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03/13 17:32:17瀏覽335|回應5|推薦4 | |
好不容易買到碟片,之前也看過部落格上的好評,但仍不免失望,且是非常、非常地失望。我不是個只能看商業片的人,我自認還滿能接收導演對於事物曖昧幽微的解釋或觀點。 但…但…但是,這次太離譜了吧,我只想按快轉鍵趕快跑完就算了,儘管最後還是基於對導演創作的尊重,以及我還去買了正版碟的重視,總算耐著性子完整看完。於是產生了下面的疑問: 一、「最好的時光」不知指什麼?於我而言看這電影的時光實在不怎麼樣,完全不知所云,不知道導演和編劇究竟要說些什麼?或者要觀眾想什麼?最後,我只好自己做結論:緬懷最好的時光,因其已逝! 二、如眾所言,三段情節最引人的是第一段,發生在1966年的「戀愛夢」,但這樣的愛戀情懷,侯導早在戀戀風塵、風櫃來的人中已表達的淋漓盡致。 這一次,我不知張震跑了大半個台灣尋找那個萍水相逢的撞球小姐爲了什麼?只爲了兩人共打過一台球、他寫了信而她回了信、但她轉戰各城鎮的撞球店卻又不先告訴他讓他好找,實在不懂這兩人之間的火花怎麼來的。 兩人在雨中候車而牽手互許的鏡頭早被用濫,廣告或MV中見到也就罷了,不能原諒侯導也如此偷懶。 三、爲什麼第二段1911年的「自由夢」要用默片手法表現?因為演員說不了典雅文氣的閩南語嗎?還是隱射日本統治下的人民失聲?侯導的慢節奏風格加上必須用字幕表現進展,實在是考驗觀者耐心的艱苦事業啊! 那樣一個年代,嚮往祖國知識分子的生活卻只濃縮在一個藝妓院裡表現,看不到他對日本殖民的反抗?看不到他對祖國風起雲湧革命的態度?甚至也看不到他對舒淇所飾藝妓的情義在哪兒?花了 這位面貌模糊的讀書人旅遊日本至春帆樓憑弔當年馬關條約簽約時的悲憤之心,也只是寫封信給舒淇,觀者不知他是否也在聽聞武昌起義成功後受到鼓舞遂返國投入大時代的建設,或有感於台灣仍在日本統治下的無奈憤而投筆從戎,就這樣莫名奇妙地到了2005年的台北街頭。 誰的「自由夢」?台灣的、劇中舒淇所飾藝妓的、或張震飾演的讀書人大爺的…難道是以古喻今,說的是台灣人今日痛苦的自由夢? 四、第三段的現代故事就更離奇了。一對各有伴侶的男女(女方且是蕾絲邊)一見鍾情之後,立刻拋棄了原有的伴侶,共騎一輛機車奔向遠方。看不到兩人何以產生感情?觀者也沒理由爲兩人義無反顧的行為感動。 只是日常生活的斷簡殘編、拼拼湊湊,看不到一個敘事完整的故事,難道是想反襯出現代生活的亂無頭緒、毫無目的,年輕人只得流浪、擺蕩於一個一個的情人之間? 看完此片,唯一的想法就是最好的時光已去,一切只待成追憶。 |
|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