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3/19 22:21:06瀏覽916|回應5|推薦128 | |
中國歷代改朝換代都有戰爭, 從黃帝到「春秋戰國」有關軍事學術就已經發展有很豐富完善的「孫子兵法」, 和傳說張良有學的「六韜」之策, 以及韓信用兵多多益善, 諸葛孔明, 劉伯溫如何知天時地理運用的用兵之神, 都記載中國對戰爭指揮, 如何運用組織作戰。 其致勝之道, 然也是需要包括很多條件和必須操練教育的。 至於戰爭實施的形態, 直到「清朝」大多是在強調人與人的「體能對比」, 如何運用刀槍劍大動干戈, 騎射之術能高下而已, 未能傳承一套如美國三軍海陸空官校和各專業科, 分門別類,務實,有手冊的經典「軍事教育」。 雖中國早有發明「火葯」, 也未能在槍砲上有如外國的發展, 故一遇外國侵略, 竟束手無策?! 民國初年, 國難當前, 中山先生為拯救國難, 深感軍事教育不可缺少, 故積極創建「黃埔軍校」, 以盼能多培養軍事幹部來保國衛民。 然早期教學內涵不足, 直到經過一, 二, 三, 四, 五期學生, 僅能對班排連營小部隊兵組織操作有認識, 而團師軍以上大兵團的指揮作戰運用認識較少。 但這些學生經過「北伐」,「抗日」作戰之後, 多數由基礎幹部晉升軍師團長, 即時擬指揮大兵團, 其學能就不能像韓信用兵多多益善那樣有歷驗。 加上國共戰爭形態不同, 且抗日勝利後人心思安, 厭惡戰爭, 而共軍又多是游擊襲擊, 四處放火, 到處打劫, 手段毒惡, 不顧人傷亡的使用「飢餓政策」驅逐苦難人民從鄉村湧向城市, 實施「人海戰術」。 凡有正義者都說:「 國共的戰爭, 是仁道和不仁道的戰爭。」 當然戰爭是只論輸贏不講人道的。 故「中華民國」的軍公教為避免禍亂聚集來台, 以待東山再起反攻大陸。 後來幸有韓國之戰發生, 台灣也有美軍顧問團進駐, 國共戰爭平息。 此時「中華民國」為求自給自足, 自立自強, 實行「三民主義」, 努力克難建設。 這時國防部曾召集各有參加戰役的人員, 共同研究「國共戰」失敗事由。 確實發現是有些軍師長對大兵團作戰指揮功能不足使致。 於是向美國提求協助, 仿美軍教育制度擴大海陸空三軍官校外, 並建立各專科學校, 收納軍公教人員入各校, 以培養各別軍事人員, 如此我國方有正式的, 有系統組織的軍事教育。 大凡軍中所需人員, 如步兵、 砲兵、 工兵、 戰車、 傘兵、 通訊、 運輸、 後勤、 軍需、 財務、 衛理、 政工等學校外, 還有陸戰隊、 特訓隊、 爆破隊、 從初級班、 高級班、 參謀大學、 理工學院、 中央研究院、 三軍聯合指揮, 都有仿美制度教學, 而教學都是有實際行政作業手冊, 分類有秩序, 有層級各應該負責任的實際事務, 學員離校到各有關工作場地, 都可以駕輕就熟達成任務。 就以陸軍幹部在校學生來說, 每個人都必須輪流負責擔任班排連營長來操練指揮作戰處理, 對敵人的攻、 防、 偵察、 搜索和武器調配運用組織的演練功效, 以考核智能如何? 由初級到高級參謀大學軍師團長, 除學習指揮大兵團外, 還得學「戰地政務」, 尤其是高級將軍一定要懂得如何實行「戰地政務」, 方能保有戰果。 想當年日本軍閥, 如是知道什麼是「戰地政務」, 他就不會在東北撫植「滿清」, 南京撫植汪精衛了? 因贏得戰爭也許容易, 然要能掌穩住戰地, 管制戰場, 維持交通, 安撫人心, 就地徵補等卻不簡單。 正所謂「馬上得天下, 馬下也要能治天下」才行。 光憑武力暴政統制是不能安定天下的。 最好的證明就是中共, 如今他們天天說要改革, 要維穩, 為什麼? 雖然有強大的趨勢, 但獨裁專制仍無法安下去了?! 為了做歷史見證, 特此記載「中華民國」曾仿效美國軍事教育, 也建立有很完善的各科軍事教育。 現在雖60多年過去了, 有些學校因為時代改變有退化的狀況, 或停止不再繼續教學, 也是受兩岸和平發展影響, 軍人不再有社會上的尊榮, 那景況如今是大不如前了! 但凡是在軍中有受過軍事專長教育者, 退休進入社會, 也使社會有發展。 而且「退輔制度」的建立, 連帶也建立「公教」的退休制, 使社會安定, 人民生活有保障, 這就是「中華民國」的「仁道政治」, 造福於人民, 讓社會能平穩。 一個國家有先進的軍事教育方能保持強大, 美國之所以能領導世界是有條件的, 而蘇聯的失敗和中共競爭想趕上美國, 恐是不容易的事?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