平等」的社會,究竟使怎樣來看待一個「父親」與「母親」的角色?最起碼,我知道所謂的「平等」是絕對不平等的,我們也許會在一些日常生活的規則上做修改,但面對觀念上的革新,我們是很少會改變的。也因此,旁人常常透過一個有色的眼光來看待我家庭結構的一些變化,這些事件至今難忘。

    還記得小時候,每當有母姊會的通知,我是絕不會讓大人看見的。因為,有一次爸爸興沖沖的帶著我去參加,到了會場卻發現他是唯一的男性,而我是唯一一個爸爸來參加的小孩,當時現場不禁瀰漫著一股尷尬的氣氛,同學也紛紛取笑我,從此,我再也不讓爸爸去參加母姊會了。原因無他,只因為我不想成為另類。 

    現在仔細想想,由爸爸去參加母姊會有何不妥呢?父母對小孩的關心是一致的,由父親去瞭解小孩在校的學習狀況也是很正常的。只是,為何當時會受到他人那樣非議的眼光呢?我想,原因在於我們的認知概念,仍擺脫不掉傳統文化的束縛,我們處處受到這些既定觀念的限制。 

    例如,為何懇親會要叫「母姊會」?這是因為在我們的傳統文化裡,照顧小孩生活與指導課業的都是母親,而長姊如母,姊姊也應該分擔照顧弟妹的責任,因此懇親會定義於「母姊會」也就符合一般的社會規範了;也因此,諸如小學課本中的「媽媽早起勤打掃,爸爸早起看書報」的例子才會出現。我們對角色的限制與期望,在現在這個講求平等的社會,仍然有著不可破除的不平等的謬思。 

    例如,我們對女性的角色期望,從以前到現在幾乎改變不大。雖然隨著一些社會條件的進展,女性地位明顯比過去提升,也擁有一技之長與謀生能力,而不再需要依附在男性的底下,甚至有時一個家庭中,女性的職位與收入已經優於男性。然而,既使在經濟方面女性與男性已經並駕齊驅,在日常生活中,照顧小孩的責任卻仍是落在雙薪家庭中的女性身上,於是在男主外,女主內外的境況下,女性的社會壓力明顯比男性來的高。

     看到一些文章中,談論有關現今美國社會傳統男主外女主內的互動模式,以慢慢隨著時代而產生改變,夫妻透過溝通對話,彼此為婚姻找到一個新的定義。這使我羨慕不已,國內這樣的現象還不普遍,我想原因可能有下列幾點: 

1.傳統文化的遺毒:中國傳統文化男尊女卑,男性統理一切,女性則只能做些灑掃的工作,這樣的文化觀念至今仍在多數人身上殘留,造成至今大男人主義者仍然比比皆是。

2.社會結構變革仍不若西方:我們的社會結構仍然停留在較保守的階段,這是因為國內在教育、職業等等上的改變幅度仍不若西方之鉅,故社會結構雖已有改變,但仍比不上西方。

3.西方較重視個人,中國較重視群體:在文章中,講到西方夫妻可以靠彼此的conversation而找到一個objectivated reality,這在中國是頗困難的,西方人重視個體自由,強調獨立意志,因此小孩年長後便會搬出獨居,即使結婚後也能維持著家庭制度,除了大節日,甚少與家人往來。而中國傳統重視群體、家族血緣聯繫,夫妻即使組成小家庭,也仍然常常受到家族長輩來電問候或到家庭拜訪,這使得民間有一種說法「女孩子嫁不是嫁給一個人,而是嫁給一家子的人」。我想,若小家庭自行改變家主外女主內的分配,應該會受到家族親友的壓力,在家族姻親的壓力下,面對變革,中國人明顯比西方人更裹足不前。 

   我想,中國人的婚姻是比較難由夫妻找出一個objectivated reality 吧﹗不過,再難並不代表不可能,隨著時代愈進步,社會風氣愈開放,我想,夫妻應該也會協調出一個較客觀常模的定義。只是,我相信中國夫妻所承受的社會壓力永遠都會比外國人多些,這就是在文化不同的影響下,連objectivated reality也不客觀的原因吧﹗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oyhsci&aid=172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