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閱讀筆記6:獅心王理查與薩拉丁﹝二﹞
2010/09/24 16:35:58瀏覽2150|回應0|推薦13

【續】

不過薩拉丁畢竟是穆斯林的君主,在宗教信仰上畢竟與羅馬教廷有著不可調停之處。他惟一痛恨的是由羅馬教皇成立的聖殿騎士團成員,也就是傳說中的聖騎士、遊俠,他把這些人視為信仰上的仇人,難以寬容,因此包括聖殿騎士團團長在內的大約200多聖騎士被處死,其中有些不願意淪為異教徒奴隸的普通士兵也自願加入聖騎士的行列求死。最不被寬容的是雷納爾德公爵,薩拉丁遵守誓言,親手宰了他。


之所以費這麼多筆墨敘叨這個薩拉丁義釋基督徒的舉世皆知的典故,是因為薩拉丁正是當今穆斯林世界裡,被穆斯林們譽為伊斯蘭英雄的恐怖大王賓拉登和暴君海珊的偶像。
賓拉登先生自不必去說他了,他崇拜的薩拉丁,的確是穆斯林的保護神,賓拉登本人也常以此自詡,但薩拉丁卻從不對平民下手,終其一生,都是在光明正大地與西方軍隊作戰。許多穆斯林將賓拉登先生視為伊斯蘭英雄也就罷了,但如果拿他和薩拉丁相比,卻是對自己的民族英雄和宗教英雄的褻瀆。


賓拉登其實是薩拉丁同時代的哈桑.本.沙巴的衣缽傳人,屬什葉派,有個專門從事暗殺的祕密組織,培養宗教狂熱的刺客,在各國從事暗殺首腦的恐怖活動,被什葉派譽為真主的復仇者。當時在戰場上不可一世的東西方諸名王們,對這些看不見摸不著的對手也十分頭痛,連薩拉丁也恐懼他們三分,以至於與德皇、法王不約而同地都拿出重金給哈桑算交保護費,賓拉登的基地恐怖組織整個兒就像是哈桑的阿薩辛刺客組織的翻版。所以,相比之下,薩拉丁是個英姿勃發的偉大丈夫,而賓拉登先生站在他面前卻像個猥瑣而不能見人的小偷。


至於海珊,他也就是那個在本文最早曾提起的的與薩拉丁同在伊拉克北部的提克里特城出生的聲名赫赫的人物。海珊除了崇拜薩拉丁,更常將自己比作薩拉丁,他最喜歡的便是有人將他稱作當代薩拉丁,他的夢想便是像薩拉丁那樣一統阿拉伯帝國,重現薩拉丁時代的輝煌。這也是他在伊拉克上臺伊始便窮兵黷武四處出擊的緣故,以色列、伊朗、科威科……他從未停止過征戰,這些無不是他濃重的薩拉丁情結的體現。我不明白海珊讀不讀歷史,但是有兩點他的確錯了。第一點,薩達姆他本人暴戾、多疑、陰險、殘忍、自私、喜怒無常、殺人不眨眼……雖然他有遠大理想,但幾乎人類歷史上大部分暴君的特徵他都具備。


而薩拉丁與他完全不同,薩拉丁是仁慈之主,儘管薩拉丁一生都在征戰中度過,但他仁厚的本性,註定他不會枉殺平民無辜。他有著古代貴族那種高貴豪闊的胸襟和氣度,這是任何人都模仿不了的。他的祕書伊本.沙達德在他的傳記裡就記載過薩拉丁一些日常細節,比如說有一次,一個冒失的老騎兵在薩拉丁很疲憊時呈給他一封士兵的申訴信,薩拉丁告訴他暫時不想看,可那冒失鬼固執地要他看,還把書信硬遞到薩拉丁的面前,薩拉丁無奈只得把信看完。急性子的老騎兵接著要求他馬上簽寫。薩拉丁身邊沒有墨水,墨水在軍帳的另一頭,於是他示意老騎兵去拿過來,可這個完全不通人情世故的老兵卻示意讓他的國王自己過去拿。薩拉丁也不以為忤,淡淡一笑,自己爬過去拿了墨水給老兵簽了字。


祕書伊本.沙達德對此看在眼裡,非常吃驚,誠懇地贊美薩拉丁的善良,薩拉丁只是微微一笑,不置可否。如果讓海珊站在薩拉丁的旁邊,那麼薩拉丁是個風度儀人的陽光君子,而海珊則像是個陰鷙而難以相處的暴漢。


另外一點,也就是最關鍵的一點區別,那就是薩拉丁雖然是薩拉森帝國的大帝,但他卻並不是阿拉伯人,而是血統與波斯人較為接近的庫爾德人,雖然庫爾德人與阿拉伯人在遠古時似同屬美索不達米亞的後裔,但生活在西亞的信仰伊斯蘭的阿拉伯人、突厥人、波斯人與庫爾德人畢竟是4個不同的民族。庫爾德人歷史上曾是遊牧民族,屬印歐語系波斯語族,伊斯蘭遜尼派。其人口在今天約3000多萬,分佈在西亞各國,土耳其1800萬,伊朗700萬,伊拉克500萬,敘利亞100萬,黎巴嫩10萬,阿塞拜然和亞美尼亞10萬。他們因為沒有自己的國土而像當初的猶太人一樣遭各國白眼,並且屢次因獨立鬥爭而慘遭各國鎮壓。


這個民族,也就是不久前被海珊以毒氣對付血腥屠殺了幾十萬的那個庫爾德族,也是慘遭土耳其人殘酷鎮壓的那個庫爾德族,他們才是薩拉丁的嫡系子孫。薩拉丁大帝當年橫行天下,令天下諸名王束手,不可一世,而今其子孫卻無寸土立錐,實是令人感嘆。海珊崇拜薩拉丁,但卻對薩拉丁的子孫屢屢痛下毒手,如果薩拉丁在世,怕是又要發誓:「我要親手宰了這個無賴」。


四、 巴巴羅薩的心思


薩拉丁收復聖城之時,也就註定他要迎來他這一生的幾個強敵。哈丁之戰後,震驚了整個基督教世界,正在和紅鬍子巴巴羅薩鬥得死去活來的教皇烏爾班三世聞此噩耗,受不了這個重大打擊,一口氣沒喘過來,魂歸離恨天,就此蹬腿了。1189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巴巴羅薩(即德意志霍亨施陶芬王朝的皇帝腓特烈一世)和英國金雀花王朝的獅心王(理查一世)與法王腓力.奧古斯都(卡佩王朝腓力二世)三位名王先後出場,發動了旨在收復聖城和收拾薩拉丁的第三次十字軍東征。這三位名王都是各自國家歷史上屈指可數的大英雄,其歷史地位就好似中國的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一樣。


諸名王的性格也是完全不同,巴巴羅薩霸氣橫秋,獅心王查理我行我素桀傲不馴,奧古斯都早慧足智多謀,加上薩拉丁的寬厚隨和,對比極為鮮明。其中任何一位名王的能耐都不在薩拉丁之下,三王齊會薩拉丁,照理說薩拉丁根本沒有機會。不過俗話說一山不容二虎,可現在一口氣跑來三條,這熱鬧是有夠瞧的了。


這年初夏,66歲的巴巴羅薩與他的長子施瓦爾本公爵率10萬日爾曼十字軍從雷根斯堡出發,可憐的匈牙利又被巴巴羅薩給痛痛快快地洗劫了一番。穿過匈牙利便又到了拜占廷的境內了,這次巴巴羅薩可替一百年前的窮人十字軍出了一口惡氣了,著實將拜占廷狠狠地修理了一頓。正所謂好狗不擋道,拜占廷皇帝伊薩克二世被揍怕了,趕忙打開大門迎接巴巴羅薩。巴巴羅薩在君士坦丁堡過了冬,次年開春,日爾曼十字軍渡過馬爾馬拉海,進入小亞細亞,輕輕鬆鬆地打敗一個叫伊尼科(在今土耳其境內)的突厥國,在小亞細亞的高原一路橫行無忌,周邊諸國無人敢攖其鋒,避之不及。


