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2/24 17:54:05瀏覽1577|回應21|推薦80 | |
引用文章遇見白馬王子
“ 我們大學有一個老師﹐剛從美國回來﹐上 課都叫得出我們每個人的名字﹐風趣幽默﹐很年輕﹐可能不到三十﹐長得很帥 - 喔﹐其實也不是超級帥﹐可是不知道為什麼﹐每個人都迷死他。我覺得大家飄飄然的原因可能是因為他常叫我們的名字。後來來美國﹐才知道每個老師都也是叫得出 學生名字﹐只是在台灣﹐多是搞不清楚東西南北﹐只知道念講義的老教授﹐ 碰到這樣又會教書又親切的老師﹐覺得好特別 ” 回應 Amy 的 “ 遇見白馬王子 ”﹐ 越寫越多﹐ 竟真的小鹿亂撞起來﹐ 想起那段青澀時光 , 那時大家對老師的風靡﹐ 真是大學時代最後兩年裡很可愛的回憶。 今晚﹐拿出大三的班刊﹐帶著重溫舊夢的縱容﹐讀著那時的心情。這本班刊﹐隨著我漂洋過海﹐結婚生子﹐還搬了八﹐九次家﹐卻依然完好無缺。生命裡走過的每個足跡都是可貴的﹐儘管回憶時有時會帶些酸楚與苦澀﹐ 卻也證明了你曾經活過。 班刊裡有一篇我對老師的訪問. 對他有特殊的感覺就從這篇專訪開始﹐ 那時覺得自己看出了他的內心深處﹐ 寂寞不為人知的一面。 年輕時對寂寞的男人總賦予浪漫的遐想﹐ 常常看著大家簇擁著他﹐ 圍繞著他問東問西﹐ 我只在遠處觀望﹐ 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了解他的人。 老師對每個人都很好﹐可能也是因為這篇文章﹐對我有一種特別的親切﹐當然﹐這很可能是我自己一廂情願的想法 - 總覺得我們有特別的默契。現在想起來﹐不禁搖頭﹐當時真是傻的可以﹐少年維特的煩惱大蓋就是在類似情況下產生的吧﹗ 還記得畢業前的謝師宴上﹐老師剛好坐在我旁邊﹐那時滿心喜悅﹐像中了頭獎。 畢業後一年﹐ 為了請老師寫申請美國研究所的推薦信﹐ 打過幾次電話﹐ 赴美前夕﹐ 老師請我吃飯. 我來美後﹐老師也離開學校﹐到東南亞一金融機構就任高職﹐ 以後一直沒聯絡. 拿到學位在舊金山上班兩年後回台度假﹐返美時在機場巧遇老師。 他也是回台度假﹐ 還在東南亞同一金融機構就職。 Amy 說她的老師已是人瑞,我想我們比較幸運,老師應該只比我們大不到十歲﹐說不定還風韻猶存呢﹗ ************************ 專訪邱老師 請別問﹕小時最大的志願? 此生影響最深的人? 現在最大的抱負? 於他﹐人生不見得是由一連串 "最" 字所組成的。 並不是每個人都得立志當愛迪生﹐貝多芬或大文學家﹐ 只要能腳踏實地得行在自己的磚石上﹐ 面對命運的挑戰越戰越勇﹐ 則其可以不必發深奧的言論﹐ 不居顯赫的地位﹐ 從他身上散發出來的生命力﹐ 已夠令人心嚮往之了。 就是這股活力﹐吸引了我們﹔ 就是這股活力﹐ 使成會和財館的課堂上﹐ 總洋溢著特別的朝氣與不絕的笑聲。 在商學系要找出這麼有衝擊力的老師並不容易。 常常﹐ 他使我想起 “ 吾愛吾師 ” 中的薛尼鮑迪﹐ 一位年輕有勁的老師﹐ 好似一道光﹐ 為沉暮的校園增添幾許光亮。 星期五﹐ 上完成會﹐ 我們簇擁著邱老師一齊前往聚餐。 是個明亮的午后﹐ 老師的腳步穩健地踏在徐州路的紅磚上﹐ 咖啡色的手提箱不夠新﹐ 身上藏青色的西裝也好似風塵僕僕﹐ 但一切仍掩蓋不住他引人的神采﹐ 挺拔寬厚的 figure 及大笑中不時的一掩嘴﹐ 使他帥氣中帶著幾分憨厚。 這是位於醫學院旁邊的語言中心二樓餐廳﹐ “ 這裡蠻安靜的﹐ 菜不錯﹐ 價錢也不貴﹐ 我常來這裡吃飯 ” 老師說。 尚未十二點﹐陽光從長長的落地窗照射進來﹐ 四處好寧靜。 (本想把全篇訪問 PO 上來﹐ 但好幾頁, 實在太長了﹐ 打得手酸﹐ 就此打住)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