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9/27 14:41:02瀏覽1764|回應0|推薦3 | |
你可能知道台北新生南路上的聖家堂、清真寺,或許曾經路過、或入內參觀過,但就如同我一樣,始終習焉不察,並不真的認識它們,直到這次經由專人導覽後,才算開啟了瞭解的門扉。 那天,在捷運大安森林公園站集合,穿過公園裡的滴水觀世音菩薩塑像,向新生南路上毗連的台北聖家堂和清真寺進發,展開宗教見學之旅。 按排定行程,先參觀天主教聖家堂,由導覽志工接待。推門走進挑高21公尺的聖堂,只見大跨距的廳堂中間沒有任何柱子,四周以木架棟樑、鏤空十字形的花磚和彩色玻璃支撐著,彩繪玻璃透著天光,室內呈現柔和、自然、沉靜的氛圍。聖堂正面是耶穌、瑪利亞、若瑟的聖家浮雕,正是標明「聖家堂」名稱的由來。聖堂中間走道隔開兩排長條木椅,旁邊牆上安裝著18幅透光彩繪玻璃、14幅耶穌苦路的木刻雕像,我們可以毫不費力地掃視上頭描繪的聖經故事,後方唱經樓上也高懸著大扇窗戶,使得整體空間寬敞、通透、溫暖,沒有視覺死角,果然如同設計理念所說,是適合「引心向上、靜心祈禱」的聖堂。 志工說,聖家堂從安東街一棟日式房屋邁出步伐,因教徒日眾,乃委由教友林柏年建築師負責設計監造目前的大堂,而於民國 下次再去聖家堂時,可要記得仔細觀賞這些得來不易的彩繪玻璃喔,它們可是歷經一百多年的古蹟哪。 〈「奉至仁至慈安拉之名」〉 台北清真寺於民國 見學當天,由馬總幹事親自接待、並作簡報,且分別安排專人示範:如何在洗淨水房裡淨身、如何用右手拇食中三指抓飯吃、女性如何穿戴頭巾等,還在大殿門外旁觀禮拜儀式,看穆斯林如何拜倒叩拜,以及伊斯蘭教殯儀等,體會伊斯蘭教義如何溶入教徒生活之中。他說,世人對伊斯蘭教多有誤解,其實「古蘭經」教義,都是「奉至仁至慈安拉之名」,對穆斯林生活中的飲食、禮儀、人際關係等各方面都有德行指引,鼓勵秉持公道和仁慈待人,每日必須作五次禮拜,以維繫與造物主安拉的心靈溝通。至於所謂極端教義派的好戰分子,那是政治問題衍生的結果,跟伊斯蘭教「古蘭經」無關。 〈圖示穆斯林作禮拜前均須淨身〉 〈頭巾穿戴妥當,她們樂得擺起Pose,留下美麗身影,連旁觀禮拜儀式時都捨不得脫下。據示範穿戴頭巾的姑娘說,穿戴頭巾主要是為遮胸,是否出乎意料?〉 台北清真寺同樣是從麗水街的日式房屋開始,起初是應大陸來台穆斯林的需要而生。1950年代,為接待阿拉伯國家官員來訪,經當時中國回教協會理事長白崇禧與外交部部長葉公超倡議,才有這座具伊斯蘭教色彩的大型清真寺面世。這棟建築含圓頂禮拜大殿、洗淨水房、辦公室、圓柱拱環長廊、喚拜尖塔與庭院圍籬等,由建築師楊卓成設計監造,最重要的禮拜大殿卻是空空曠曠的,中間無樑柱支撐,前方、正面是指示禮拜方向(即朝向聖地麥加)的窯殿,中央有圓頂穹廬透著天光,地板鋪設暗紅帶花的波斯羊毛地毯,懸掛宮廷吊燈,此外,別無裝飾家具,顯得樸實無華。雖然如此,世界各伊斯蘭國家的國王、總統等政界領袖前來台灣訪問,「蒞臨台北清真寺」可都會列為重要行程之一喔。 禮拜儀式進行時,只見十來位穆斯林面對麥加方向,一字排開,在教長帶領下,由站立而拜倒、而跪倒叩拜,多次反復,簡單隆重,歷時約一刻鐘。禮拜結束後,旋即進行一場伊斯蘭教殯儀,之前作禮拜的七、八位穆斯林抬著棺材進入大殿、放妥,一字排列於棺材後,由教長祈禱,僅僅歷時5分鐘左右,儀式就結束,那幾位穆斯林抬著棺材步出大殿、抬上禮車而去。 〈據告,棺材(其實稱木材盒似更適合)是重複使用的,死者淨身後用白布緊緊包裹三層,然後置入其中,抵達墓地後,取出死者,直接放入墓穴,化歸塵土,棺材則帶回備用。聽起來,很環保吧〉 目前到台北清真寺禮拜的穆斯林,99%都是外國人,有來自中東阿拉伯國家、印尼、馬來西亞等地的,比如當天,示範淨身的、穿戴頭巾的、抬棺材的幾位穆斯林都是外國人臉孔,連我們中午吃的Pilaf(牛肉燉飯),也出自巴基斯坦廚師之手,可真像是聯合國的場景呢。
|
|
( 休閒生活|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