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4/19 13:47:09瀏覽555|回應0|推薦4 | |
綠蔭、紅瓦、紅牆,形成了孔廟文化園區的氛圍。 廣袤的綠地,百年老樹,幽遠的歷史背景,新舊藝術的交界點,文化藝術的表演,使得台南孔廟園區朝氣蓬勃,每逢星期假日,必然人潮湧現,是觀光客除了赤崁樓觀光區之外的必然首選。 孔廟園區不僅只有孔廟可以懷古思遠,還有正對面的府中街可以品嚐新藝術休閒活動,也可以步行到鄰近圓環的台灣文學館欣賞台灣文學的近代史,保證行囊塞滿文藝氣息,想不當文藝青年都難。 台南孔廟文物保存之完整,可說是全台首屈一指。 包括歷次重修碑記、歷任國家元首賜匾,以及清初至今的禮器、樂器等,都是相當珍貴的歷史文物,值得細細欣賞。 ※歷史沿革 西元1665年〈明˙永曆19年),參軍陳永華提倡建孔廟、設國學,開啟了本省儒學之先。 孔廟,原名「先師聖廟」,又稱文廟,位於昔時鷲嶺東南坡鬼仔埔,坐南朝北,左學右廟;東為國學,內設明倫堂,於此延師講學,開科取士,西為聖廟,設大成殿,內奉至聖先師與四配十哲的神位。 臺南˙孔廟就此擔負起教化學子的工作。 這是全臺灣童生們入學的地方,所以又稱「全臺首學」。 進入東大成坊,是一片遼闊的空地。 坊內處處古榕蔘天、廟牆緋紅,加上泮池水影,組成一幅典雅恬靜的畫面。 最盛時期的孔廟,包含了4 條南北軸線,依循傳統文廟「左學右廟」的原則建設。 廟堂部分,因貴為府學之文廟,採用四合院的建置。 後歷經歲月侵蝕,台南孔廟的部分建築毀損。 目前所見的台南孔廟主體,為日治時(1917年)重修後的風貌。 佔地約九千多平方公尺,建築物十五座,僅餘不甚完整之三軸線,勉強維持了清代左學右廟的規制。 民國72年,孔廟被指定為國家一級古蹟。 民國74年,進行全面大整修。 經過4年時間,至民國78年完成整修,成為今日所見之面貌,目前為孔廟藝術特區,有不少藝術團體在此舉辦活動,舊古蹟、新藝術,相映成趣。 ※古蹟級別 ˙國家一級古蹟 ※主要建築 ◎東大成坊 主要入口,正對泮宮石坊,入口處設有下馬碑。 西側為西大成坊,兩坊中間為禮門、義路。 ◎大成門 進入大成殿的入口,左設名宦祠、鄉賢祠,右設節孝祠、孝子祠。 大成門的門板上,為上8下10共81顆銅釘,享有國家級祀典的待遇。 ◎大成殿 本體為單殿式的建築,屋頂上方兩側各有一座藏經筒,代表孔子為經典之祖師;屋脊中間的九層塔,則是昔日上祀的規制圖騰。 內奉至聖先師的神位,配祀四配十哲,內懸十三方清初至今的皇帝、元首賜匾,是台灣地區「御匾」最為完整的孔廟。 左側為東廡、禮樂庫,左側為西廡、樂器庫,東、西廡內奉諸聖先賢的神位。 後方為以成書院、崇聖祠與典籍庫。 ◎明倫堂 位於孔廟左側,穿過入德之門,方可至明倫堂,是昔日講學之處。 室內屏風,上書《大學》部份內文,意喻求學必先正心誠意,要學生敦品勵學。 ◎文昌閣 位於明倫堂左後方,為三層閣樓,底層呈四方形,中圓,上八角形,意喻天圓地方,孔子之德光被八宇。 內奉文昌帝君、魁星,現正整修中。 ◎泮池 位於大成門正對面,為一半月形水池,池畔嵌有石碑,銘曰「思樂泮水」,隱喻「智者樂水」之意。 ※特殊文物與景觀 ◎下馬碑 到了孔廟入口處,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大門上「全臺首學」匾。 大門右側則有塊「下馬碑」,以滿、漢雙文書寫「文武官員軍民人等至此下馬」十二個大字,顯現出孔廟的超然地位。 ◎泮宮坊 面對大門正前方有座「泮宮坊」。 這座石坊建於1777年〈乾隆42年〉,為府城四大名坊之一。 昔日禮儀,百官需先穿過「泮宮坊」,才能進入「大成坊」,再進入廟堂祭拜至聖先師。 日據時代,因開闢南門路,切斷了「泮宮坊」和「大成坊」的連結。 現在的「泮宮坊」,成為府中街新藝術園區的入口。 ◎石碑與匾額 孔廟內所收藏的石碑與匾額極多,其中不乏歷代君主、元首所賜,對此有興趣的人,保證看得目不暇給、滿載而歸。 其中又以匾額最為壯觀,歷代皇帝所賜之「御匾」為全台之冠。 ※鄰近的古蹟與景點 ˙府中街〈新藝術街〉 ˙永華宮 ˙台灣文學館 ˙氣象博物館 ˙台南公會堂〈吳園〉 ※相關照片 ˙存在我的相簿裡,有興趣的人,請自行打開觀賞。 ※地址 ˙台南市南門路2號 ※官方網站 ˙http://culture.tncg.gov.tw/area8/Showpage01.php?id=24&Page=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