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3/23 19:22:00瀏覽3215|回應0|推薦3 | |
翻拍原著改編、家傳戶曉的歷史人物,從來是吃力不討好的工作。有趣的是,發現原來不少日本人跟我一樣,對宮本武藏是「只知其人不知其事」,又或者只熟悉曾經出演過這個角色的老牌演員:萬屋錦之介、役所廣司、北大路欣也、上川隆也…他們的長相偏粗獷豪邁,亦自然把宮本武藏的印象跟他們綁在一起。難怪當《宮本武藏》的小道一出時,選角(特別是男主角)出現的非議之聲很大,而播出後,質疑選角錯誤的聲音仍然存在,甚至被視為「收視低調」的主因。(可是,他收視低調的作品又豈只這一部?不扯別人了,三年前萬眾期待「必勝」豚局的台慶劇呢?非議之聲不是更高嗎?明明我說過不會再吐糟的…) 雖然身為男主角的粉絲,「為人而看」的戲是不應有先入為主之印象,但既然是有濃厚歷史背景的時代劇,個人更受不了一頭霧水便直接看劇…千辛萬苦終於弄到吉川英治版的《宮本武藏》,趕在開播前快速看完(雖然後面還是跳著來看…),重拾小時候為戲追金庸、黃易小說的習慣,所以有種「回歸初心」的感覺…[笑]而看罷全劇後,亦覺得有先看原著的必要,因為此劇走「大體跟隨原著,細節自行創作」的「大河劇總集篇」路線,簡化各種人物關係,利用不少插敘交代情節,如果不預先做功課,肯定會看得不知所云… 坦白說,雖然書中描述的劍道與禪很有意境(難怪有說金庸及古龍受吉川英治影響極深…)但始終未能跟主角有共鳴,總覺得宮本武藏這號人物沒有討好我的元素(有此需要嗎?!),當然只是速讀的個人印象,請原著的粉絲勿怪。特別劇做了部份改編令個人很在意,嘗試憑印象記低… 武藏追求「天下無雙」的理由。原著由「たけぞう」變成「むさし」,開始流浪時,目標已經是關乎人間修行的追求,「看看自己能追求多高的境界」,有點深、有點玄;而劇中則改成為了出人頭地、求一官半職,到後來滅吉岡一門後成名,卻發現曾經是敵軍的步卒終身不能入仕,從而悔恨、頓悟,領略「生存並非黑白分明的事」,變成跟佐佐木小次郎一戰才是「想看極限的前方是什麼」…機關算盡的荒謬帶來不俗的戲劇效果,衝擊力亦夠,可是總覺得跟原著的意境有極大差異… 此處改編涉及著名的一乘寺下松「七十六人斬」。雖然安排上跟原著大致相同,但與小說不同的地方,是劇中安排武藏一開始以偷襲方式進攻,口中唸唸有辭「一個、二個、三個…」地逐個殺人,而不是如小說般先自報姓名,後以源次郎為擊殺目標展開序幕,感覺把武藏改成有點卑鄙的人?最後到「七十六個…勝了…」屍橫遍野時,男主角的面容亦格外猙獰。雖然殺紅了眼是符合原著「地獄魔王」的描述,卻硬比原著多了一份惡役的既視感!(連常見的面部抽搐也多出一份恐怖、猙獰感…[逃])對照後來他被法師罵「濫殺無辜只為天下無雙?!還是享受殺戮?」(原著是罵他滅吉岡門最後燈火…),有一種把武藏當成「惡人悟道」來演的感覺… 現在世間只在收視率的話題打轉,又或者批評「選錯角」「覺得他不是史上的劍豪」。而沒有提他「演了一個為了功名濫殺無辜的惡人角色,要不得」…(倒是有部份日本粉絲或路人說「不適應他演濫殺無辜的角色」,不過比想像中少…)嘛…總覺得有種有人「偷雞」成功之感?[噴]過氣有過氣的好處…[爆] 武打方面,由於動作部分由有香港動作特技演員工會唯一日籍會員谷垣健治負責,雖然個人沒看過電影《浪客劍心》不敢比較,但覺得反而更像八、九十年代的港產片,不少動作戲有一股古早的港產武俠片味道撲鼻而來,可惜節奏就鬆散得多了…(說起來那種殺戮的改編亦很有九十年代的徐克電影味道…印象中的徐克…)看到男主角不時吊威也飛來撲去,個人是看得挺開心啦…但看到有日本人批評「一代劍豪的故事為何混合香港電影的拍攝手法?」「不喜歡這種違反人體力學的殺陣」不禁一陣莞爾…要拍出新派時代劇?談何容易呢…似乎跟破除「キムタク演什麼也只是キムタク」的偏見沒兩樣… 【發現越寫越長,唯有分兩篇…】 |
|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