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3/12 15:28:39瀏覽1114|回應9|推薦54 | |
(Show Picture 1) 這部電影不知道有沒有人看過,這是2004 年由Will Smith 主演的,叫”I, Robot”,中文翻譯成“機械公敵”,這是由一篇短篇小説改編的科幻電影,内容敘述在公元2035年,智慧型機器人已經在人類中使用的非常廣泛,一般機器人受到“机器人三定律”的限制,所以非常安全,对人類忠心耿耿,但後來有些機器人開始不聽使喚,不僅涉入一場兇殺案,而且和人類之間爆發了許多嚴重的衝突。 我今天要講的不是這部電影,而是想和大家思考一個問題,就是:人類爲什麽要發明機器人? 我想每個人的回答一定是:因爲機器人能幫人類做事。對的,就像我們公司工廠去年買了一個幾十萬的機器人,就能遣散七八個工人,因爲機器人比真人做的又快又好。 就如人類發明機器人有他的理由,上帝創造人類也一定有祂的理由。神爲什麽造人? 創世紀一章26節:“神說:我們要照著我們的形像、按著我們的樣式造人,使他們管理海裡的魚、空中的鳥、地上的牲畜,和全地,並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蟲”。所以我們是管理者,是上帝指定的Manager. 27節:“神就照著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著他的形像造男造女“。所以我們是上帝的 Clone,是和他同一國的,是祂的任務執行者。 28節:“神就賜福給他們,又對他們說: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面,治理這地“。 所以我們是傳宗接代者,就某方面而言,和上帝一樣是Creator。 二章19節:“耶和華神用土所造成的野地各樣走獸和空中各樣飛鳥都帶到那人面前,看他叫什麼。那人怎樣叫各樣的活物,那就是他的名字”,我們是幫上帝取名字的,上帝沒有什麽都自己做主,而是授權我們替萬物取名字。所以我們是上帝的合夥者,是祂的 Partner。 我們可以想像,當上帝創造這麽複雜的宇宙時,他必然喜歡有幫手,就像父親在院子裏或媽媽在廚房裏忙時,也喜歡有人在旁邊作伴,當然有時候這些伴是越幫越忙,但沒有人在旁邊,又會作不起勁。就像以前孩子在家時,我很喜歡煮東煮西,作餅乾作蛋糕,現在空巢了,自己草草隨便吃吃就飽了, 沒有勁兒變不同的花樣。 既然我們是上帝的管理者, 執行者,傳宗接代者,合夥者,是祂的Manager,Clone, Creator 和Partner,那麽我們的人生就不應該僅僅限於自己的食衣住行育樂,不應該祇關心自己的生活,而是要完成神的托付,這樣才不會枉費神讓我們到世界走一遭。 起初的托付 神的托付是什麽呢? 在創世之初,祂要我們當祂的管理者, 執行者,傳宗接代者及合夥者。 這是神給人起初的托付,是神造人的初衷,是祂造人最初的目的。但是事情後來有了變化。就是在伊甸園有兩棵樹,一棵叫分別善惡樹,一棵叫生命樹。這是神給人的一個自由選擇權,是神給人的道德試驗,神造人的時候就冒了一個很大的險,因爲祂給人能力,可以順從神,也可以不順從神。 爲什麽神要給人自由選擇權? 我不知道聽過多少非基督徒問過這個問題:如果上帝造人的時候全部讓他們順從祂,那不就省下許多麻煩嗎? 也不必像今天這樣,苦苦勸人信耶穌。 爲什麽要給人自由選擇權? 這個問題,聖經上有很多解釋,但真正的答案,可能要等到見主面的時候,才能問個清楚。我個人的感覺是,又囘到剛開始時的機器人電影。人在造機器人的時候,可以給他們“机器人三定律”的限制,也就是把他們造的跟機器一模一樣,你說一他就一,你說二他就二。