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9/05/05 02:20:51瀏覽3601|回應2|推薦142 | |
國寶鑄劍大師郭常喜的故事 本文出自:文化銀行 http://bankofculture.com/archives/1530 「臥虎藏龍」幕後功臣:七旬鑄劍師用人骨煉劍 打造百餘件古兵器 編碼:00037 文化:鑄劍工藝 保存人:郭常喜 文/邵璦婷 圖/邵璦婷 十六年前(註:2001年),李安導演的電影《臥虎藏龍》在國際間滿獲大獎,讓全世界看到了武俠世界的滂礡壯麗和中華武術的博大精深,卻鮮少人注意到,背後有一位年逾七旬的幕後功臣,手工鑄造了電影內的百餘件兵器。 鑄劍師郭常喜的「興達刀舖」座落在興達港旁邊,刀舖內羅列著許多尺寸不一的刀劍,一旁工廠內的火爐燒著熊熊烈火,只見老師傅從火爐中抽出一塊燒得通紅的黑鐵,一用鐵鎚敲下,火星四濺。 說起為李安打造兵器,郭常喜笑稱:「這的是巧合中的巧合!」他說一天李安導演帶著家人到興達港買海產,路過他的刀舖外看到他陳列了許多刀劍,便走進問他:「如果有一批兵器要委託你做,有沒有辦法做出來?」郭常喜當時沒想太多,告訴李安只要把圖版給他,他都做得出來,過沒多久李安果真帶著圖版來訪,郭常喜這才依照古籍,做出了青冥寶劍和電影內其餘四百多件兵器。 打鐵世家第三代 小學沒畢業就在學打鐵 郭常喜今年已經七十三歲高齡(註:1946年出生),身體依然非常硬朗,臉上笑容可掬。郭家三代都是打鐵師傅,民國五十年代的時候,台灣景氣不好,郭常喜的父親認為學有一技之長比較重要,因此他從十三歲開始便跟著父親學打鐵。 「第一工廠是打鐵,手拿鐵鎚錘鐵支,錘到流汗滲滲滴,不知何時出頭天?」郭常喜回憶道,以前人認為最辛苦的工廠就是打鐵,做得再累也只夠餬口飯吃而已,但因為經濟不好也別無選擇,只好硬著頭皮跟著爸爸一起做。 一開始都是做一些生活用刀、農具等等,直到父親過世之後,他才捨棄小買賣,開始做批發跟一些特殊刀具。民國六十年代,工業起飛,他開始轉行做機械用刀。「台灣最早做食品用刀的就是我!」郭常喜驕傲地說,當時的可果美、台鳳要外銷的水果罐頭還有泡麵中添加的蔥包,都是用他的刀具切出來的。那時他還透過臺陽公司到日本買了一台磨刀機回台灣,後來卻發現磨刀機的維修成本遠高出他做小型代工的利潤,最後只好認賠收掉工廠。 工藝昇華 重現古中國鑄劍技法 生意失敗後,郭常喜體認到打鐵也需因應時代的變動,因此改投身文化產業,開始製作神明用刀、宋江陣兵器、電影兵器等藝術刀。民國八十年間,郭常喜研發「傳統積層摺疊花紋鋼」技藝成功,也就是將兩片軟硬不同的鋼料相疊黏合,再反覆拉長折返,使刀劍表面呈現夢幻炫麗的天然花紋,從此他的刀具不再只是工具,而是一種高級的收藏品與藝術品。 下圖2 郭常喜得獎作品,豐喜祥劍。以風、調、雨、順為喻意之佛家四大天王形象為設計基點,劍刃以三千餘層積層鋼打造而成,四波分別呈現四種不同鍛造花紋,這是摺疊花紋鋼工藝中幾乎無法達成的成果,也是整件作品最精細之處。圖片取自網路。 郭常喜說,三千多年前的中國已具有煉銅技術,也能從大自然中認出刀劍的原料——赤鐵礦。但當時技術較差,無法煉出純度高的鐵,到了戰國初期,煉鐵技術進步,能有效提高鐵的純度,才大大改良了鐵器的品質。 這段時間,為使生鐵的可用性提高,又獨創了一種使生鐵在爐火長時間退火變鋼的技術,因此當時已出現用四、五片不同鐵料一起加溫、摺疊、反覆鍛打的兵器。根據〈吳越春秋〉記載,名劍「干將」呈龜裂紋、「莫邪」呈水波紋,應該就是現代所謂「積層花紋鋼」的雛形。 郭常喜延續了千年前的鑄劍方式,讓不同鋼材融合一起,一層層相疊鍛打而成積層鋼,並且在鋼鐵將熔而未熔時,將交疊為千百層的積層鋼經酸洗,讓表面浮現紋路,進而在刀面產生獨特花紋。而刀劍也因製作過程經多次摺疊,每摺疊一次,層數便以幾何級數遞增,所以硬度和韌度都非常之高。 人骨煉劍 仿造名劍「干將」「莫邪」 除了藝術刀之外,郭常喜也蒐集古代劍譜,打造了多把中國歷史上的名劍,如「干將」、「莫邪」、「吳鉤」、「魚腸劍」等等,過去亦有許多著名的導演如郭南宏、田朋等找他合作,甚至連金庸都找他打造武俠小說內的兵器。 