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03/07 09:12:04瀏覽96957|回應1|推薦47 | |
瑞芳美食廣場,為成立已50餘年的第二市場轉型,正對著瑞芳火車站,因瑞芳處於連結九份、金瓜石、平溪、深澳等地區的樞紐位置,美食廣場於是成為人們來到瑞芳必須造訪的「景點」。 營業時間是早上7點至晚上9點,不知是否我來的時點不恰當,大部分的攤位都處於休息狀態,原本有心想嚐嚐的福州胡椒餅、豐味肉羹麵,結果全部沒賣! ↓阿伯老店最有名的是「熱油麻糬」,吃不到了。 ↓啊~紅茶老店,感覺今天根本沒開門! 大略繞一圈退出,心想那家我最想吃的東西應該也沒開吧? ↓果然!(尖叫)台式漢堡營養三明治,我就知道,上次在七堵車站沒吃成,來到瑞芳,還是飲恨。(不過我最後還是吃到了,在那裡吃的呢?敬請期待) ↓不會真的只有龍鳳腿可買吧? ↓咦?幸好,【瑞芳古早味手工割包】的三輪車停在小7門前,而且今天是創始人游先生顧攤。雨下這麼大,還是有客人在等。 這台三輪車,一賣50年,可說是瑞芳人共同的記憶。很溫馨的是,第二代也回鄉接手,讓美味傳承下去,還開了臉書粉絲專頁,在網路上頗富聲量呢!是外來客來到瑞芳不能錯過的傳統美食之一。 ↓酸菜、香菜、花生粉的組合,就是有種魔力。 刈包的麵皮,全部都是老闆用老麵發酵,純手工製作,吃起來不但富嚼勁,還有股自然的麵香,很多顧客還會單買麵皮回家。 ↓刈包的靈魂:三層肉,則選用豬的後頸部位,以老滷汁慢慢燉煮入味。看起來很油,但其實肥瘦適中。刈包一個35元,如果單要瘦肉45元,卻也得還有剩,我覺得要不是下這種雨,可能我也買不到。 ↓料多味美,真的很好吃!黃黃的麵皮是因為沒有經過漂白,自然的香甜。特別是還有花生粉加持。 ↓噢!我本來就愛吃肥肉,要攝取脂肪人才顯得滋潤,真是深得我心。 用過熱熱的刈包,淒風苦雨中,才感覺五臟六腑歸了位,於是信步往基隆河畔走去。 ↓水藍色的「介壽橋」橫跨基隆河。 ↓橋邊柵欄有著五角天燈造型的裝飾,上頭繪畫著關於瑞芳的特色圖案。 遙想當年,陸路交通不便,往來於臺北地區的貨運得倚靠基隆河水路運送補給。瑞芳對外水運接駁渡口為柑子瀨(Kam-á-luā),就是現在的柑坪里(合稱內瑞芳),尤其在那採金熱時期,人潮絡繹不絕。 上山採金,必先經過柑子瀨,而當時基隆河接駁渡口附近有一間雜貨店,因為開在柑子瀨,所以人稱「柑仔店」,後來柑仔店一詞竟演變成了全台灣雜貨店的代名詞。那柑仔店名為「瑞芳」,其店內舉凡日月品、南北雜貨皆備,並成為前往山區採金與往返噶瑪蘭中途補給的休息所。由於往來者眾多,不約而同或口頭相約,都說「去瑞芳」,或「從瑞芳回來」,叫著叫著,「瑞芳」,就叫成地名了。 基隆河如今是不具水利了,但堤岸兩側人家,卻也別有一番風光。我在想,如果兩岸能種滿了櫻花之類的花樹,臨河盡是特色飲食或商家,結合原有的老街風情,未使不能使瑞芳重新繁榮起來。想歸想,都須長期規劃,非一蹴可及。 ↓瑞芳國小就在河岸邊。 ↓隨著小學生放學,我也該回家了,再繞回站前。 ↓2018年和日本香川縣簽署友好交流協定,這是車站前日方贈送的花崗石「舊金毘羅大芝居」復刻模型。 雨,就這麼不依不饒地下著,也就是北部人冬日必須習慣的自然。雨中,跳上最近一班南下列車,結束今天的瑞芳小鎮之旅。 .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