日爾曼十字軍在1190年6月份時,到達小亞美尼亞王國(今土耳其南部)附近,巴巴羅薩居然在渡過一條叫薩列夫的河時溺死。這事足以使當時任何人瞠目結舌,一代傳奇英雄,居然會以這麼一種方式死得這麼莫名其妙,以至於那幾百年裡德國人根本接受不了這個事實,他們還等著巴巴羅薩在聖城相會薩拉丁,為神聖羅馬帝國帶回不世的功勛和榮譽呢!但隨著巴巴羅薩的過世,這都將煙消雲散,即將名揚天下的第三次十字軍東征的榮譽將是英國人和法國人的了。


對此痛苦的德國人拒絕接受現實,他們口耳相傳,說巴巴羅薩皇帝只是暫時昏睡而已,身體就保存在帝國的奇佛豪森大城堡裏,終究有一天這位日爾曼傳奇英雄、萬民景仰的人皇,會從長眠中醒來,再次在狂風中飄動他那團烈火一般的紅鬍子,拯救德意志,將德國帶入鼎盛和輝煌。關於巴巴羅薩的意外死亡,依筆者估計是與當時騎士的裝備缺陷有關。中世紀騎士們的重鎧甲是件很讓人生畏的東西,這種厚重的組裝全身鎧,騎士本人根本沒辦法自己穿戴,他們得站著讓兩個以上的侍從幫忙,先穿好由毛氈或織棉製成的極厚的內襯,接著套上由鐵環製成的過腰鎖子甲(這種東西一碰水就生銹),然後讓侍從把組裝鎧的各部分像胸甲、臂鎧、膝鎧、護脛等,在他身上拼裝起來,用搭扣和帶子或鐵條固定緊。最重要的也最讓騎士們難受的是頭盔,因為頭部是最易遭敵人攻擊的脆弱部位,於是必須戴上重量極重的頭盔,遮住整張臉,只在眼睛前開幾條小縫。這樣整個人看上去就像一隻大龍蝦。


弓箭對這樣的大龍蝦是很難造成什麼傷害的,對步兵和輕騎來說他們就像是坦克。但也極為危險,重裝騎士一旦從馬上摔下來,就會像一隻大海龜一樣難以爬起來,甚至當場腦震蕩昏迷過去,這時敵方戰鬥力最低的步兵都能輕易將他殺死。而且那種只開幾條細縫的重頭盔,一旦被對手打歪,裡面的騎士就會很可笑地變成一具斷線木偶。在夏天到來時,那對重裝騎士們來說無疑是一場災難,縱是滿頭大汗也無法用手抹布拭,厚重的全身鎧只考慮防禦而根本不考慮散熱,以至於不少英勇的戰士不是死在戰場上敵人的手裡,而是在酷熱中活活悶死在重鎧的包裹中。至於淹死的也不在少數,有時只是一條小河小溪對騎士們來說也是噩夢,因為他們一旦不小心從馬上掉下水裡,哪怕是膝蓋深的水位,也會將他們淹死。


所以說,雖然大部分史書裡沒有詳細描述巴巴羅薩遇難時的細節,但可以想像得出,渡河的那天,湍急的河水拍打著騎士們的鎧甲,年邁而威武的巴巴羅薩老皇帝騎在他高大的戰馬上指揮他的日爾曼孩子們安全穿過河流,誰料戰馬一個不留神蹄子打滑,把措手不及的巴巴羅薩摔倒在河裡,河水也許並不是很深,但身著重裝組合鎧的巴巴羅薩根本無法從河床上站起來,等戰士們將他從河裡拖上岸時,已經遲了,這位傳奇帝王已蒙上帝召喚。


巴巴羅薩出師未捷身先死,對第三次十字軍東征無疑是個巨大的打擊,在東方的基督徒心目中,巴巴羅薩是他們心中的偶像,上帝信徒的保護神,沒人懷疑他能征服拜占廷,降服塞爾柱,乃至收回聖城並給薩拉丁點顏色瞧瞧,但現在就像寡婦丟了獨子----沒得指望了,他們只能把希望放在年輕的英王和法王身上了。


五、 小狐狸與金雀花王朝


巴巴羅薩猝死後,日爾曼十字軍團也隨之解散,大部分騎士垂頭喪氣地打道回府,皇長子施瓦本心有不甘,召集了剩餘的7000多名騎士繼續向聖城前進,一直到秋季,才與耶路撒冷王國的流浪王德.呂西尼昂會師,參與法王腓力二世組織的圍攻沿海要塞阿卡城之戰。


1190年7月,25歲的法王腓力二世率領他的法國十字軍出發,出發前他做了兩件事,一是把一座大城堡命名為盧浮宮,作為博物館;另一件事是與他的死對頭----1189年7月剛即位的33歲的英王理查一世約定,雙方暫時停止兩國間的糾紛,同時領兵親征,免得有人留在歐洲搗鬼。幾個月後腓力的兵團便團團包圍了薩拉丁位於沿海的要塞阿卡城(Acre),而理查的部隊此時卻仍在磨磨蹭蹭,剛剛動身出發。


當時的英法兩國罅隙極深,而且雙方王室與領土之間的關係也十分復雜混亂。理查一世是金雀花王朝的第二位君主,之前是他老爸享利二世,這個王朝之所以有個這麼好聽的名字,就說來話長了。
金雀花王朝的前身是諾曼王朝,第一任王是威廉一世,生卒年1027~1087,原是法國的諾曼公爵,他的表兄英王子愛德華流亡諾曼時與威廉結盟,並向威廉許諾,如果威廉助他奪回王位,將來便把英格蘭王位給他。但愛德華死後諾言並沒有兌現,威廉一怒之下出兵英格蘭,一番血戰後征服英格蘭,奪回王位,人稱征服王;第二位王是威廉二世,是威廉一世的次子,生卒年1087~1100,人稱紅毛王;第三位王是亨利一世,威廉一世第四子,生卒年1068-1135;第四位王卻又是法國人,是法國的布魯瓦伯爵之子斯蒂芬.德.布魯瓦,他母親阿黛拉是威廉一世的女兒,所以他也是威廉一世的外孫,由於亨利一世的獨子夭折了,導致家族絕嗣,便把王位傳給了斯蒂芬。但是斯蒂芬生性懦弱無能,1153年時享利一世的女兒瑪蒂爾達公主的兒子法國的安茹伯爵享利(就是理查一世的老爸了)率兵渡過海峽殺到英格蘭,斯蒂芬不是對手,於是向亨利妥協,答應死後把王位讓給他。這個可憐的孩子第二年就掛了,時年21歲的亨利如願以償得到王位,稱享利二世,安茹王朝建立,因為紋章用金雀花的小枝做裝飾,所以又稱之為金雀花王朝。


享利二世在登及以前,也就是在他19歲還是法國的安茹伯爵時,娶了一個30歲的離婚才3個月的女人----原法王路易七世(腓力的爸爸)的王后愛琳娜,路易七世因為受不了愛琳娜老是給他戴綠帽子而把她休了。這個女人也可以說是歐洲歷史上最具傳奇色彩的女人,她同時也是亞魁當世襲女公爵,在法國南部擁有大片封邑。享利和愛琳娜共生了5個兒子和3個女兒,其中老三便是理查,1157年出生,理查從小在他老爸原來的封邑安茹長大,只會說法語,不會說英語。


