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我所不知道的卓別林
2016/09/10 19:34:41瀏覽1022|回應2|推薦20

 

 

          我所不知道的卓別林

 

     切記「知識就是力量」的真諦,在要求別人的時候,就必須具備這樣的條件,亦即飽足的能量。

    在面對任何困境或無解的難題時,就要放空讓自己像海綿寶寶一樣,不斷透過大量的吸收知識、閱讀、觀賞影片、聽音樂與文字的抒發等,才能好好的整理自己的思緒,規畫下一個人生的步驟,為自己找一個出口。一旦決定了,就要義無反顧的去身體力行。

 

* 放空自己,大量吸收知識

 

    在我還年輕懵懂無知的時候,就有許多人在討論著卓別林的故事與電影,那時的我總感覺自己像一個草包或鄉巴佬,為什麼我無法融入大家的話題?我成為一個不被接納的局外人,對於大家所討論的話題,無知的我為什麼總是搭不上腔?跟不上別人的腳步?更不懂好友口中所敘述的電影情節或哪位舉足輕重的巨星?

    因此那年的心中始終有一個遺憾與匱乏,於是在這段期間,或者該說在這兩、三年平靜嫻雅的時段,我幾乎把自己封鎖在一個孤獨的至高殿堂,我不想讓任何人干擾目前正在大量吸收知識的美好時光,以及沉浸在這麼悠閒愜意的人生,讓自己的心靈接受如此豐盛馥麗的洗禮,以及在一段優美的知識中被滋潤著。

 

* 我所不知道的卓別林

 

   「卓別林」這三個字,始終被我排斥於心門之外,總以為那是一個丑角或不屬於我賞心悅目的人物。這一陣子無意間觀賞了他的電影「城市之光」,看了簡直讓我捧腹大笑,才發覺自己彷彿是個井底之蛙孤陋寡聞般的羞愧。

    之後再循著故事的腳蹤去探索,終於明白戲劇的內容在描述,一位中下階層的流浪漢與盲女賣花的愛情故事。卓別林在劇中的演出絲毫沒有扭捏造作的感覺,為什麼他的每個動作與細節都是那麼自然貼切?基於好奇心使然,才參考維基百科對他生平背景的介紹,進而更進一步的了解卓別林不為外人所知的人生故事。

    於是將維基百科對於卓別林的簡介,貼在自己的部落格和臉書,讓自己可以見賢思齊:

    「卓別林出生於英國倫敦沃爾沃思的一個演藝家庭,父母親都是藝人。在他很小的時候父母就分居,查理與他的同母異父的哥哥西德尼·卓別林隨他們的母親漢娜·卓別林生活。1896年母親漢娜因嗓子突然失聲而失業,家境每況愈下,之後兄弟兩人被送入倫敦蘭貝斯區的一個貧童習藝所。幾周後他們又被送入一個收養孤兒的學校。卓別林12歲半時,父親老查理·卓別林酗酒去世,母親患精神病,最後被送入一個精神病院。當時西德尼和查理不知道他們還有一個被父親撫養大的同母異父的兄弟,後來這個兄弟在查理·卓別林位於好萊塢的製片廠中工作。7年後,他離開了孤兒學校,成了一名流浪兒。他當過報童、雜貨店小夥計、玩具小販、醫生的小傭人、吹玻璃的小工人,還在遊藝場掃過地。1920年查理·卓別林將他的母親接到美國,1928年漢娜·卓別林在好萊塢逝世。」

    1894年,五歲的卓別林在倫敦的大劇院代替他的母親首次登台表演。他小時候曾生過一次大病,數星期躺在病床上,晚上他的母親便會在窗前給他表演外面發生的事情。1900年,他的哥哥為他在倫敦競技場上演的默劇《灰姑娘》中扮演一隻戲劇性的貓的角色。1903年他獲得了一個新角色,後來不久他獲得了他的第一個正式角色,扮演《夏洛克·福爾摩斯》中的一個報童。直到1906年他扮演這個角色。此後他在一個雜技團里工作,次年在弗萊德·卡爾諾(Fred Karno)的喜劇團里扮演小丑。

    看完這樣的生平背景,簡直讓人心酸不已!

