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3/27 17:22:12瀏覽2467|回應0|推薦61 | |
引用文章:心如隨筆之8: 夏日裡過海洋:水舞3之1 夏日裡過海洋: 水舞3之2 彼時「輕盈」突然問「雲如」:「你跳過水舞嗎?」……
心如隨筆之9 (作者為閣主方外好友)
盈: 老禪師在在其《迴響集》174頁有提到五法,在《楞伽經決疑》393~395頁中,除了“五法”,還講到“三自性”: 「世尊說法,探究重點,不外五法,三自性,八種識,二種無我;為學佛行者,方便認識,開啟思惟,深解佛法之堂奧;茲設一喻,探討甚深微妙之義,得入實相無相之境。 設喻:殿前石獅子。 於相:大殿前有以石彫刻的獅子。 於名:石獅子。 於妄想(分別):藉頑石為材料,彫刻像獸中之王的獅子。 於正智:所刻獅子,栩栩如真的獅子。 於如如:為殿前莊嚴,刻石獅子以為裝飾;表徵佛陀世尊說法,有若獅吼,喚醒迷惑於無明中的有情眾生。」 老禪師於《楞伽經決疑》中說: 「五法——說五法,分別有說事理者,理智者,以及提婆達多等的不同;此經中所說,集三種自性、八識、二種無我,悉入五法: 一、相:森羅萬有,一切有為之法,各自因緣而生,展現各種相狀。 二、名:依相異之因緣,予以不同的稱呼;於相是所詮之相,於名是能詮之名。 三、分別:妄想所變之相,發起能變之心。 四、正智:詮釋繁雜之相,誡之妄想無漏。 五、如如:深解正智,證得真如。 五法之前四者,是有為法,為有漏果,或謂有餘涅槃之道;第五法,是無為法,為無漏果,或謂無餘涅槃之道。」 如: 依我看這「五法,三自性,八種識,二種無我」,不只說明了“現象”,也實證修行的“方法”與“目標”。 從“現象的認識”,到怎樣“轉識成智”,乃至“佛性的顯現”皆有次第、層次,稱得上是一系列的知識結構與實踐修養的過程。 盈: “五法”之後,老禪師在《楞伽經決疑》p394中,明示“三自性”之道: 「遍計所執自性:依於普遍計度所至,如石有石的自性,石獅子有石獅子的自性,真獅子有真獅子的自性,是凡俗者所執著的。 依他而起自性: 依因緣而發起者,如經中說佛陀世尊說法猶若獅子吼,藉獅子之相,利用石刻(其他材料)獅子,以達威嚴之目的。 圓成實相自性: 圓滿成就莊嚴威武之相,如獅子乃萬獸之王,佛陀世尊說法乃萬法之最,以石刻獅子,圓成實相,顯示真實之性。」 如: 真是微妙的諦理! 僅殿前的石獅子便呈顯另一寬廣的法界面向,符應了「與道相應,跟生死有關」的修行至要。 那“水舞”到底是什麼呢? 更讓我好奇了! 可否幫我看看以下粗淺的思慮? 設喻:水中之舞。 於相:體育課所習之土風舞。 於名:水舞。 於妄想(分別):依水的啟發,展現與水有關的律動、展現文化民俗風情的舞蹈。 於正智:所編之舞,開展內在源源不絕的力量、呈顯身心之美健。 於如如:表徵佛陀的智慧與功德,實證“著無著處"的歡喜、清淨、安樂與自在。 盈: 這個....該怎麼說呢...其實也不一定是這樣套,我們的智慧可能還沒到達... 如: 我知道想突破相境不簡單! 所謂「黃葉止啼」,就作為開拓思想的練習吧! 最重要的還是要運用在現實生活中,必須持續熏習,不斷提昇生命的境界,化掉自己一向的計較、執著與狹窄的觀點。(註1) 願你我共勉之! (待續) (註1)閣主在現實生活中,對「計較、執著」的初體悟,見:口水計執 http://blog.udn.com/jfeng13x/79691678 配圖:鯉魚潭-如珠寶色彩的水舞 https://www.travelking.com.tw/tourguide/pic122147.html 延伸閱讀: 心如隨筆網址 1浮生若茶 http://blog.udn.com/jfeng13x/86762673 2看海的狗 http://blog.udn.com/jfeng13x/86880870 3 如花綻放的容顏 http://blog.udn.com/jfeng13x/86991897 4 法緣 http://blog.udn.com/jfeng13x/87235104 5用齋與藥石 http://blog.udn.com/jfeng13x/88442363 6蚊子應誰的呼喚而至 http://blog.udn.com/jfeng13x/91083735 7 西藏綠教歌手http://blog.udn.com/jfeng13x/91084816 [合作文]:給閨蜜的一封信 http://blog.udn.com/jfeng13x/87327079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