這次聯姻對英法兩國都是至關重要的,之前的威廉一世跑到英格蘭當國王時已經帶走了他在法國的封邑諾曼底,亨利二世跑到英格蘭稱王又帶走了他自己的封邑安茹,與愛琳娜女公爵結婚後又得到了她的封邑亞魁當。這些本來都是法國的領土,就通過這種奇怪的方式莫名其妙地居然全並入了英國的版圖。這種事對中國人來說簡直就是匪夷所思,在中國的歷史上幾乎很難找出可比的例子來,就好比是滿洲人跑到中國來當皇帝,結果把滿洲的土地並入中國,這是惟一稍有點類似的例子。
1179年,14歲的腓力加冕成為法國國王,這是個少年早慧的人精,他一登基,便發現這個形勢讓他哭笑不得,法國的貴族領主跑到英國當國王的當國王、當王后的當王后,也就罷了,結果還順手帶走這近三分之二的大片原本屬於他的法國領土,而且兵不血刃,合情合理。


少年時的腓力便以詭詐狡黠而著稱,因此人們給他起了個外號叫小狐狸。小狐狸可不是省油的燈,焉肯吃這個啞巴虧,於是開始了他長期而執著的計劃。首先先從內部分化英王室,他和亨利二世的4個兒子關係都很密切,開始在他們當中物色可以對付享利二世的同盟。


不過亨利的長子,王位的繼承人小亨利是個爛泥糊不上墻的阿斗,不喜歡當王子卻喜歡當響馬,經常做些攔路剪徑的好漢勾當,還常常搶劫修道院,搞到爹不疼、娘不愛,神憎鬼厭,1183年時最終在窮困潦倒中斃命,死時爹媽兄弟都懶得理他,只由一群曾跟著他的已經餓得皮包骨頭的侍從給他辦後事;老二倒沒什麼劣跡,不過在結婚後沒兩年便猝死了。於是小狐狸只有和大他8歲從小在安茹長大的理查搭上了關係,不斷慫恿理查去和他老爸對著幹。理查因為從小在他老媽身邊長大,並且愛琳娜和亨利這對老妻少夫也長期不和,導致理查對他的亨利老爹一向也沒有什麼好感,加上小狐狸從中挑撥搗鬼,理查這個混小子便和小狐狸勾結在一起,一起去和他的亨利老爹搗亂。而愛琳娜對她的這個寶貝兒子極為寵愛,也幫著兒子去和丈夫對著幹。


1188年夏,羽翼已豐的小狐狸挑動亨利二世的領地阿基坦叛亂,享利二世親征,小狐狸聯手理查把亨利二世打得一敗塗地,舉手投降。亨利二世當年也是英雄一世,少年得位,也算是雄材大略,還曾多次與聲蜚歐亞的巴巴羅薩打過幾個來回不落下風,作夢也沒想到居然會慘敗在乳臭未乾的小腓力和自己親生兒子這兩個壞小子手裡,越想越是想不通,第二年便活活氣死了。


理查的戰爭天賦牛刀初試,第一個被開刀的卻居然是自己的老爹。把老爹氣死後,理查便樂不可支地到英國倫敦西敏斯特大教堂加冕即位,但他在英國呆不住,感覺人生地不熟的,住了4個月後便溜回安茹,把內政完全交給他的兩個心腹大臣艾利主教威廉.龍尚和坎特伯雷大主教瓦爾特.赫伯特。對於英國,他在政治上一點興趣也沒有,他感興趣的是英國人的錢,為了參加十字軍東征,武裝精銳騎士兵團,他在英格蘭本部及原法屬領地裡,讓所有不參加東征的人交高達10%動產稅稅率的重稅以充軍費,史稱薩拉丁十一稅


小狐狸腓力借助亨利兒子的力量擊敗了亨利之後,得到安茹家族的格拉賽領地,將安茹家族在法國的勢力和影響大大削弱了。但隨即他便發現自己大大失策了,他要再動一下那些已並入英國版圖內的法屬領土,新任的英王理查立馬與他翻臉,而且理查比他的亨利老爹更橫更霸道,目空一切,盛氣淩人,看誰都不順眼。對苦惱的腓力來說,這整個是前門驅狼,後門迎虎。


六、 一個新的神話


當法王腓力在阿卡城與薩拉丁的部隊激戰時,英王理查一世的十字軍剛慢吞吞地到達西西里島,這時是1190年9月,西西里國王威廉也就是理查的妹妹蘭娜的丈夫剛病死不久。這場東征對理查來說,惟一讓他操心的是錢,他用龍尚和坎特伯雷給他搜刮的錢裝備了4千騎兵,4千步兵,但這對他來說遠遠不夠,他太缺錢了,凡是能掙錢的方法他都想盡了,甚至聲稱要把倫敦賣掉。


因為蘭娜與國王無子,西西里人便立了萊切伯爵唐克雷德為王,於是理查便把主意打到他妹妹蘭娜身上,他在唐克雷德面前獰笑著聲稱要替妹妹出頭,討回西西里,唐克雷德惹不起理查,只能忍氣吞聲,被理查勒索了黃金2萬多盎司,還得供吃供喝養著在西西里過冬的英格蘭十字軍。但這還不算完,冬季一過,理查的軍隊要開拔時,還順手將墨西拿城攻下,大肆掠擄了一番,然後再以4萬盎司黃金賣回給唐克雷德。英國歷史上每個有點出息的王都有一個稱號,由於理查夠狠夠橫,從此人們就都稱他為獅心王,意思是說他有一顆獅子一般兇狠的心。


此時法王腓力與施瓦本的日爾曼十字軍及由英國巴德威大主教領導的英格蘭志願軍已經將阿卡城圍攻了好幾個月,薩拉丁算是碰上了他這輩子第一個對手了,他驚異地發現這只年紀不到他一半的小狐狸,竟是當世第一難纏之人,詭計多端,層出不窮,偏偏他本人又騰不出手來收拾這只小狐狸。因為他是兩線做戰,這段時間裡他正忙著在幼發拉底河流域打內戰平定叛亂。但是他走時也在幾個要塞重鎮留下了重兵防守,阿卡城內的穆斯林十分頑強,他們苦撐著等著薩拉丁平叛回來指揮他們。雙方苦戰數月,打得屍橫盈野,腓力竟一點便宜也占他不得,始終不能將阿卡城拿下,而十字軍傷亡慘重,消耗巨大,迫切地需要支援。


巴德威大主教不斷地寫信給正在路上磨磨蹭蹭的獅心王,當年正是他在倫敦西敏斯特大教堂親手將王冠戴到年輕的理查頭上的,但他遲遲等不到國王軍隊的到來,沒多久便懷著遺憾和失望在一場圍城戰中見了上帝。


此時的獅心王理查正像個脫韁的野馬,根本不願受教皇的安排和羈絆,讓他去聖城和腓力一起打薩拉丁,他就偏不去,或許他不屑於和小狐狸腓力在一起並肩作戰吧!從西西里晃晃悠悠出來後,又打起了可憐的拜占廷帝國的主意了。本來說,惹不起,還躲不起,可拜占廷帝國此時還不知道獅心王是何許人也。理查欺侮完西西里人後,乘船從海路進軍聖城,其中有幾艘船在賽普勒斯觸礁,拜占廷人趁火打劫,拿了東西還扣人。這激怒了理查,他正閑著找事做,乾脆發兵猛攻賽普勒斯,可憐的拜占廷哪是獅心王的對手,賽普勒斯在理查的猛攻下,於1191年3月淪陷。這時理查才發現打下這麼一大塊地方,吃不下又帶不走,便以10萬金幣的價格賣給無家可歸的耶路撒冷王國的無家之王德.呂西尼昂。


理查在地中海做生意掙錢時小狐狸腓力已圍攻阿卡城一年多了,與薩拉丁的部隊打得焦頭爛額,始終不能攻克阿卡城,實力損耗嚴重,日爾曼軍的施瓦本公爵也因瘟疫而喪命,追隨他父親巴巴羅薩去了。