    幸好卓別林沒有被困境所擊垮,藉由這樣心痛的環境,才有可能塑造自己未來宏觀的人生境界。

 

* 演藝事業的巔峰

 

    「根據美國移民紀錄,查理·卓別林於1912102日隨同卡爾諾默劇劇團進入美國。當時卡爾諾默劇劇團的成員還包括斯坦·勞雷爾,卓別林和勞雷爾在旅店同房。後來勞雷爾回到英國,而卓別林則留在美國。當時電影導演麥克·塞納特看到卓別林的表演後雇用卓別林。卓別林在那裡與喜劇演員瑪布爾·諾曼德合作。

    1914年到1923年間,卓別林拍攝了大量的短片,以精湛的默劇技巧、完美的銀幕形象成為聞名世界的喜劇演員,事實上他可以說是第一名世界明星。卓別林成立了自己的電影公司,這樣他便可以控制自己的電影。卓別林於1914年首次出演電影《謀生之路》。」

    1918年卓別林創建了他自己的好萊塢公司,在藝術與經濟方面對自己的電影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控制。在此後的35年中,他憑藉著自己的獨立優勢創造了許多不朽的傑作,這些作品至今不失其娛樂價值和影響力。其中包括短喜劇《狗的生活》(1918年)和《發餉日》(1922年)。長的作品有《從軍記》(1918年)和《朝聖》(1923年)。此外還有他的無聲電影經典,其中包括《尋子遇仙記》(1921年)、《巴黎一婦人》(1923年)、《淘金記》(1925年)和《馬戲團》(1928年)。

    有聲電影被發明後,他還拍了兩部他最著名的無聲電影《城市之光》(1931年)和《摩登時代》(1936年),此後他開始轉向有聲電影。

    在卓別林的無聲電影中他自己製作配音和音效。《城市之光》中卓別林喜劇因素與情感交配的完美表現,使該片後來成為了美國國會圖書館指定永久典藏的電影作品。詹姆士·艾吉1949年寫道,這部片子的結束部分是電影史上最偉大的一段表演。

    卓別林的有聲電影包括《大獨裁者》(1940年)、《凡爾杜先生》(1947年)和《舞台生涯》(1952年)。

   《摩登時代》雖然是一部無聲電影,但是實際上它包含聲音,比如收音機和電視機的聲音。卓別林以此來幫助1930年代已經不習慣看無聲電影的觀眾來熟悉沒有對白的無聲電影。在該片的一個情節中,卓別林的上司觀察他在衛生間裡偷偷地抽菸。這個情節比喬治·歐威爾於1948年所寫的《一九八四》中的一個類似的情節早了十多年,而同樣諷刺。《摩登時代》也是第一部可以聽得到卓別林本人的聲音的電影。電影結束時他哼的那支歌是他自己親自哼的。雖然如此這部電影一般被看作依然是一部無聲電影。」

 

* 奧斯卡金像獎的榮耀

 

    卓別林兩次獲得奧斯卡榮譽獎。1929516日奧斯卡金像獎首次被頒發時還沒有今天的投票程序,而且各項獎勵之間的區別也非常模糊。卓別林本來因他的電影《馬戲團》被提名為最佳男演員和最佳喜劇導演,但後來他的提名被撤回,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決定因他在『《馬戲團》片中在表演、協作、導演和製片各方面表現出來多樣性和天才』而授予他特殊獎。另一部獲得特殊獎的影片是《爵士歌手》。

    44年後,卓別林於1972年末為他對『本世紀的電影藝術所做出的不可估量的貢獻』獲得了第二次榮譽獎。卓別林重返美國,除了獲獎外他還獲得了奧斯卡金像獎歷史上最長的起立致敬。在明星群聚的會場內觀眾整整起立鼓掌了五分鐘。

    卓別林還因為《大獨裁者》被提名為最佳電影、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原創劇本,因為《凡杜爾先生》被提名為最佳原創劇本。在卓別林本人拍電影的時期裡,他對奧斯卡金像獎表示小看。他的兒子小查理寫道卓別林開玩笑將他1929年獲得的金像獎當作制門器使用,因此在1930年代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的人對他非常不滿。

    卓別林最後的兩部電影是《紐約王》(1957年),以及和索菲亞·羅蘭、馬龍·白蘭度上演的《香港女伯爵》(1967年)。人們往往忽視卓別林還獲得過一次奧斯卡金像獎,1973年他為他1952年與克萊爾·布盧姆一起拍的《舞台生涯》獲得了最佳原創音樂獎。片中巴斯特·基頓也登場,這是這兩位大喜劇家唯一的一次同時露面。由於卓別林當時面臨的政治困難,這部電影始終未在洛杉磯上演,而這是被提名的條件之一。這個條件直到1972年才達到。」

 

* 心靈豐碩的成果

 

    一個人的成功與否,一半靠機緣,一半靠努力。常云道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成功絕非一時的偶然,是給那些有準備的人。所以想要成功的人,必須接受最煎熬的陣痛期,一旦跨越過去,才能理解背後辛酸的碩果。能夠看到卓別林如此出類拔萃的的天分與碩果,讓自己原先單調枯燥的人生,也因此幻化為綺麗繽紛的燦爛世界。

    我的心靈也隨之盪漾,盪漾啊

 

 

 

 

 

 

 

 

  

 

 

 

 

 

 

  

 

 

( 創作散文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回應文章

多硯坊 (休)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6/09/12 15:49
 中秋佳節愉快

羅希希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6/09/11 14:17
妳已經很棒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