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12/12 13:56:02瀏覽742|回應0|推薦7 | |
友人安排的金門行程由金寧、金城這半邊起,續往金沙、金湖另一半走。接著走訪莒光樓、延平郡王祠、馬山觀測所、山后民俗文化村、八二三戰史館、榕園,景點接二連三,行程馬不停蹄,就怕錯過了什麼似的。當然不會漏了莒光樓,這座樓宇與「毋忘在莒」勒石同樣是戰地金門最著名的地標性建築,說是金門旅遊的最佳代言也不為過。 莒光樓(金門縣金城鎮賢城路1號)可能是早年郵票上最常見的建築了,無論票面價錢多少,或是紅、紫、藍、綠、黄、棕各樣顏色,上面印的都是予人典雅穩重、固若金湯印象的莒光樓。親臨現場,目睹這棟已經熟悉的傳統建築城樓,兩小依然高興萬分。莒光樓建於1952年,主要為紀念古寧頭戰役勝利,樓高三層,每層展示不同的主題,表彰金門歷次戰役中英勇官兵的事蹟,也介紹金門舊城區的歷史和人文故事,城樓高聳,仰之彌高,兩小登臨3樓洋台,歡喜俯瞰金城美景,遠眺金門海岸風光,尤其喜歡小巧玲瓏、喜氣洋溢的金門電話亭。 延平郡王祠位於金城鎮西南郊夏墅村後高崗,是紀念明末抗清英雄鄭成功而建,於1969年完工,為一座仿古宮殿建築,祠前牌坊題字「忠肝義膽」,廣場兩側「浩然」、「正氣」兩亭,視野開闊,莊嚴肅穆。延平郡王鄭成功是兩小熟悉的歷史人物,因為在熟悉的台南也有延平郡王祠,赤嵌樓外圍庭院有英姿煥發的國姓爺受降雕像,以及內藏豐富的鄭成功經略台灣史料。此地則是明末清初時,鄭氏領軍由廈門轉進金門,作為反清復明的基地,也在島上留下許多歷史遺跡,延平郡王祠所在地面對其故鄉福建南安,據說係其當年海上觀兵之處。(請參閱:「漫談我所認識的台南古蹟(一)~延平郡王祠.台南府城南門段城垣遺跡https://blog.udn.com/jkt19813/131625685、漫談我所認識的台南古蹟(五)~赤嵌樓.祀典武廟.開基武廟.大天后宮.臺灣天壇.府城城隍廟https://blog.udn.com/jkt19813/168581002」。) 馬山觀測所位於金沙鎮官澳東山角的馬山,距對岸角嶼僅2100公尺,退潮時僅只1800公尺,是金廈兩岸最靠近的據點,當年是觀測對岸海上活動的軍事要塞。走進觀測所大門,通過一段戰備坑道,盡頭就是「還我河山」屏風,坑道內設置槍堡等軍事設施,很有戰時臨場感,且坑道內艱難困苦的生活環境仍能感同身受。那時候,觀測所路旁的馬山播音站,與古寧頭北山播音站同為對大陸心戰喊話的第一線,可如今褪去局勢緊張氛圍,轉身成為熱門觀光景點,恍若隔世,不可思議呀,和平真好。 來到山后民俗文化村(金門縣金沙鎮山后村),18棟傳統閩南二進式雙落建築,整齊劃一,讓兩小眼睛一亮,喜不自勝。看到完整的古厝聚落,格局、型式、排列,工整一致,彩繪、石雕、磚雕、交趾陶裝飾,雕樑畫棟,精緻華美,穿梭其間如進大廟,可真是美不勝收啊。 〈金門山后民俗文化村建築群完成於清光緒26年(1900),為旅日僑領王國珍、王敬祥父子經商有成,號召族人闢建而成,包括16棟閩南傳統二進式建築、1棟學堂及1棟王氏宗祠,共18棟,合稱「十八間」,展現傳統建築工藝技術,可說是金門閩南建築的代表作。〉 八二三戰史館(金門縣金湖鎮安民村1之10號)外型像一頂官帽,造型精簡的中式建築,白牆、紅柱、綠色琉璃瓦,莊嚴肅穆,非常搶眼。戰史館落成開幕於八二三砲戰三十週年紀念日(1988),館外,左側展示F86軍刀機、155毫米加農砲,右側停放兩棲登陸運兵車、M-24輕型戰車,足以讓人想像砲戰期間陸海空三軍聯合作戰的激烈壯況,正門兩側牆壁上鐫刻587位戰役殉職官兵名字,國軍將士忠烈錄則為英勇殉職的事蹟作歷史見證。參觀館內各個展區,透過展示圖片、模型等,瞭解砲戰猛烈程度及戰役過程,滿足了對八二三砲戰感興趣的兩小,使他們瞭解戰役對台灣安全的貢獻。 順道參觀在八二三戰史館和俞大維紀念館旁的榕園,據說是明朝嘉靖、隆慶年間國子監助教洪受故居,古厝所在地西洪本已廢村,前總統蔣經國1967年指示闢建為榕園風景區,園內古宅也重新整修,命名慰盧,舊日風華得以重生。園區內滿眼老榕樹,其中9株為百年老榕,盤根錯節,枝葉繚繞,形成一片片廣大的綠傘,環抱閩南老屋,綠意盎然,相得益彰。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