6月份時,獅心王理查總算帶著他的英格蘭十字軍趕到阿卡城外與其他十字軍會師,一到他便當仁不讓地充當起十字軍總指揮官,對小狐狸腓力等統帥比手劃腳,呼來喚去。腓力因為和薩拉丁打得元氣大傷,銳氣大挫,對理查也是敢怒不敢言。理查一到便顯示了他非凡的軍事天才和超凡的戰鬥能力,僅一個多月,便拿下了阿卡城。攻陷阿卡城的那天,十字軍們欣喜若狂,在首領相繼死去後仍堅持作戰的日爾曼人首先沖上城頭,奧地利公爵利奧波德五世噙著熱淚把德國國旗昇在阿卡城頭上。理查見狀冷冷一笑,認為他才是十字軍的統帥,要昇也只能昇英國國旗,於是令手下沖上城頭扯下德國國旗扯下撕個粉碎。


日爾曼人傻眼了,這些高傲的條頓武士怎麼也沒有想到理查竟會蠻橫至此,如此無禮地侮辱他們,但此時實在是惹不起他,只能打掉牙往肚裡咽,含憤強忍。每個德國人心理都在想,要是巴巴羅薩還在,哪會這樣受人欺侮啊!


腓力雖然才二十歲,可好歹也是法蘭西的國王,被理查肆無忌憚地吆來喝去,氣得快吐血,他實在受不了理查自命不凡、沾沾自喜的德性,和他多呆一分鐘都覺得致命,於是8月份時,藉口生病,留下一支10500的法軍,自個回國去了。這件事也讓後來的許多歐洲人感到惋惜,認為腓力應該再堅持戰鬥下去直到打敗薩拉丁乃至收復聖城,以取得更大的成就和榮譽。


理查巴不得腓力快滾,這樣他便是這場東征裡惟一的英雄。對氣焰萬丈的獅心王來說,根本沒有把威震天下的薩拉丁放在眼裡,認為要打敗薩拉丁收復聖城,自己一人足矣。
巴巴羅薩的意外,腓力的氣走,這對薩拉丁而言真可謂是求之不得,趕緊焚香禱告,祖宗積德啊!他的伊斯蘭世界的聯盟並不牢固,阿拉伯人、穆斯林們天生就酷愛內訌,是窩裡鬥的行家,大敵當前,可各國的哈里發、蘇丹們卻都在等著看他出洋相,個個都像禿鷲一樣在旁虎視耽耽,就等著他掛了然後來收他的屍、撿他的蔞。別的不說,就說巴巴羅薩那10萬條頓騎士殺將過來,他就根本找不出那麼多兵力抵擋。要是三大名王齊聚耶路撒冷來尋他的晦氣,那他真就只有抹脖子上吊一條路了。這下倒好,桀傲不馴的理查自己動手瓦解了聯盟,這就是所謂的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了。雖然理查也不好打,但是打一個總比打三個有機會得多。


阿卡城應該說是薩拉丁主動放棄的,因為他知道理查的這支英國生力軍一來,阿卡城鐵定守不住,於是向理查提出放棄阿卡城,並且他給理查20萬金幣和釋放1500名基督徒,條件是理查不得屠殺城內的穆斯林。但薩拉丁提出這個條件後便發現自己犯了個錯誤,因為他手頭從來沒有多少現金,他向來以慷慨豪爽而聞名於東西方世界,雖然本人生活簡樸,但是在其他地方花錢如流水,從不吝惜錢財,屬於那種有多少錢花多少錢的主,可能也就是現代零儲蓄族的鼻祖了,天性比較小資,口袋裡放不住錢,一座金山給他也是轉眼花掉,以至於經常出現要給下屬打賞時發現口袋裡沒錢的尷尬場面,弄得要變賣東西來打賞。如他的祕書伊本.沙達德描述的那樣,薩拉丁堂堂一個大國的國王,卻經常一貧如洗,有時為了回拜和賞賜外國使團,而不得不拿出土地來賣了換錢給別人(說到掙錢薩拉丁的確遠不如理查,理查一向是拿別人的東西來賣。另外,薩拉丁也幸好不是中國的國君,不然要落下一個賣國賊的名聲了)。這導致財政部的官員不得不私開個小金庫,把一部分錢藏起來不讓薩拉丁知道,免得他隨手拿走花光,真到要急用錢時反而囊中羞澀。


所以薩拉丁提出條件後便發現自己一時竟湊不齊20萬金幣,只得先給理查其中一部分。理查卻不管他什麼理由,他一向是說做便做,約定時間一到,薩拉丁沒送夠錢來,3000穆斯林俘虜便人頭落地,把薩拉丁氣得半死。


1191年9月薩拉丁在幼發拉底河流域平叛歸來,騰出手來親自對付獅心王理查,薩拉丁習慣的戰術是仗著薩拉森輕騎兵弓強馬快的特點,利用聲東擊西的戰術吸引敵人長途奔襲,而後在敵人行軍的路上用小股騎射部隊不斷地騷擾,並破壞水源和補給線,把敵方部隊折磨的疲憊不堪,己方的主力則以逸待勞,最後一股作氣將敵軍殲滅。於是他並不直接去攻打理查,而是先圍攻在基督教徒手中的沿海重鎮雅法。正如他所料,理查果然率軍南行,向雅法而來,尋求與薩拉丁的決戰。


理查的決定在十字軍聯盟中造成了很大的分歧,其他的統帥和貴族們認為應該以阿卡為根據地,直奔聖城耶路撒冷而去,先拿下聖城再說,甚至有人提議拿下聖城後立理查為耶路撒冷王國的國王。但理查此時對這個提議暫時沒有多大興趣,執意要向雅法進軍。之前遭受理查侮辱的日爾曼十字軍已經退出回國,小狐狸腓力留下的部分法國軍隊,卻並不怎麼聽理查的指揮,這讓理查很惱火,一直想找個機會給法國人難堪。正好這時法軍因為消耗過大,需要補充,便向十字軍統帥理查伸手。理查其實這時很有錢,從西西里、賽普勒斯撈的錢還沒花完,手裡還攥著薩拉丁給他的2萬4千的金幣,但他對法國人卻推託沒錢。不僅如此,反而還要法軍的首領勃艮地公爵馬上還以前欠下的一筆數目極大的債款,勃艮地公爵感覺自己被耍,氣得臉皮發青,大發雷霆,老子不幹了,領軍掉頭就走,準備撤回阿卡城,結果在理查的授命下又吃了閉門羹,著實把法國人羞辱了個夠。


薩拉丁的計劃只實現了一半,因為理查雖然如他所料長途奔襲來解救雅法城,但薩拉丁派去騷擾理查的小股騎射部隊並沒有像以往那樣奏效。理查在戰前已經細細研究過薩拉丁以往的戰例,可以說對薩拉丁的戰術已是頗為瞭解,找到了對付薩拉丁的辦法。


當時西方人對薩拉森輕騎兵印象是很深刻的,他們描述,薩拉森人因為不像十字軍騎士那樣裝備重鎧,所以速度極快,當十字軍騎士們追擊他們時,薩拉森騎兵就逃得無影無蹤,一旦停下來,他們又掉回頭蜂擁而至,繼續用弓箭騷擾,讓人十分苦惱。以至於國王理查不得不嚴禁騎士們擅自沖鋒去追擊敵人,免得無謂的傷亡。