但也許人會覺得這樣的機器人很沒趣,因爲和人的性情相差太遠,人有七情六慾,機器是冷冰冰的,也許人剛開始造機器人時祇想用它來幫你倒茶拿拖鞋,后來又想,如果機器人能和你一起討論連續劇劇情,跟你一起說說笑笑那該有多好, 尤其對於老年人或空巢族, 小孩都不在身邊,貓狗祇能抱抱,如果有商店在賣聰明有趣會説笑的的機器人, 説不定是送給老爸老媽最好的生日禮物。 也許神是因為不想造一個像機器一樣說一是一,說二是二,毫無思考能力的人類,所以祂給了人這兩棵果樹。不管真正原因如何, 結果是,人選擇了分別善惡樹,放棄了生命樹。 創世記三章22-23節說“耶和華神說,那人已經與我們相似,能知道善惡,現在恐怕他伸手又摘生命樹的果子吃,就永遠活著,耶和華便打發他出伊甸園去,耕種他所自出之土“24節又說 ”。。又在伊甸園的東邊安設基路伯和四面轉動發火焰的劍,要把守生命樹的道路“。 悲哀的轉折 這是一個很悲哀的轉折,很令人嘆息的轉變,本來在創世之初,上帝是要我們當祂的管理者, 執行者,傳宗接代者及合夥者,是和祂一起工作一起享受,一起永遠活著的。“永遠活著”是起初神造人的本意。但當女人和男人一起違背神后,人就沒辦法再“永遠活著”了,就如24 節所描述的 “耶和華在伊甸園的東邊安設基路伯和四面轉動發火焰的劍,要把守生命樹的道路”。 基路伯和四面轉動發火焰的劍是什麽呢?發火焰的劍我們不難想像,至於在舊約聖經出現了近百次的基路伯,究竟是甚麼樣的活物呢?(show picture 2)基路伯第一次出現是在創世記,在這裡它是以生命樹的守護者出場。其後在“出埃及記”,神曉諭以色列人製造約櫃,在施恩座的兩頭要各錘一個基路伯,基路伯也是聖殿帳幕、牆壁、門扇的重要裝飾物。在以西結的異象中,基路伯身旁有一個輪子,故能作坐駕,全身連帶手、翅膀、輪子都佈滿了眼睛,並擁有四張臉,就像以西結書一章7-9節所言“他們的腿是直的,腳掌好像牛犢之蹄,都燦爛如光明的銅。翅膀彼此相接,行走並不轉身,俱各直往前行”在“啟示錄”中也有類似的活物。現在一般聖經學者都認為基路伯是人面、牛身或獅身、有翅膀的像。(1) 耶和華大動干戈, 竟然動用到基路伯和四面轉動發火焰的劍來把守生命樹的道路,可見這是非常嚴重的事情。代表著人和上帝的關係的改變,本來上帝造人,是要人當祂的管理者, 執行者,傳宗接代者及合夥者, 是要和祂一樣,永遠活著的。但是現在事情改變了,人不再能永遠活著,人犯罪了,所以得不到生命樹,人犯罪,所以和神隔離,所以要面對死亡。這就是羅馬書五章12 節所說:“罪是從一人入了世界,死又是從罪來的,,於是死就臨到眾人,因為眾人都犯了罪“。 人都怕死, 中國人最忌諱死這個字,許多大樓電梯不可有四樓,尤其是過年時,許多 “死”或 与“死”相關的字眼都不可以講。雖然現在平均年齡已經八十嵗,但醫學越進步,人越想活長,只要媒體報導什麽食物可以加強免疫系統,什麽東西可以預防癌症,只要任何秘方出籠,大家都趨之若鶩。遠離疾病,長命百歲成了每個人迫切追求的目標。死亡爲什麽這麽可怕? 人類爲什麽怕死?因爲死亡意味着和伴侣,子女,親人的訣別,死亡帶來人的孤寂感。而且对死亡的未知也是人害怕死亡的原因,因爲沒有人去過,對未知事物會恐懼,是人的本能。 人本來是要和神同工的,現在被趕出了伊甸園,死亡和罪把人和神的親密關係隔開了,那怎麽辦呢?神的下一步棋怎麽走呢? 再一次選擇-舊約時代的托付 在伊甸園裏,耶和華和人是直接對話的,人離開伊甸園后,我們看到神和人的交通進入一個新階段。這個新的階段是神要人“自動”囘到上帝的面前。當初神給人自由選擇權,結果人選擇了善惡樹,放棄了生命樹,但神心裏還是愛祂所創造的人的,所以祂給人另一個機會,另一次選擇權。這就像當小孩作錯事,我們捨不得小孩受苦,常常會給他們再一個機會一樣。神這次給的還是和當初在伊甸園裏一樣,“自由選擇權”,選擇是不是要跟從耶和華。 