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5/03 11:48:33瀏覽621|回應0|推薦3 | |
安平古堡位於安平區效忠街、國勝路之間,為荷蘭人在西元1624年所建,於西元1634年〈明˙崇禎七年〉完成,當時稱為「熱蘭遮城」,俗名「紅毛城」或「番仔城」,是台灣最早的一座城池,現列為國家一級古蹟。 完工之時,城分內、外兩城。 內城形方,共築三層。 下層位於地面下,作為倉庫之用。 地上有兩層,上層四角有稜堡,兩角之中間有北、東、南三門,北門門額上刻有「熱蘭遮城建於1634年」的荷蘭文。 下層四角亦有稜堡,台基各邊中央各有半圓堡,半圓形中央各有井一口。 北側有小門及樓梯,可進入地下室的彈藥庫。 上下兩層設有雉堞,突出的稜堡附設有瞭望塔,稜堡作為砲塔之用,各有大砲五門。 整座城堡以糯米汁、糖漿、砂與牡蠣殼粉調製而成,現存城牆數段及半圓形之稜堡殘蹟各一,其中以目前安平古堡殘蹟規模最大。 舊的熱蘭遮城分為內、外兩個部份,城垣的範圍包括了有台灣最古老的街道之稱的延平古街。 西元1661年,鄭成功驅離荷蘭人光復臺灣,為紀念故里,將此地改名為安平,故熱蘭遮城也稱為「王城」或「臺灣城」,俗稱「安平古堡」。 清˙康熙時期,府城的行政中心移至赤崁樓,安平城因而沒落傾頹,古堡目前的西洋建築,為日本時代所整建。 堡內的古蹟中心,以安平劍獅最具特色,據說有止煞驅邪的鎮宅功用。 另外,在古堡右方有一口古井,為荷蘭人佔台時所築的四井之一。 外城的南壁,高三丈餘,牆上古榕樹根盤結,顯得古意十足,堡內尚存多尊古砲,也是目前台南現存古砲最多的地方。 其餘尚有古蹟可尋,附近有史蹟公園及永漢民藝館,並建有新式瞭望塔,視野極佳,海岸景觀盡入眼底。 ※歷史沿革 安平古堡的古蹟正式公告名稱為「台灣城殘蹟」,又稱「安平古堡殘蹟」。 「台灣城」,又稱「王城」、「赤崁城」、「安平城」,初名「奧倫治城」,後來才改名「熱蘭遮城」。 早期漢人稱荷蘭人為紅毛,所以把這座巍峨的城稱為「紅毛城」。 台灣光復之後,改稱為「安平古堡」,一直沿用至今。 到了日治時期,為了建造安平海關宿舍,台灣城殘蹟被夷為平地,並在其上重建方形臺階式的磚砌高臺,成為今日的紀念館風貌。 高臺的中央蓋起拱劵式的洋樓建築,這便是後人熟知的安平古堡。 ※古蹟級別 ˙國家一級古蹟 ※主要建築 ˙安平古堡紀念館 ˙瞭望塔 ※主要景點 ◎城壁遺跡 外城南壁,就在永漢民藝館的旁邊,高三丈餘,城壁是用糯米汁、糖水、蚵灰殼和成泥,以紅磚砌成。 深紅色的泥磚,是荷據時代從印尼、爪哇運來的,淺紅色的泥磚,則是後來明鄭時代增建時,自福建廈門運來的。 城壁的上端仍留有剪刀形的壁鎖凹痕,用以鎖住樑柱,防地震;方形的洞口則是清軍築營房時所構築的工事,用來擺放柱子。 ※特殊文物與景觀 ˙紅毛井,位於古堡右方。 ※鄰近的古蹟與景點 ˙安平天后宮 ˙延平古街 ˙史蹟公園 ˙永漢民藝館 ˙海山館 ˙安億橋漁人碼頭 ※相關照片 ˙存在我的相簿裡,有興趣的人,請自行打開觀賞。 ※地址 ˙台南市安平區國勝路82號 ※官方網站 ˙http://culture.tncg.gov.tw/area8/Showpage01.php?id=26&Page=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