理查作為一個兒子、一個兄長、一個國王、或者一個政治家,都是顯得十分任性和蠻橫,但他作為一個軍事統帥,卻是非常精明和成熟的,他的天才和偉大之處,在與薩拉丁的戰鬥中得到了最高的表現和發揮。他不像以往的西方統帥那樣迷信騎士的力量,而是創造出了新的步兵陣形戰術去對付薩拉丁。他把騎兵和步兵各分為12個陣隊,相互配合協調,嚴禁單兵種擅自行動。在遭遇薩拉丁的騎射部隊時,以步兵應付,前排的長矛兵將長矛斜插在地上,阻止對方騎兵的沖擊,在長矛兵中間交插著長弓步兵,因為英國的步弓射程極遠,遠遠超過對方馬弓的射程,對射時自然大占優勢,在前排的弓箭手射出箭後,後排的弓箭手補上,其中絕無時間空隙。這種情況導致薩拉森輕騎兵們十分困惑,他們只要一出現,就要面對英格蘭步弓手雨點般密集的箭矢劈頭蓋臉而來,而己方則很難射著他們,如果衝鋒的話對方陣前的長矛對馬匹的威脅實在太大,並且還要防備對方重騎兵的包抄。而理查本人則策馬不斷在各個陣隊之間巡視,提醒士兵們保持陣形。


理查的這種戰術不禁使人聯想起早於他們十幾個世紀的中國西漢王朝的將軍李陵的戰術,當時李陵就是以成排的長矛兵排成方陣,掩護陣內的弓箭手,不間斷地向撲來的匈奴騎兵射擊,以區區六千人的兵力,就使得十數萬的匈奴騎射束手無策,傷亡極慘,直至己方弓箭全射光了才全軍覆沒而被俘。


並且理查不追求行軍速度,他根本不在乎薩拉丁圍攻下的雅法城的死活,每天的行軍速度控制在12英里以內,以保持士兵們的體力,而且他是靠海岸行軍,沿途由義大利海軍的運輸船隊給他補給。這使得薩拉丁的計劃落空,他派出去偷襲十字軍的小分隊非旦沒有取得擾敵的預期效果,反而造成不小的損失,對不緊不慢的理查,也達不到以逸待勞的效果,於是他果斷放棄了騷擾戰術,率領部隊直接迎擊理查。


9月14日,雙方主力在阿爾蘇夫(Arsuf)展開決戰,兩位浪漫主義的英雄終於碰撞了,他們得以在戰場上互見對方的英姿。


戰鬥進行的非常激烈,雙方都在極力尋求對方的破綻,薩拉丁驚異地發現,從前他那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戰術和勇氣如今在理查面前全無法施展,無數薩拉森輕騎在英格蘭長弓射出的狂風暴雨般的箭矢中倒下。薩拉丁率著騎兵繞到十字軍陣中比較薄弱的後方,企圖沖擊並將十字軍分割,但每次都被理查擋回,十字軍的陣形在理查的親自控制下始終未出現任何混亂。對此,穆斯林方面有不少記載,他們描述道,十字軍的步兵每個人都穿著非常厚的氈袍,這種氈袍厚到弓箭無法刺穿,許多步兵身上插滿了箭只,好似刺蝟一般,但卻毫發無傷,依然在陣隊裡作戰。


十字軍整體機動而有序,分工明確,長矛兵和長弓兵把重騎兵保護在後面,只等薩拉丁的部隊一亂,便要衝擊和包抄。薩拉丁便命令一部分騎兵向十字軍重騎兵射擊,這固然造不成什麼傷害,只是希望能把對方的騎兵激怒,引他們提前出來追擊,等脫離了箭陣的保護便收拾他們。十字軍騎兵們固然很憤怒,他們由原先的戰鬥主力變成步兵的輔助,早已對理查的這種安排不滿,但他們畏懼於理查和軍紀的威嚴,對薩拉丁的挑逗置之不理,即使被射傷也無人脫隊。


這種軍隊幾乎無懈可擊,薩拉丁開始撤退,將理查的十字軍引到海邊的一片叢林,他在那設了埋伏圈。理查識破了薩拉丁的意圖,他始終死死控制著部隊的陣形,只要堅持這點,薩拉丁就無法取勝。雖然後來還是出現了一些小意外,重騎兵們還是在理查下命令以前就忍不住沖出去了。時機是早了點,但總是沒弄出亂子來。在經過幾次衝擊之後,薩拉丁的部隊損失極為慘重,他意識到自己的軍隊無法戰勝對方,不得不下了全面撤退的命令。理查順利地進軍雅法。在金雀花王朝的獅心王查理一世的攻擊下,伊斯蘭的薩拉丁大帝不可戰勝的神話被打破了。


薩拉丁不服氣,本欲組織軍隊再與理查決戰,但想來想去想不出破敵的辦法,便向理查提議暫時息戰。阿爾蘇夫之戰的勝利使理查聲名大噪,但這時十字軍內部卻為下一步的走向而出現了紛爭。貴族和統帥們一致主張繼續向聖城耶路撒冷前進,直至收復聖城;而理查本人則想直接進攻薩拉丁的本部埃及,乃至進軍開羅,他天生的冒險激情,使他更願意像當年羅馬帝國的凱撒大帝那樣,占領埃及,建立不世功勛。他的這個想法把貴族們嚇壞了,因為這顯然不是這次十字軍東征的目的,他們的目的是聖城耶路撒冷。在出兵前教皇就說過發起這第三次十字軍東征的目的就是把聖城和其周圍城池從薩拉丁這個異教徒的頭目手裡奪回來,拯救淪陷在那裡的上帝的子民們。所有的人從貴族、統帥、騎士到士兵、傳教士們,都反對理查的想法,他們只想去耶路撒冷。這使理查很掃興,他終究拗不過大多數人的意見,只得暫時放棄進軍埃及的豪情壯志。


在戰場上輸給理查,薩拉丁頗為不服,1192年夏季,薩拉丁趁理查不在,再次進攻雅法城,十字軍守軍不堪一擊,僅兩天時間,就被薩拉丁輕輕松松地拿下。理查一聽便來勁了,雄心頓起,贊美上帝賜給他這個強敵,對手太弱打起來豈非沒勁。8月,理查大軍兵臨雅法城下,薩拉丁也抖擻精神,雙方使出渾身解數在雅法再次展開決戰。戰況異常激烈,兩位國王都親臨戰場,不僅僅是指揮戰鬥而已,而是渾身披掛,親自殺敵。古時的君王統帥,也真不容易,除了要把握大局,個人武藝也要超群,正如當年的斯達巴克思每每與羅馬軍團作戰,總是用他的羅馬短劍在身邊斬出一堆堆小山也似的屍體;又如古中國的驃騎大將軍霍去病,在被匈奴圍攻時,也得親自策馬呼嘯,搶上陣前,連斬數名敵首,方鼓舞士氣,挽敗為勝;再如後來與豐臣秀吉決戰朝鮮的大明提督李如松,被日軍一炮轟翻下馬,於眾人驚呼聲中躍地而起,搶馬沖陣再戰。壯哉!非此不能稱為智勇雙全的蓋世英雄。


英王理查便是這樣的蓋世英雄,雖然他是貴族子弟,從小錦衣玉食,但卻與他的幾位哥哥弟弟不同,非紈褲子弟,從小便接受嚴格的騎士訓練,加上天生神勇,武功勇力出奇的高,他率領十字軍從水路進攻,跳入海水中,親自揮舞著戰斧殺入雅法城內,薩拉森兵團莫能披靡,望之如水開墻分。薩拉丁還沒弄清怎麼回事,理查已經殺到他的面前。如果說薩拉丁和理查這兩位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君王之間有什麼相似之處的話,那就是他們都有一種特立獨行的個性,做事不按常理揣測,總是令人匪夷所思。薩拉丁在這種危急的時刻居然還關心起他的對手怎麼沒騎馬,說他看不下去了,竟然陣前贈馬。理查也是毫不客氣,慨而受之,騎上薩拉丁送來的戰馬,把他打得一敗塗地。