神將以色列當作祂呼召全人類“作選擇”的起點。神揀選以色列作祂的子民,不只是個特權,而更是個責任,因爲他的責任是向自己的子民及全世界所有的人傳講神,就像以賽亞書42章6節所說“我耶和華憑公義召你,必攙扶你的手,保守你,使你作眾民的中保,作外邦人的光”,49章6節 “你作我的僕人,使雅各眾支派復興,使以色列中得保全的歸回尚為小事,我還要使你作外邦人的光,叫你施行我的救恩,直到地極“。神不但要以色列作外邦人的光,而且要以色列將神的救恩傳到地極。 如何將神的救恩傳到地極呢? 這就是我們今天在各個教會極力鼓吹的 “宣教“。我不知道你是怎樣信主的,也許是你的朋友帶領你信主的。那麽你的朋友是怎麽信主的? 也許是他的朋友帶他信主的,那麽你的朋友的朋友是怎麽信主的?也許是他的親戚帶他信主的。那麽你的朋友的朋友的親戚是怎麽信主的? 這樣追溯下去,縂是福音是由當初的以色列傳到世界各地,從耶穌的十二個門徒或像保羅那樣的使徒將福音傳開來,然後傳來傳去,在很多很多年之後,就傳給了你和我。 當人離開伊甸園,當神和人的關係進入另一個新階段,當神再一次給人選擇的機會,神要祂子民作的就是宣教,就是到各地讓各地的人都歸向祂,然後,歸向祂的人就會再得到起初的生命樹,能夠和在伊甸園裏一樣 “永遠活著”,能夠得到 “永生”。 在整本聖經裏,我們看到 “宣教“ 是神不斷在進行的工作。因爲神愛世人,因爲祂要救的是全人類。凡事總需有個起頭,有個根據地,以色列只是祂救恩的起點,是萬民得拯救的途徑,從這個根據地開始,借著各樣神跡,各樣神的僕人,福音不斷被傳開。 在舊約時代,神借著亞伯拉罕和他的子孫,將神救恩的希望從一個家庭,傳到一個國家,再傳到萬國。亞伯拉罕聼呼召離開自己的土地,神就另外給他一個國家;約瑟因爲他哥哥的陷害被賣到埃及,結果把耶和華的名字傳到國外;摩西被差派到埃及,就讓法老王及埃及人領教了耶和華的大能;所羅門蓋聖殿是為了吸引外邦人和遠方人來敬拜神,根據歷代志下2章17節 “所羅門仿照他父大衛數點住在以色列地所有寄居的外邦人,共有十五萬三千六百名“,可見宣教的工作在舊約時代已經如火如荼的展開。 再得生命樹-新約時代的托付 當人和神的關係起了悲哀的轉變后,爲了讓祂所造的人類再次得到生命樹,神在第一階段,在舊約時代不斷用各樣方法使外邦人認識耶和華,到了第二階段,在許多年後,神更賜下祂的獨生子為世人的罪釘在十字架上,因爲這個方法更容易,更直接了當。 當初人因爲吃了善惡果而與神隔絕,今天人可以因爲承認耶穌是救主而與神和好,有些人覺得救恩太簡單了,不合理。我倒覺得這是非常合理的,因爲既然可以因爲一個善惡果而與神隔離,那麽當然也可以因爲承認自己的錯而與神和好。神並不複雜,神要的只是我們的 “選擇”,只是我們真心的“選擇”。 這個選擇決定了隔離與和好,這個選擇決定了天堂與地獄,這個選擇決定了死亡與永生。 神讓人有選擇權,問題是有多少人知道他們有這個選擇權呢?這就是宣教的目的。因爲我們需要把這個信息傳給萬民,然後讓他們自己作選擇。就像羅馬書10章14節所言“人未曾信他,怎能求他呢?未曾聽見他,怎能信他呢?沒有傳道的,怎能聽見呢?”,可見要讓人作選擇,第一要先讓他聽道,宣教就是要讓沒聼過福音的人有聽道的機會。 新約聖經裏不但有耶穌自己親自的宣教,在祂升天后,使徒們更是團結起來面對猶太人解釋神的工作,就像使徒行傳2章41 節所記載 “那一天,門徒約添了三千人”,由於聖靈與他們同在,門徒建立了好幾個教會宣教,領很多人信主。後來保羅被差派到外邦人那兒傳福音。他在安提阿待了一年,基督徒這個稱號就是從安提阿開始的,保羅的旅行宣教路程也是從安提阿開始,他走過許許多多地方,他的宣教夥伴包括巴拿巴,提摩太,提多,路加等十幾個人,雖然有教會要留保羅在他們那兒,但是因爲宣教的需要,保羅一直沒有留在一個固定的地方,他的使命就是到不同地方將福音傳給沒聼過的人。 