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許文龍:炒股 多半是企業騙錢來花
2011/03/23 23:14:01瀏覽1247|回應0|推薦1

文/陳心怡

http://mag.udn.com/mag/news/storypage.jsp?f_ART_ID=298916

房價狂飆,帝寶兩億七千萬的法拍屋照樣賣得搶手,政府不斷說要打房、嚴防炒地皮,繼財政部將開徵空地稅後,金管會也磨刀霍霍準備向壽險業提高養地成本,若買素地,必須在限期內拿到建照。可以想見,這個政策風向球一釋出,馬上引來慣以錢彈養地的壽險業者反彈,紛紛以空屋率會提高、保費會增加為由,幾乎是「變相恐嚇」執行這項政策的後果。

土地是要用的,不是要漲的

建商、壽險業之所以能這樣大小聲,跟整個社會看待房價、地價、股價的態度有關。所有人都把脖子拉得長長巴望著這些賭注不斷上漲,漲得離譜成了好事一樁,因為沒有人希望自己成了壓錯寶成了輸家。一個期待無限狂飆的集體心情,在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看來,「這種社會已經不正常了」。

他語重心長地說:「土地是要用的,不是要漲的。」

不管是建商還是保險業炒地皮,這在許文龍眼中都是「虛業」。什麼是「虛業」?許文龍說,「虛業」就是這個產品無論再怎樣炒作,本質都不會變,它並沒有創造出附加價值;相反地,「實業」則是依技術生產出來、可以創造附加價值的產品,一般人也能因而享受到實業發展的成果。

在許文龍的界定下,「虛業」的代表是炒地皮、不動產和金融業。他在回憶錄《零與無限大》(早安財經文化出版)是這樣抨擊著「虛業」:

現在房地產漲價,大家就說是好現象、景氣好。可是,房子是要拿來住的,怎麼可以把房子當作投資的對象呢?土地價格要便宜,一般百姓才買得起房子。像現在台灣國民所得這麼高,可是你有辦法買一棟有庭院的房子嗎?絕對沒辦法!那都是以千萬元為單位在起跳的……房價一直漲,你普通人再怎麼賣力工作,也買不起一間房子。若非父母有錢,或者靠貪污,否則已經很少有人買得起透天厝了。

炒股票,是全世界最合法的搶劫

買股票這回事,大家也都心知肚明是投機,但卻也沒有人會因為虧損而說它不對。即使後來奇美電子上市,但在許文龍的心中,他仍堅持「可以讓利潤多一些,但不要炒股票」。

買股票的人一定會期待股票漲和投資報酬率,但這兩件事情某種關係上是矛盾的。許文龍直接點破,股價炒那麼高,投資報酬率就絕對不會高,你只好期待股票繼續漲,「可是,股價有可能一直漲嗎?」

他不客氣指陳,不少上市公司有一半的動機是騙大眾的錢來花,所以幾乎不談業績,而是端出「景氣好,股票就會漲」的論調,所以大家都在賺價差,都在賭博,炒股票於是成了全世界最合法的搶劫。

如果說,大家都能不斷會到理性面向記住「股票不可能無線上漲」,一家公司不把不斷獲利為唯一目標,那麼,一家公司、企業或者是許文龍口中的「實業」,該怎麼走?它究竟該以什麼原則生存?

企業不只是以賺錢為目的

許文龍從石化業起家,然後跨足到電子、貿易物流、食品、美術館、醫院,以致於後來有「北台塑、南奇美」的美名,若從一般思維裡看待許文龍,他絕對是個標準的成功典範,也絕對是個讓人稱羨荷包賺滿的生意人。但許文龍始終不認為「賺錢、獲利」是經營者唯一甚至是最重的目標。

許文龍要拚的是幸福第一,而不是賺錢第一,因為一個以炒高股價獲利為經營導向的人,「聘人就只會想著薪水給得低,事情做得多」。他相堅持員工和他的關係,是互惠的,他照顧員工,當員工認真而快樂地工作,相對也是在照顧他。喜愛釣魚的許文龍,這就是他的釣魚哲學延伸出來的經營思維,同時也是人生哲學。

大家都能夠釣到魚,才是最快樂的結果。
我釣得很多,別人也釣相當多時,是最快樂的。

這樣的釣魚哲學,讓許文龍深信,跟員工和客戶之間,也要不斷思考如何分享利益,唯有當大家有個合理的共生關係時,才能讓大家最快樂。站在老闆的立場,如果所有獲益全部都可以入了自己的口袋,看起來當然很好,問題是跟你一起合作的伙伴都沒有甜頭可吃時,人家就不想繼續和你在一起。

與其說許文龍這本回憶錄是一本談論如何經營企業、如何看待政策現況的參考典範,其實他更深入著墨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所以他從釣魚哲學談到幸福經濟、然後是理想國,一切都是以人際之間的關係能否長久作為主軸。也許會招致一些像是「他都賺了錢,當然講這種話」或「如果讓他虧損,他也不會有餘力照顧員工」之類的批評。

反過來說,會不會就是因為許文龍想照顧好員工,所以不可能不負責任隨便冒著風險讓員工一起受害?也因此奇美賺錢,大家都快樂地釣到魚、成了受益者?即使許文龍已經以此理念「成功」領導出奇美文化,但看到現實光景,仍不免讓人心頭一縮:這終究只能是許文龍的高標!

【2011-01-29 聯合新聞網】

( 時事評論財經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oe0930&aid=5012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