雅法大會戰,理查的十字軍大獲全勝,薩拉丁損失慘重,退出雅法城。薩拉丁的穆斯林盟友和士兵們都被他這種浪漫的舉動弄得瞠目結舌,哭笑不得,許多人忍受不住憤怒地向薩拉丁發牢騷,說他們已經受夠了,再這樣打下去,後果將不堪設想。因為獲勝的十字軍士氣大振,貴族和統帥們又一次否決了理查要進軍埃及的念頭,整裝待發,準備直取聖城耶路撒冷。耶路撒冷就離雅法城不過三四十英里而已,聖城,十字軍幾乎是觸手可及了。


這時薩拉丁也感覺到事情的嚴重性了,要是再這樣和理查眉來眼去,搞不好耶路撒冷就要弄丟了,那時自己一世英名盡毀不說,還將成為伊斯蘭歷史上的大罪人。


七、 塵埃落定,王星殞落


雅法會戰之後,理查終於向各國貴族與騎士們妥協,放棄進軍埃及的企圖,其間他本人多次率少量心腹逼近薩拉丁埃及老巢的邊境查探情況,其中有一次險些被薩拉丁的邊境部隊包抄,若非騎士們奮不顧身地保護以及他自身的勇武過人,幾乎就落入薩拉丁的手中。他的輕率與冒險遭到了十字軍內部貴族與騎士們一至的指責,因為他是這次東征十字軍的惟一靈魂人物,如果失去他,十字軍將群龍無首,成為沒頭蒼蠅,後果不堪設想。


不久,十字軍以雅法為根據地,終於兵臨耶路撒冷城下,薩拉丁在雅法被理查打得狂奔,一直跑入耶路撒冷城內,狼狽不堪。戰場上兩度敗於理查,他此時已是心服口服,不敢造次,聖城耶路撒冷是決不能丟失的,打野戰他不是理查的對手,鬥勇不行,只能鬥智。於是他便利用起他主場作戰的優勢,一方面在他的阿育布王朝的領地內廣為招兵買馬,一方面想盡辦法破壞十字軍的後勤,辦法多是堵井、投毒,破壞十字軍的水源,並將附近的草場焚之一盡,讓十字軍的戰馬吃不著草料。
理查此時才發現他已失去了攻克聖城的最佳時機,因為德、法兩國的退出,使十字軍的兵力大打折扣,儘管他能以少勝多,但兵力畢竟不足以速勝薩拉丁。而經年累月的征戰,也使十字軍的戰士們思鄉之情日切,已無東征之初的激情與鬥志。薩拉丁的小動作也使得十字軍兵團補給難以為繼,人憊馬疲,最糟糕的是開始攻城時偏又逢連日大雨,此時正是1192年的冬季,據隨軍的詩人和傳教士們記載,大雨整整持續了一個半月,這段時間他們什麼也做不了,而士兵們只攜帶了一個月的糧草,身披鐵甲的十字軍騎士們紛紛開始抱怨他們的戰甲和武器已經開始生銹了,每個人身上都是又濕又冷,惟一支撐他們堅持下去的是他們堅定的信仰,是光復聖城這個上帝賦予的神聖使命。


薩拉丁以司馬懿對付諸葛亮的辦法,堅守不出,與十字軍耗時間。攻城戰不比野戰,它艱難而又痛苦,理查有勁使不上,毫無斬獲,只能望城興嘆,煩躁不安,把怒火發泄在別處,一舉摧毀了薩拉丁在別處的幾座城堡。而薩拉丁則高掛免戰牌,裝作看不見。


徒勞無功的攻城戰,使得十字軍軍團內部的貴族和騎士們開始心生罅隙,加上冬季大本營裡的軍需儲備已近耗盡,教皇直系的聖殿騎士團及醫院騎士團的首領們首先開始動搖,他們這時才感覺理查原先準備直接攻擊薩拉丁埃及老巢的策略也並非全無道理。這是個難以抉擇的矛盾,由於幼發拉底河流域的叛亂並沒有完全平定,薩拉丁的主力不敢調離國內本部支援耶路撒冷,在耶路撒冷只有薩拉丁本人和一些殘兵敗將在苦撐,但足智多謀的薩拉丁本人足以彌補耶路撒冷的防禦不足,他使攻城的十字軍吃足了苦頭;直接進攻埃及,可以繞開薩拉丁,但很可能將面臨對方的主力,即使能以少勝多,但代價的沉重是可預計的,而且進攻埃及並不是這次東征的目的,它也違悖了教皇的本意。這個難以抉擇的矛盾使得十字軍內部開始不停的爭吵。最後,理查決定用民主的方式來決定十字軍的下一步走向,他從法國貴族、聖騎士及當地貴族中各選了一些人進行民主表決,結果聖騎士們與當地貴族意外地都站在了理查這一邊,放棄繼續進攻聖城,只有法國貴族們不同意,在無休止的爭吵中,薩拉丁的議和書適時地到來了。


其實此時的薩拉丁日子也並不好過,面對敵方的大軍壓境,他卻不敢把國內本部的主力調來助防,因為在他走後,幼發拉底河的叛亂已又具規模了;並且整個穆斯林世界的聯盟已經出現破裂的跡相,心懷鬼胎的巴格達哈里發、突厥帝國的蘇丹們個個都在覦覷著,他們把戰役失利的指責全部加諸到薩拉丁的頭上,抱怨並且威脅他。關鍵的是,在這種危急的時刻薩拉丁也得不到他們的援助,好像守護聖城保護伊斯蘭只是他薩拉丁一個人的事似的,整個穆斯林世界兵多馬足,不知多少倍於十字軍,可薩拉丁卻只有少得可憐的兵馬守城,並且在十字軍的輪番進攻下已是人憊馬乏,局勢可謂也是形同危卵了。根據後來研究十字軍的歐洲人發現,在雙方對峙的11、12月期間,薩拉丁已經開始把他本已不寬裕的守城部隊中的一部份悄悄撤離岌岌可危的聖城耶路撒冷回國內支援平定叛亂了,並且聯盟中其他國家的部隊也有部分離散,可以說薩拉丁的日子比理查更難過。


但對峙期間理查也不是一點麻煩也沒有,除了十字軍內部的不和,國內也傳來他的弟弟約翰勾結小狐狸腓力陰謀篡位的消息,這使得他坐臥不安,和薩拉丁一樣,理查也面臨後院起火的煩惱。他們在這種情形下開始通信與談判,幾個回合的交手,理查也與薩拉丁惺惺相惜,互為對方的風範所折服。在信中,薩拉丁聲稱自己敗得心服口服,認為這世上能勝過他的也只有理查,但是耶路撒冷也是伊斯蘭的聖城,他是死也不會放棄的;而理查也認為這場戰爭給基督徒和穆斯林都帶來了慘痛的傷害,他也是不得以而為之,但聖城和被薩拉丁奪去的真十字架對西方人的傷害實在太大了,聖城的事可以以後再說,但要求薩拉丁歸還真十字架,對穆斯林而言,不過是一塊毫無用處的木頭,但這是基督殉難時的聖跡,是他們基督徒們的聖物,與聖城同樣重要。薩拉丁同意,將他從居伊手中搶到的真十字架和其他基督教的聖物都還給理查。


終於,薩拉丁和理查締結停戰條約,領土以約旦河為界,耶路撒冷王國保留包括雅法、阿卡在內的沿海城池,基督徒和穆斯林都允許從對方的版圖自由地通向耶路撒冷和麥加朝聖,和約為期三年。至於聖城耶路撒冷,理查則對痛苦萬狀的十字軍戰士們保證說他三年後將卷土重來,到時一定給他們奪回聖城,並且裝模作樣地與薩拉丁約定,三年後再戰一場。然後不顧那些痛不欲生、如喪考妣的貴族和騎士、傳教士們,開始從耶路撒冷城下的冬季大營撤軍。這次撤軍給西方人的印象很深,因為這是自第一次十字軍勝利之後的七次十字軍東征中機會最大的一次,在此之後的一百多年裡,十字軍再沒這樣的機會了,他們都認為薩拉丁其實也已經是強弩之末,理查只要再堅持幾個月,薩拉丁可能就撐不下去而退出耶路撒冷。