再傳主基督-現代的托付 從主后100 到300 年的希臘教父時代到今天,不少信徒將福音傳到異地。他們各有不同的宣教策略包括以哲學科技為橋樑,以愛心美德作見證,以貿易移民當媒介等等。不管方式如何,都應該謹守神的大使命,亦即馬太福音28章19-20節所說的要門徒1. 去 2.使萬民作門徒 3. 為他們施洗 4. 教訓他們。 近年來,由於強調人權高舉與種族融合,許多基督徒竭力主張事奉應該同時注意人的身體與靈魂的需要,所以宣教應該包括傳揚福音與社會關懷。我個人同意新加坡牧師陳方在 “從天上來的異象“ 一書中所言 ”如果能兩者兼顧當然最好,但社會關懷只能列爲教會使命之一,而不能當作宣教事工,否則若範圍無限擴張,最後可能會本末倒置。而且主耶穌來世間的主要目的是拯救失喪的靈魂,而不是服務人群,服務人群只是引向宣教的途徑。(2) 正如我們一開頭說的,本來上帝造人,是要人當祂的管理者, 執行者,傳宗接代者及合夥者, 是要和祂一樣,永遠活著的,現在我們這些信主的人,靠著基督耶穌的寳血洗清我們的罪,可以再回到伊甸園時代,可以得到生命樹,可以得到永生,那麽,我們怎麽當上帝的管理者, 執行者,傳宗接代者及合夥者呢? 我們要怎樣和他合作,達到祂的目標呢? 上帝的目標是什麽? 我想大家從以上敘述已經知道,上帝的目標就是讓人“選擇”接受祂的救恩,因爲祂希望祂所創造的人類都能和祂當初的願望一樣,每個人都得到生命樹。所以我們需要去宣教,需要去實現上帝的願望,需要把福音傳到未及之地。 既然我們已經得到生命樹,那麽我們對世界的看法應該和那沒有得到生命樹的人不同。他們看到的是眼前,我們看到的應該是未來,他們重視的祇有今生,我們重視的應該還有永生,他們想到的是這輩子的享福,我們想到的應該還有見主面時的獎賞。 相信今天在座的多半是基督徒,不知道我們是否想過 “基督徒”代表的究竟是什麽意義? 很多人作見証說他們信主以後心裏有平安喜樂,事情順遂時感謝神,不順遂時也感謝神,神讓他們生活有力,人際關係家庭事業都更美滿了。但這些都是個人的範疇,這是神揀選我們時送我們的禮物,卻不是主要目的。 正如魏德凱牧師在他的自傳中所言,全世界仍有大約八千個福音未傳到的地區,這些未聽聞福音的族群當中,全族人口達數百萬人的並不少,他們世世代代都活在黑暗裏。每一個基督徒,無論主要的事奉為何,最優先的關注都應當是普世宣教,好完成主所托付的大使命。這項任務不只是為了那些迷失,滅亡之人,也是為了讓主耶穌得榮耀。目前許多教會都有弦律優美,氣氛感人的敬拜事奉。我們讚美祂、尊崇祂,心靈向祂飛昇。但是,若要讓主得著祂當得的榮耀,我們不單要注視祂的榮美,更要透過祂的眼睛,看到千萬住在異教國家內,完全不認識祂的人。這乃是祂心中最熱切的關注。(3) 上教會,奉獻,服事都是基督徒的責任,但當我們坐在舒適的禮拜堂敬拜神時,卻需要問自己,是否有達到祂揀選我們的目的?是否有與神合作?是否有實行神給我們的托付?是否有傳福音給身邊周遭的人?是否有支持在遠方代替我們傳教的宣教士?是否有讓別人得到那棵生命樹? 願神幫助我們,作一個讓別人得到生命樹,一個沒有辜負神托付的基督徒。 References: (1)http://www.grateful-heart.org/WonderfulGrace/content.php?article=2661 作者:陳珊珊 香港Grateful Magazine (2) 從天上來的異象, page 34 作者:陳方 新加坡華人基督教會懷恩堂, 1987 (3)起來,接棒!Seize the Baton 作者:魏德凱 (Richard A.Webster)著,譯者:劉良淑 校園書房出版社,出版日期:2001/06/15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