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6/29 19:29:14瀏覽1175|回應0|推薦0 | |
(一) 課程組織:安排、配置、連接各種不同教材或學習經驗,使其彼此互相增強,發揮最大效果。 1.規準 (1)繼續性:指重要的、基本的、必需的學習內容,要讓它繼續的、重複的一再出現。 例:小一出現「民主法治」的概念,可在小二再次出現。 (2)順序性(程序性):課程內容、學習經驗、學習材料,安置成某種連接的次序。 例:生活科在小一、二,小三起分化出自然科和社會科。 (3)銜接性(連貫性):指涉不同部分之間的交互聯結關係。 例:九年一貫的銜接課程,要考慮內容的難度增加太快或數量增加太多。 (4)統整性:各種不同的學習經驗與課程內容之間,建立適當的關聯,以統合分科所造成的知識支離破碎的狀態,達到最大的學習累積效果。 (5)分化性:課程從合的角度是統整,分的角度即是分化。 例:學生能力已出現極大差別,即不適合實施共同及統整的課程(應能力分組)。 兒童行為觀察與輔導 面授教師 吳俊輝 事件取樣法是以一個特殊事件作為觀察目標,針對事件進行觀察。不受時間的限制或被時距分割,對於特別的行為或事件發生時的情境都加以記錄。 壹、事件取樣法的特色與功能 1.能收集個案研究的資料 2.能進行教學計畫與評估 3.觀察結果可作為介入兒童發展階段的指標 貳、事件取樣法的應用,使用時機: 1.欲瞭解兒童行為的因果關係 2.兒童表現出與自己氣質或習慣不符的行為時 3.兒童一再重複不當的行為 4.兒童無法配合日常作息 參、事件取樣法的使用要領 1.需明確定義研究的行為 2.需對目標行為有足夠的瞭解 3.預定好要記錄的資料 4.事先設計簡便的紀錄表以方便記錄 5.避免因使用觀察輔助器具而影響觀察情境 肆、事件取樣法的優點與限制,事件取樣法的優點: 1.對低頻的行為直接深入行為的背景、過程與結果 2.建立自然行為單位的觀察 3.可立即性指出重要的行為 4.可預設代碼類別幫助觀察組織及資料轉換 5.可節省許多資料收集的時間 6.可保存行為的內容並揭露行為的因果關係 伍、事件取樣法的限制: 1.質化資料不易整理 2.無法全盤掌握事件以外的影響因素 3.無法控制觀察所需的時間 骨骼的總數
出生 六歲 青春期 成人
270 300 250 206
有分園所數跟班級數......考這個很無聊= =+ (一) 組合智力(Componential Intelligence):指人類的智力在認知過程中對訊息的有效處理,而訊息的有效處理,又繫於三種智能成份的配合: 1.後設認知能力:指個人支配運用知識與選擇策略的能力。 2.吸收新知能力:指經由學習獲得新知識的能力。 3.智能表現:經由實際操作而表現出來的能力。 (二) 適應智力(Ccntextual Intelligence)指適應環境化達到生活目的的實用性智力。 1.適應環境的能力:進入新環境時,能適度改變自己以符合環境要求的能力。 2.改變環境的能力:必要時改變環境以適合個人需求的能力。 3.選擇能力:在數種可能中選擇其一,從而達到目的的能力。 (三) 經驗智力(Experiential Intelligence):個人修改自己的經驗從而達到目的的能力。 1.運用舊經驗迅速解決問題的能力。 2.改造舊經驗創造新經驗的能力。 光譜計畫(Project Spectrum)是揉合Howard Gardner 的多元智慧理論(Multiple Intelligences)和David Feldman 的非泛文化理論(Nonuniversal Theory)而成的研究計畫。由哈佛大學零方案與塔夫特大學(Tufts University)的研究群共同推動,並且結合了學校、社區的專家和博物館協力追求更佳品質的教育 光譜計畫的信念是:每個孩子擁有不同能力組成的獨特剖面圖或智慧的光譜。同時這些智慧並非是固定不變的,它們可以在充滿啟發性的材料和活動而形成的教育機會中,得到滋潤和成長。 從光譜計畫的設計來看,教師是在孩子和學習的材料之間,透過了解孩子的多元智慧,搭起一座有效學習的橋樑(例如設置學習中心,採用多元方式傳遞學習材料的內涵);學校的課程方案規畫(如光譜計畫中的師傅方案設計),也可以為孩子現行的學習主題和未來社會的需求,搭起一座橋樑等等。 克萊恩和古德拉(Klein & Goodlad,1979)研究了十八個國家的課程後,發現課程決策可區分為五種層次,分別是理想的、正式的、知覺的、運作的、經驗的課程五種。 理想主義 (idealism): 柏拉圖是為該主義的開山始祖,德國的哲學家 Hegel 海格爾就是根據理想主義創造了歷史世界的整體觀。 在美國Emerson(愛默生 )與 Thoreau(梭羅)則是解釋了理想主義對現實的觀點。 在教育方面,Froebel 福祿貝爾(幼稚園的創建者)則是理想主義的支持者。 理想主義追求的是絕對的真理、與價值。教育的功能是尋求人潛在的良知將其意識化。 ◎教師的角色:教導學生發現潛在的知識和意念,教師自己則是道德和精神的領袖 |
|
( 休閒生活|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