他們或許是對的,不過對理查而言,收復聖城的榮耀和英國王位相比起來,毋庸質疑是王位更重要。聖城耶路撒冷是大家的事,而英國王位則是他自己的事,理查號稱獅子心王,當初連親爹都敢打,可不能指望他會做出某種舍己為人的事來,所以無論世人如何譴責他半途而廢,他也不會再和薩拉丁無休止地耗下去了。而耶路撒冷王國的德.呂西尼昂國王與其他的當地貴族領主們似乎很滿意現有得到的土地,也厭倦了無休止的征戰,急於與薩拉丁劃分疆域,至於耶路撒冷王國有沒有耶路撒冷,在他們那已經不是很重要的了,甚至有的領主還打算密謀與薩拉丁聯手把十字軍趕走以換取某些利益,幸好薩拉丁對這些密謀不甚感興趣。


回國之前,理查在薩拉丁派來的代表----薩拉丁的王弟阿迪爾送來的和約上簽了字,這個阿迪爾便是先前說過的那個從自己腰包裡掏錢出來給在哈丁戰役中失去丈夫的基督徒寡婦們安家費的那個人。此人也是很值得一提的,他並不是薩拉丁的親弟弟,而是薩拉丁認的義弟,薩拉丁一生廣結豪傑強梁,但其實真正能讓他看得起的人並沒有幾個,估計除了西方三名王,也就是這個阿迪爾了。阿迪爾的性格之豪爽,雄材偉略,除了能讓薩拉丁賞識外,理查一見他便十分喜歡,立即賜他以騎士的頭銜。那時西方的騎士頭銜可非同小可,騎士頭銜不是爵位,不世襲,但可是極高的榮譽,除了爭氣點的王公子弟可以直接得到騎士頭銜以外,一般貴族以及普通人家子弟想得成為騎士,都要從小就開始接受嚴格的訓練,稍有不合格,便被淘汰,之後還要做一陣子騎士的侍從也就是見習騎士,見習期滿了後方可作為騎兵上戰場,在戰場上取得戰功或決鬥場上獲勝,才有資格由國王或教廷賜予騎士頭銜。這是最高的榮耀,不是什麼人都能得到的,能成為騎士的人,除了身份顯赫外也代表著他武藝高強。如果因某種過失失去騎士頭銜,對當事人則意味著奇恥大辱,就好比中國武術門派中被開革出門一樣,再也無臉見人,在世上立足。


理查除了賜給阿迪爾騎士頭銜外,又做了一件讓世人瞠目結舌的事,他把自己的一個親妹妹阿麗葉諾兒許配給了阿迪爾,這樣,英國公主成了埃及阿育布王朝的阿迪爾親王的妻子。是英雄識英雄,理查相人的眼光不亞於薩拉丁,一眼就看出阿迪爾雄心勃勃,絕非池中之物。理查沒有看錯人,這個阿迪爾正是埃及的趙匡胤,幾年之後,他的妹妹,英國公主阿麗葉諾兒就成了埃及的皇后。
對於理查來說,雖然收復耶路撒冷的最終目的沒達到,但向薩拉丁討回真十字架,也足以彌補基督教世界的恥辱、平復基督徒們的精神創傷了;對薩拉丁而言,雖說戰役上失利,但保住聖城耶路撒冷的最終戰略目標總算是達到了,也可以說是打了個平手。剩下的事,他們得各自回家去撲滅已經燒得焦頭爛額的後院之火了。


兩人的情形驚人的相似,國內都在鬧叛亂,一蹋糊塗。一結束戰爭,薩拉丁便馬不停蹄地殺回埃及,重振內政;而理查則等不及和他的軍隊一起回英國了,同來時的悠悠哉哉的閑停信步對比極為鮮明,他丟下軍隊,只帶著幾個隨從,乘船祕密回歐洲。這次冒險使他付出了極大的代價,他的船在靠近義大利的地方擱淺了,於是他只好提前登陸。不可一世的驕橫跋扈不是不需要代價的,理查十分清楚現在他自己的處境,在歐洲,他製造出太多的對頭來了,他把教皇的話當耳邊風,教廷方面早已對他老大不滿;阿卡城頭撕毀德國國旗,已是侮辱了全體日爾曼人;法王腓力毫無疑問更是把他當作眼中釘、肉中刺,欲拔之而後快。幾乎所有人都對他懷恨在心,沒有軍隊的獅心王理查,此時只是一隻拔了牙的獅子,而周遭全是被他咬傷過的猛獸。萬般無奈,他只得選擇陸路從德國登陸,隱藏身份,準備小心翼翼地穿過德國回英倫,這時已是1193年,理查在路過奧地利公爵利奧波德的地盤時還是遭到了不測,不久前理查就是當著這位奧地公爵的面把德國國旗扯下踩在腳下的。理查的身份不慎暴露,被利奧波德發現了,真是苦大仇深啊,他把理查和他祖宗一起都臭罵了個遍,出足了惡氣,還差點把他殺了,但終未敢擅自作主,便把理查交到德皇亨利六世手裡。亨利六世全無他老爹巴巴羅薩的半分英雄氣慨,全憑著英雄蓋世的父兄在東征中的意外死亡,王室無人才,他才得到這個皇位。正在支持理查的弟弟約翰搗鬼的小狐狸腓力一聽這個消息,大喜過望,樂不可支,馬上寫信給亨利六世,又是捧又是哄,鼓唆亨利六世快把理查幹掉。幸好亨利六世雖然是小肚雞腸之輩,倒還不是傻子,知道奇貨可居,便把理查牢牢攥在手裏,一關便是一年。
虎落平陽被犬欺,龍擱淺灘魚蝦戲,理查除了搖頭苦笑也無他法,在坐牢期間無所事事,好在他是個樂天派,要麼成天塗塗抹抹,要麼引吭高歌,這時人們才知道這位傳說中兇狠蠻橫的獅子心王,原來還是位歌喉優美的歌唱家和多情浪漫的詩人。


在這期間卻苦了理查的老媽愛琳娜,這個當過法、英兩國王后的一生充滿傳奇、美麗而又滄桑的婦人,為了營救愛子,不得不重出江湖,一方面在國內她要制止小兒子約翰的篡位,約翰在腓力的教唆下折騰一年多仍未得手,很大原因就是因為老娘偏心不給他撐腰;一方面她利用在各國的關係,極力斡旋打典,最後終於與德皇亨利六世及利奧波德達成協議,英國出10萬(一說15萬)馬克的天價將理查贖回,並且從此英國將是神聖羅馬帝國(德國)的屬國。


十幾萬馬克的數目對一個國家來說看上去不是很大,但八百年前的錢不能拿來和現在比,這筆錢對窮的英國來說,已是要在全國範圍內加捐加稅、賣官鬻爵、橫征暴斂才能搜刮得齊的。理查從前拿人錢財一向毫不客氣,更不手軟,不僅西西里、拜占廷,連薩拉丁的錢他都搶來花,此時卻被人變本加利地如法泡施,狠狠地敲了一筆竹杠,也算是天理昭彰,報應不爽了。


總算愛琳娜手段了得,費盡一切手段,理查居然被她救出來了,娘兒倆抱頭痛哭,畢竟母子情深,當初理查作為英王的法定繼承人,卻仍急不可耐地去攻打他的亨利老爹,其實最大原因也是因為那時亨利二世將愛琳娜打入冷宮並且囚禁,理查救母心切,才對享利痛下重手,打得老爹氣急攻心翹腳西去。


