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4/18 23:17:21瀏覽5669|回應1|推薦12 | |
原本想先將媽祖生系列做完再PO這篇文章 但想想這個屬於太平老街系列的文史資料,還是先完成才好 先說明: 以下文字、圖片全來自家父編輯的『雲林縣誌史蹟篇』,未經本人許可不得轉載
圓環內設有: 蔣公銅像、池塘、看台座位、花卉、涼亭,佈局上在當時可堪稱全台之冠。 美觀幽雅、可作鎮民休閒活動場地、壯嚴、寬闊,可做各種動態、靜態集會、晚會、慶典、展覽...等會場。 雖為斗六最明顯地標,可惜後來還是疏於管理,致使成為老人家聚會賭博的地方,流浪漢的棲息地,後來一般民眾就不再去逛逛~ 民國九十年圓環重新改造設計出藝術感及燈光視覺融合的「斗六門」圓環,夜間每隔一個小時播放水舞表演,並且播放優雅音樂供人欣賞。成為民眾晚上休閒散步談心的好處所。) 多角利用的斗六圓環 民國64年4月5日 蔣公崩殂,雲林縣各界特募集鉅資,恭塑 蔣公銅像,立於斗六圓環,以供瞻仰。 一面由公所美化圓環環境,一花叠石,小橋流水,而且裝置彩色噴泉及霓虹燈,使其耳目一新,成為遊觀佳處。 銅像於同年10月31日 蔣公誕辰揭幕,盛況空前。
此古廟早時建在斗六太平老街街頭之現在圓環處。 斗六地方之信仰,早有『街頭媽祖宮〈受天宮〉,街尾觀音亭〈永福寺〉,番社新媽祖宮〈新興宮〉』三廟鼎足,各處一方,香火鼎盛,遐邇咸知。 廟內珍藏古物之『石珠』『石梯』 廟內珍藏古物之『古匾』 廟內珍藏古物之『樑傘』 廟內珍藏古物之『左右駕前旗』
俸祀駐神為福德正神。 相傳創立於康熙末葉。〈當時斗六門地方,尚未有寺廟之創設,唯獨本廟福德正神,取名為「福德祠」〉光緒年間重修。 日據時代,限制信仰,雖未被毀廢,但廟宇也荒廢一時。 光復後,信仰復然,寺廟翻修,於民國37年10月重修,更名為「福德宮」。 民國61年3月,募捐築建「拜亭」,成為現在廟貌。目前為斗六區民眾信仰中心,平時香客絡繹不絕。每到農曆初二、十六香火更加鼎盛。 【裁汰冗員碑】 在福德廟前,長110公分,寬50公分。 本碑是在道光25年10月,當時斗六門分縣縣丞姚公,為限制增添衙役人數及俸給之標準,總懂街眾,以示民眾,以免濫沒,杜茲弊端。 目前廟方已將之嵌入成功路方牆上 【禁止擄搶碑】 立在福德廟前,長115公分,寬53公分。 本碑為斗六門分縣,據生員總理、張肇基等,呈以斗六街近有地棍,自稱縣差,常在街中曲巷,幫夥擄剝,簽請示禁,經准赧於道光25年10月,特勒此石碑,以昭示禁。 目前廟方已將之嵌入成功路方牆上
左鄰斗六郵局總局,右鄰代天府原跡,後通鎮西國小,前有斗六河畔,屬斗六太平老街街尾。 供俸觀世音菩薩為主神。該寺建自乾隆末年。 民國66年正殿拆除重建,目前已經再建觀音神像於廟上。 【斗六門橋碑】 據「雲林縣采訪册」記載:在縣南門池王爺廟邊,高六呎四吋,寬二呎四吋,乾隆50年斗六門分司胡立。 碑上樂捐緣姓名,且字跡患滅,故文從闕。 目前僅存離地面三吋多高,寬仍為二呎四吋之基石而已。 廟內珍藏古物『古爐』 廟內珍藏古物『木製符印』〈小型〉 廟內珍藏古物『木製符印』〈大型〉 |
|
( 在地生活|雲嘉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