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6/13 10:19:27瀏覽1177|回應0|推薦5 | |
「昭代偉人不愧千秋俎豆, 格天烈士真堪萬世馨香。」 鄭氏家廟原本的稱謂為「延平王廟」,於1663年〈明‧永曆17年〉由鄭經所建,主祀先王鄭成功,為府城最早奉祀鄭成功之廟宇。 入清以後,改稱鄭氏大宗祠,定名為「昭格堂」,乾隆之以後,歷有整修,除後進仍被據為民宅外,幾乎全部保有舊觀。 目前為台南鄭姓宗祠,由台南鄭姓宗親會所管理,平日並不對外開放,如果想要參觀,需要先與鄭姓宗親會聯繫。 鄭氏家廟因為具有「宗祠」的性質,整棟建築並沒有華麗的裝飾與彩繪,樸素之中,流露出一股肅穆的氣氛。 第2進的正廳為主要祭祀空間,供奉鄭姓祖先牌位與鄭成功的塑像。 此處的鄭成功塑像,本來奉祀於延平郡王祠內,是府城匠師蔡心根據日人油畫,於民國36年所塑成。 此塑像的相貌方臉、無鬚、大耳,身著文武袍,左手按膝,傾身向前眺望,充滿心懷祖國,卻無力回天的憂思。 民國50年,雕塑家楊英風依省立博物館內所藏畫像,重塑一尊國字臉、有鬚,相貌清瘦,身著朝服,凝神端坐的塑像入祀延平郡王祠,舊塑像因此移祀到鄭氏家廟裡。 這兩座塑像是鄭成功傳世的兩種相貌造形,值得細細比較研究。 ※歷史沿革 鄭氏家廟原本的稱謂為「延平王廟」,1663年〈明‧永曆17年〉,鄭經返台繼承藩位,特別蓋這座廟來奉祀鄭成功,其位置就在當時的承天府寧南坊,朱紅木柵門配上裝有綠釉瓶欄杆的紅磚牆,十分醒目。 這是台灣第一座主祀「鄭成功」的廟宇,目前則是台南鄭姓宗祠。 據說,投靠清廷的明鄭叛將施琅在攻佔台灣後,曾來此祭拜,祭畢後,內心羞愧,不覺投地痛哭失聲。 入清以後,此廟被官役佔據,直到1771年〈乾隆36年〉,才由鄭姓族人贖回,改為鄭姓宗祠。 1919年,日人進行台南市區改正計畫,拆除部分家廟前門,1930年〈昭和5年〉,日人舉辦「台灣文化三百年紀念」,台南鄭氏宗親會募款重修鄭氏家廟,2年後修建完成。 到了民國72年,因道路拓寬而再度改建,拆除家廟前占用了騎樓的屋舍,露出鄭氏家廟原祠堂前庭右方的一口古井,並改稱為「鄭氏宗祠」,成為現今的模樣。 直到2002年〈民國91年〉,鄭氏宗親會正式恢復家廟的舊稱,正名為「鄭成功祖廟」。 ※古蹟級別 ‧國家三級古蹟 ※主要建築 由於鄭氏家廟為宗祠性質的建築,廳堂樸素,沒有太華麗的裝飾與彩繪,氣氛肅穆,主要建築由前庭、前殿、正殿、後殿組成,兩側各一間耳房,坐東朝西。 鄭氏家廟為三進單間傳統建築,首進門屋有「昭格堂」匾額,石鼓、臺階、礎石、木作部分皆為古物。 第一進與第二進之間,有一天井,用高牆圍起來,所用磚頭均為日據時期的產物。 正殿供祀鄭氏始祖和鄭成功塑像,正殿之後是後殿,但無門相通,目前已被據為民宅。 後門直通另一處古蹟「感恩堂」,可以一路參觀下去。 從建築角度而言,鄭氏家廟是一傳統三合院空間,沒有燕尾翹脊的前殿,明間退凹,中央開雙扇大門,簡樸不華,似乎欠缺觀光的人潮,不過,就歷史意義而言,卻是府城極具意義的重要文化資產。 ※特殊文物與景觀 ‧鄭成功塑像 ‧門前的古井 ‧七弦竹〈和開元寺內的七弦竹同出一脈〉 ※鄰近的古蹟與景點 ‧感恩堂 ‧三官廟 ‧五帝廟 ‧首廟天壇 ‧台灣文學館 ‧重慶寺 ※相關照片 ‧存在我的相簿裡,有興趣的人,請自行打開觀賞。 ※地址 ‧台南市忠義路二段36號 ※官方網站 ‧culture.tncg.gov.tw/area8/Showpage01.php?Page=&id=37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