德皇亨利六世如願以償得到一大筆錢,但失去的名聲卻使他得不償失,後世的歐洲人都不恥於他的下作,許多德國人更以在那個英雄輩出的年代居然出了這麼個綁匪皇帝而羞慚,人們只記得巴巴羅薩,羞於談及亨利六世。


在理查遭苦受難的那段時間,與他並壁而輝的東方名王薩拉丁,此時已是英雄遲暮,一生的鞍馬勞頓,經年累月的征戰,耗盡了他的精力生命,他已經燈盡油枯了。在十字軍撤軍後的次年初,也就是1193年2月16日那天,55歲的薩拉丁在開羅倉促地蒙真主的召喚,彌留之際,他淚流滿面,拉著兒子和義弟阿迪爾的手,希望他們能和平相處。他留給兒子的只有幾十枚金幣,錢他都花光了,但他留給阿拉伯人,留給穆斯林們的卻是一個千古不朽的神話,在後世的穆斯林們遭受欺侮和苦難時,他們就會想起那個英姿勃發,策馬縱橫在亞非沙漠上的薩拉丁大帝。


理查能夠平安回到倫敦,據說與平民對他的愛戴與崇拜也很有關係,因為英國的平民大多是央格魯撒克遜人與日爾曼人同宗,而來自諾曼的征服王威廉一世打敗撒克遜人征服英格蘭後,諾曼人就成了英格蘭的貴族,長期以來撒克遜人都要低諾曼人一等,不論在民間還是在軍隊裡,撒克遜人都常遭受不公平的待遇。但自理查登位後情況就大不相同了,理查雖然不會說英語,但卻沒什麼種族和等級觀念,在他手下,撒克遜人和諾曼人一律平等,一視同仁,因此深得撒克遜人的擁護,而愛琳娜也由此才能順利地從民間籌到鉅款贖回兒子。英國的傳奇英雄俠盜羅賓漢,說的便是這個時期的故事,傳說便是他保護獅心王理查安全到達倫敦,重掌國政的。


腓力和約翰的陰謀徹底破產,對愛琳娜而言,手心是肉,手背也是肉,看在老娘的面子上,理查也沒怎麼為難這個不爭氣的弟弟,他實在是懶得理他。真正的幕後黑手是腓力這只小狐狸,正所謂頓開金鎖走蛟龍,理查一回到軍隊裡,立時如魚得水,又張牙舞爪起來,什麼神聖羅馬帝國,什麼奧地利公爵,什麼法蘭西王國,有哪個在他眼裡,不過第一個要收拾的自然是老在他背後搗鬼敲悶棍的小狐狸腓力。1194年的6月,理查和老媽道別,便踏上法國的國土,向腓力宣戰。7月,在法國的弗雷特法爾,兩人首度決戰,身披重甲的法蘭西騎士在英格蘭撒克遜長弓密集的箭矢下潰不成軍,在獅心王的攻擊下,腓力不見得比薩拉丁體面多少,照例被理查打得是灰頭土臉,丟盔棄甲狂奔。腓力也意識到在戰場上不是理查的對手,不敢再輕易與理查正面交戰,於施展開拖字決,利用法蘭西王國雄厚的國力和自己層出不窮的詭計與理查周旋,這一拖便是4年,但在1198年於庫爾塞爾,雙方還是不可必免地又遭遇一次決戰,結果依然是腓力兵敗如山倒。眼見英軍勢如破竹,無可遏制,腓力只覺大勢將去,但上帝終究還是對他比較眷顧,1199年,獅心王理查在法國南部的一次攻城戰中,嗜好冒險的舊病復發,親自在敵陣附近偵察時,結果意外地被冷箭射中,傷重不治,撒手人寰。瓦罐難免井上破,將軍難免陣上亡,42歲的理查終究在戰場上結束了他短暫而輝煌的一生。
腓力大喜過望,連呼基督顯靈,上帝保祐,突然失去理查的英軍亂作一團,再無力與他爭鋒。而不爭氣的約翰也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如願以償得到哥哥的王位了。就在同年,叔侄鬩墻多年的埃及阿育布王朝,也終於產生了最後的勝利者,阿迪爾得到埃及王位,在歷史上他和薩拉丁的關係,就好像宋太祖趙匡胤與周世宋柴榮的關係一樣。


約翰登上王位後,立即與一直在背後支持他的腓力翻臉,與理查一樣,為扞衛英屬的法國領地而繼續與腓力兵戎相見。有了前車之鏨,腓力對金雀花王朝翻臉不認人的傳統早有防備,早已伏下對付約翰的妙手。約翰縱然不是草包,但論武功、論智慧哪能和腓力相提並論,而且這次腓力玩的還是西方版的挾天子以令諸候,他利用教皇英諾桑特的威嚴,由教廷的名義下敕令,宣佈禁止英格蘭的宗教行為資格,免除英國基督徒臣民們對約翰政權效忠的約束,其實就等於借宗教之力廢除約翰的權力。事實上這個時代的教廷和教皇的世俗權力在諸候中的影響早已經是今不如昔了,當年的巴巴羅薩就是最堅決和強大的反抗者。約翰好不容易才得到王位,當然不予理會,並以牙還牙,宣佈沒收英國境內教廷的財產。這正中腓力之計,他便來個挾教皇以令諸候,沒幾合,就把約翰打得滿地找牙,收拾的服服貼貼,並將英國在法國北部和西部的大片領地全部收回。巨大的勝利使整個法蘭西王國歡呼雀躍,而腓力也被加稱為奧古斯都。奧古斯都的稱號緣於羅馬帝國第一任皇帝渥大維.奧古斯都,由羅馬元老院授予他奧古斯都的尊號,其為神聖、偉大之意,因此法王腓力二世,史上也稱為腓力.奧古斯都,又稱高貴王。


事情還沒完,開罪了教廷又被腓力痛扁的約翰,於1213年,被迫將英格蘭作為封地在名義上獻給教廷,並且每年納貢。話說回來教皇也算是玩得太過火了,英格蘭人對這種羞辱印象很深,這個事件為後來英國最終與羅馬教廷徹底決裂埋下了伏筆。而倒楣的約翰,頓時成了全英格蘭奚落和嘲諷的對象,他的無能更襯托出了他兄長理查的英明神武,英國人越發對獅心王寄託了無限的思念和暇想,後世無數的文學作品都把他描繪成了一個傳奇浪漫的英雄。而約翰,英國人則戲稱他為失地王(或曰無地王),喻意他的無能與草包,丟光土地。但是那時的英國人乃至整個世界,都沒有想到,正是在這個無能的失地王約翰手上誕生了現代民主政治的曙光。由於貴族和領主們對無能的約翰的鄙視,使他們不願意再服從約翰以及他那糟糕的內政政策,1215年,在貴族領主們的挾迫下,約翰被迫簽訂了《大憲章》,大憲章至約翰的孫子愛德華一世時,正式成為法律條文,憲章中首次出現了人權概念,也為後世的民主政治的出現奠定了基石,終而也由此改變了整個世界。這真可謂是因禍得福了。


第三次十字軍東征早已結束,可基督徒與穆斯林之間的征戰還將延續千年,一直到今天。第三次東征時叱吒風雲的四大名王,活到最後的是法王腓力.奧古斯都,他於1223年,也就是他58歲那年蒙上帝召喚,晏駕西去。


誰也沒有真的笑到最後,接下來是英法數百年的恩怨,江山代有人才出,你方唱罷我登場,各領風騷一百年,獅心王與奧古斯都時代過去後一個多世紀,是英法百年戰爭,風水輪流轉,那時輪到英國人占上風,長驅直入法蘭西,在法國,又引出了奧爾良農家少女----聖女貞德那段慷慨悲歌的故事。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esuschristlin&aid=4440668
 引用者清單(1)  
2014/09/26 03:23 【udn】 我還找到這個比價!俠盜 傳奇 未滿 禁止比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