郭常喜說起,春秋時代,吳王闔閭命令干將鑄一把絕世好劍,可是火爐的溫度卻始終升不上來,眼看就到了要交劍給吳王的期限,若是交不出來會被全家處死。干將之妻莫邪聞訊便立即投入火中,一時之間燃起熊熊青火,於是干將便鑄成了兩把利劍,雄的叫「干將」,雌的叫「莫邪」。自此之後,世人便認為,若要煉出一把好劍,必定要以人骨投入爐中。 下圖3 古代傳說,要造出絕世好劍,必得投入人骨於爐中。圖片取自網路。 他解釋道,其實會有這樣的傳說,並非空穴來風,而是古代煉鐵技術尚不純熟,火爐的溫度不夠,無法去除鐵原料內的雜質。而人骨中還有磷和鈣,能幫助升高火的溫度,去除鐵中的雜質,如此才能鑄造出一把鋒利的好劍。 語畢,郭常喜轉身從一個大甕中拿出一隻人腿脛骨,著實把我嚇了一大跳。他說,有一些專門在撿骨的朋友,有時候撿到一些無主遺骸,便會燒香擲筊詢問這些遺骸的主人願不願意被鑄造成兵器,如果願意,朋友便會拿到他這邊來。 有時候有一些宮廟要做神明劍,他便會拜四果、燒金紙告知遺骸的主人,鑄成劍之後有人會把你帶會去奉拜,以後就不用在外流浪做孤魂野鬼。郭常喜認為,某種程度上,也是幫助這些孤魂超度、脫離在人世間流浪的苦難。 廣發英雄帖 欲收徒傳授技藝 郭常喜今年已屆七十三歲高齡,打鐵整整六十年,至今仍每天都會頭綁毛巾、身著排汗衫,在火爐旁汗涔涔的打鐵。2002年他和一位教授一起成立了郭常喜藝術兵器文物館,把畢生的作品都放入博物館內供人參觀。 除此之外,郭常喜最大的心願就是自己的技藝能夠有人來承襲。「學這一行很辛苦,有很多人來這裡,什麼都還沒學會就挨不住苦,走了。」過去勞動部曾經有提出「名師出高徒」計畫,補助習藝者的薪資,希望郭常喜能將渾身技藝傳給下一代,可是許多人仍然耐不了高溫、高旱、高危險的環境,受不了大量的體力活而離開,也讓郭常喜不勝唏噓。 還好現在,有一位已經跟了他兩三年的徒弟,不僅肯吃苦,也漸漸開創一股屬於自己的風格。我問郭常喜,習藝滿三年,這位徒弟是否可以出師?郭常喜笑說:「我打鐵六十年,從來不敢說自己出師,因為到現在我都一直在研究、學習。」 轉身離開興達刀舖,鏗鏘的打鐵聲又再次傳出,老師傅再次回到崗位上,用他的生命煉出極致的工藝。十年磨一劍,如同傳統工藝需經過時間和藝師的千錘百鍊,方得精益求精,走向更高的藝術殿堂。 (註:上一篇拙作中來自 Edmonton, Alberta, Canada 的「小師父」 Rhett Peterson已學藝五年,預期八年完成。參見:玄武劍及青冥劍~~元兒來訪記趣 http://blog.udn.com/jfeng13x/126213760 )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83%AD%E5%B8%B8%E5%96%9C 郭常喜(1946年-),台灣刀劍藝術家,出生於台灣台南縣。 簡介 郭常喜自幼承襲父祖世傳的刀劍工藝,早年主要承接製作高精密工業用刀,曾赴日學習鑄劍技術,還到中國收集寶劍名刀等相關書籍,仿造中國古代名劍鑄造各式兵器,得過全省美展等多項大獎,後於1990年成立興達港刀鋪,以推廣刀劍工藝文化為目標,並不斷研新技法,在1993年研發出摺疊鋼成功(不可控紋路),在1998年時更上一層樓成功研發可控紋路摺疊鋼。在2002年成立郭常喜藝術兵器文物館,2008年時榮獲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頒授之『台灣工藝之家』殊榮。 國際知名導演李安的電影臥虎藏龍中的青冥劍和400多件兵器,全都出自郭常喜之手,使他聲名大噪。知名武俠小說作家金庸也曾委託郭常喜打造他小說裡的兵器把玩。 延伸閱讀: (名刃之首大馬士革鋼)百鍊成鋼 http://blog.udn.com/jfeng13x/105054411 (小兒子馮文來訪趣事)馬桶危機~~洲際衛生紙導彈的突襲 http://blog.udn.com/jfeng13x/111132383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