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習慣與意志力
2022/01/01 01:16:36瀏覽233|回應0|推薦1

去年總共導讀《原子習慣》五場,證明這本書貨真價實叫好叫座,因為大都是企業邀課,不知道學習成效如何,倒是我自己帶領的「海魚讀書會」,在閱讀一段時光之後,同學自動發起在群組中分享實踐結果,檢視成效。《海魚》的同學總讓我驚喜連連,持續挑戰高難度閱讀文本,今年完成《耶路撒冷》、《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並且在fb分享讀後心得,從閱讀進入書寫。現在更將閱讀運用在生活裡,檢視自我執行力。多數同學回應嚐試運用《原子習慣》裡的「提示-渴望-回應-獎賞」建立習慣,但意志力不夠堅定,因此功虧一簣。以為意志力是建立習慣的重要條件,顯然是個誤解,所以我想藉著自己的實驗加以釐清。

《哈佛幸福課》的班夏哈老師說:「你擁有的意志力不會比現在更多了。」換言之意志力是我們的天生氣質,隨機能力,並非後天學來。《原子習慣》裡提到:「所謂的自律者只是擅長建構生活,好讓自己不需要展現超凡的意志力與自我控制力。」書中舉了一個例子,越戰時駐紮越南的軍隊有35%的軍人吸食海洛因,有15%的軍人上癮,華府動用許多勒戒及懲罰皆無效,研究人員卻發現士兵返家後,多數軍人未再吸食,僅有5%一年內再度上癮,換言之環境對「習慣」的影響比意志力、自制力更關鍵。書中也提到最有自制力的,通常是最少用到自制力的人。當你不需要常常動用自制力,就比較容易自我克制。所以建立習慣的好方法是遠離壞習慣的誘惑,以及運用誘惑綑綁來建立好習慣。這也可以解釋為何小朋友常常早上上學賴床, 可是郊遊那天卻早早起床, 沒有誘惑沒有動力。

這就是《原子習慣》裡的「提示—渴望」,我們可以運用誘惑綑綁讓習慣更有吸引力,而不是自我催眠意志力。最近我開始實驗「用習慣堆疊加上誘惑綑綁建立運動習慣」,我知道運動很重要,可是我真的撥不出固定時間,而且除了爬山、跑步,我對任何球類運動或身體伸展的活動都提不起興趣,於是我決定以最不抗拒的「走路」做為固定運動項目,我為自己訂了一個主題:在台北走路。以《原子習慣》裡的身份認同說法,就是:我要成為台北的走路者,或者我要成為台北的行旅者。我選擇的策略是「誘惑綑綁」,也就是把「想要」做的事跟「需要」做的事綑綁在一起。對我而言,「需要」做的事就是「在台北走路」,我只要加上「想要」做的事就好。

因此,我以誘惑綑綁加上習慣堆疊完成這些「在台北走路」的實驗:

1.我「想要」去看席德進畫展,我「需要」走路去國父紀念館。(誘惑綑綁)

2.我「需要」買IPAD的插頭,然後我「想要」去買電影DVD,所以我「需要」走路去光華商場。(習慣堆疊加誘惑綑綁)

3.我「想要」去參加協會的聚餐,我「需要」走路到松滿樓。(誘惑綑綁)

4.我「想要」去學校借書,我「需要」走路到師大。(誘惑綑綁)

5.我固定周六上完「那裡」的兒童哲學課後,我「需要」從國父紀念館走路回家。走到信義路口,我會買我「想要」的梁漢社排骨便當。(習慣堆疊加誘惑綑綁)

6.我「想要」去北師教大美術館看展覽,我「需要」走路去北師。(誘惑綑綁)

7.我跟董事長會議後,我們「想要」去吃鼎泰豐,我們「需要」走路去信義路。吃完飯後,我「需要」走路回基隆路。(誘惑綑綁加習慣堆疊)

「在台北走路」是我2021年的習慣實驗,它也將陪伴我迎接2022年,成為我的習慣,我的身份認同。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immy412&aid=171069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