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當年,我們家一起去旅行(42)~日本近畿.四國6日遊(一)大阪.明石.鳴門.瀨戶三座跨海大橋.栗林公園.雷歐瑪樂園旅館(88.2.16~21)
2023/05/18 19:32:32瀏覽1245|回應0|推薦4

    大年初一遊日本,少一人,老二正在馬祖服役。老大和我們參加旅遊日本近畿、四國6日遊行程,晚去(16:15-19:35)早回(10:10-12:15),扣除等同在途期間的頭尾兩天,僅僅4天,所以行程排得緊湊。首日,飛抵大阪關西機場,入宿全日空酒店,大廳已擺設女兒節(3/3,桃の節句,雛祭り)應景的祭壇(さいだん),是我們第一次看到的實景,但只能隔繩圈遠觀,無法近賞。

 行程特色之一為穿行瀨戶內海的明石、鳴門、瀨戶等三座跨海大橋,既壯觀又美麗,所看見的照片,無論全日空酒店拍的、淡路島休息站牆上掛的明石和鳴門兩大橋、或透過遊覽車後窗獵取的,大橋的身影都讓人讚嘆。其中,明石海峽大橋最長,連接神戶與淡路島,3911公尺,1998年完工通車,串連起日本本州與四國之間的交通,是一座鐵公路共構的雙層鐵橋設計,但淡路島原本計劃興建的鐵路系統,因為經費無着擱著,目前純為公路橋樑。淡路島南端連接德島的是大鳴門橋,屬懸索橋,主跨度為876公尺,完工於1985年,為神戸淡路鳴門自動車道、高松自動車道路徑,是四國地區來往日本本州的要道之一。      次日出發,經明石海峽大橋、淡路島,在淡路島(あわじしま)休息站歇息,遠觀大橋橋身呈淡藍色,矗立在晴朗天空蔚藍海面上,好一幅美麗的畫。淡路島是瀨戶內海最大島,面積592.85平方公里,相當於新加坡大小,人口僅約13.8萬人,新加坡卻有518萬人,由於島上地廣人稀,步調悠閒,加上美食美景吸引人,而成為日本人度假的島嶼勝地,可惜我們只路過,點到為止。續經鳴門大橋,在鳴門公園逗留,此處有鳴門漩渦(鳴門の渦潮)可觀賞,為德島名勝;公園裡,緊臨鳴門海峽的巨石鐫刻著「名勝 鳴門」,是眺望鳴門漩渦、鳴門大橋和瀨戶內海的好地點,可是,要看鳴門漩渦還是遠了點,大橋下方正有幾艘遊艇馳往漩渦處就近欣賞啦這項地理景觀形成於瀨戶內海和太平洋之間的水位高低差,當漲退潮交會時,潮汐流經大鳴門橋跨度下方的海底脊,產生非常湍急強大的渦流和震耳的轟隆聲響(鳴り響く狭い戸)漩渦明顯,最大直徑可達20公尺巨大的漩渦是獨特的鳴門景觀,令人印象深刻。

    過了鳴門大橋,駛往香川縣高松市特別名勝--栗林公園,是高松藩藩主松平家的別邸,始建於1642年,完成於1745年,園內擁有6潭水池與13座假山,布局精巧,號稱一歩一景,為正統的大名官家庭園,如今仍能見到江戶時代初期的風貌,因而法國米其林綠色指南評三星級「最值得專程旅行」的公園。果不我欺,入園後,但見滿園青翠,碧水環庭,處處可見雕松,尤其引人矚目,據說,庭園中的掬月亭是歷代藩主都喜愛的大茶室,在山水環繞,清風徐來之際,抬眼無邊綺麗景色入目而來,同時品嚐抹茶與點心,何等賞心悅目,當然稱心如意啦。雖拍了些照片,總比不上入場門票上的取景,眼前顯示的偃月橋與遠處的掬月亭同框,說是從假山上俯瞰南湖風光,該是最佳的觀景點了。想當然,也沒給我們時間逛滿園啦,倒是2月中旬,在園區見櫻花近乎滿開,有點兒意外。

    向晚,入住雷歐瑪旅館(Reoma Resort Hotel香川県丸亀市綾歌町栗熊西40-1),在主題樂園之中,抵達時樂園營業時間已過,幾無遊客,容得我們隨意瀏覽。雷歐瑪樂園有仿中國庭院、吳哥窟、泰姬瑪哈陵等建築,感覺上像是童話世界、兒童樂園、小人國等的綜合體,清靜悠遊其間,倒也寫意。大廳壁飾瞧不出所以然,也覺美觀,也擺設了女兒節應景祭壇裝飾,一樣有繩圈,但近多了,可以瞧得仔細,據說這些精巧細緻的人偶飾物,價值可不菲喔。

    翌晨起床,變天了。走另一條瀨戶跨海大橋行程四國香川縣返回本州岡山縣,煙雨矇矓行進間,也看不清楚車外景觀,只在与島休息站停留時,略窺大橋樣貌。瀨戶大橋也是一座鐵公路共構的雙層設計,是連結岡山縣和香川縣之間,瀨戶內海中5個島、6座橋梁和鏈接梁橋的總稱,於1988410全線通車,實現了本州和四國間的陸路相連。大橋包括懸索橋斜拉橋桁架橋三種橋梁,全長達9.4公里,由高架梁橋鏈接,構成壯觀的橋梁群。照片留影的与島橋,為瀨戶大橋自南側香川縣起的第3座大橋,是唯一的桁架橋。

    接著,直奔兵庫線神戶。兩天內,由本州大阪關西機場,明石海峽大橋、淡路島、鳴門大橋,進入四國德島縣,再從香川縣經瀨戶大橋,返回本州岡山縣、到兵庫縣神戶,環瀨戶內海東半邊繞一圈,距離估計有458公里(谷哥地圖推算),窩遊覽車上的時間有多長,可想而知。當年還年輕,體力尚可,春節選擇和家人一起出遊,心情好,旅程順利進行,看山水景色舒心,也沒啥好抱怨的。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kt19813&aid=179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