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2/15 13:15:34瀏覽5553|回應6|推薦80 | |
從德州平安抵達路易斯安那州之後(見「路易斯安那州公路上的烏雲暴雨」),已近傍晚時分。我們應朋友Paul和Wezy之邀,當晚將在他們的家中留宿。 Paul和Wezy熱情地帶我們去兜風,因為時間漸晚,光線不足,在觀光時略有不足,不過還是看到了很多有趣的景觀。 上圖是哥德式建築的聖約翰座堂(Cathedral of St. John the Evangelist),於1824年興建。細緻的建築,教人忍不住多看幾眼。由於教堂的龐大,無法照入全景。按這裡可以看到整座教堂的景觀。點選照片,即可看到放大的教堂照片。 這座教堂之所以出名,是因為這裡有一棵500歲的大橡樹,大到連樹幹都得用一支大鐵架撐住。按這裡可以看到這棵橡樹大的驚人。 這是教堂附屬的墓園,美麗的大理石雕像,讓肅穆的墓園,添增柔和的氣氛。 這是拉法葉路易斯安那大學(University of Louisiana at Lafayette)校園中,鼎鼎有名的沼澤區「水松湖」(Cypress Lake)。這個沼澤區自成完整的微宇宙(microcosm),住有如假包換的鱷魚、烏龜、魚兒和鳥兒。可惜當時天色已暗,無法攝取沼澤全景。黑漆漆的部份即為沼澤,右方可以看到燈光在沼澤中的映影。 美國水松的學名是「落雨杉」(有譯為「落羽杉」),屬於杉科植物,生長於水邊和沼澤地。突出物即為落雨杉的膝根,有一說是為呼吸根,但也有一說是穩定樹根。按這裡可以看到更多「落雨杉」的介紹。 Paul和 Wezy是一對有趣的夫妻組合。Paul的家族是正統的凱真人(Cajun),而Wezy卻來自於道地的美國家庭,因此他們結婚初期,無論文化、飲食、宗教信仰上,都有許多差異。【筆者註:為免網誌內容像歷史教科書,故有關「凱真人」(the Cajuns)的撰寫內容,採用一般大眾認同的說法。若想了解更多相關歷史,建議參考更多專業書籍。若您有所補充,十分歡迎您的回應。】 凱真人是一群法國後裔,於17世紀殖民到北美洲東北地帶的阿凱迪亞(Arcadia,相當於現今加拿大東海岸地帶)。在18世紀,英國人藉著戰爭,逐漸佔領阿凱迪亞,取得主權。住在這裡的人民,對於戰事並不關心,始終保持中立。然而英國人藉由不斷逼迫的手法,希望他們對英國效忠,最後終於將不願為英國參加戰爭的阿凱迪亞人,驅逐出去。當時有6千到1萬個阿凱迪亞人,不是被送回法國,就是被送到所謂的「十三個殖民地」(也就是美國領土最早的發源地)。被驅逐的阿凱迪亞人,妻離子散的不計其數,許多人到處流浪,只為尋找自己的妻兒或家人(下圖為路易斯安那州常見的房屋建築風格—落地高柱、陽台、半身高圍欄)。 被送到「十三個殖民地」的阿凱迪亞人,慢慢往南遷,最後終於來到路易斯安那州,並往西遷移。他們在印地安人的協助之下,種植稻米,豢養豬隻。所有的飲食起居,完全自給自足。位於路易斯安那州的拉法葉,是凱真人社區群聚之地,因此若說正統的凱真美食(Cajun cuisine)源於拉法葉,當不為過。而拉法葉的凱真人,更以保持凱真文化為榮。以Paul為例,他更上網去尋找家族的祖先於法國的住居地帶。 Wezy則是道地的「美國人」(祖先是英國清教徒搭乘「五月花」移民到「新大陸」)。Wezy剛嫁給Paul時,Paul的家人都以半開玩笑的口吻稱呼Wezy是「那個美國佬」。如今Paul和Wezy都已當祖父母了,當然這樣的文化差異,於時空的轉移下,在拉法葉也形成了更豐富、更多元的文化融合。 Paul和Wezy仔細解釋凱真人的由來和文化,讓我們了解。他還把家裡的凱真食物,一一拿出來讓我們品嚐。我很驚喜的發現,原來凱真人不但吃豬肉,而且豬的全身上下都吃,從頭到腳,都被凱真人煮成各式料理,和老中相同,充分利用資源。Paul還拿炸豬皮給我們吃,我吃得很起勁,MoLiYo就有點勉強了,只有點到為止。 來到凱真人的大本營拉法葉,當然得嚐嚐道地的凱真美食(Cajun cuisine)。在Paul和Wezy的推薦下,我們來到上圖這家「丹氏海鮮屋」(Don’s Seafood Hut)。 凱真美食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這種濃湯,叫做Gumbo(念起來像「甘煲」),這是我點的海鮮 Gumbo。雖然在西雅圖已經喝過好幾次Gumbo湯,沒想到一喝,卻讓我驚為天人。一般的 Gumbo湯常做的像勾芡般,黏黏稠稠的。我喝的海鮮 Gumbo湯,湯頭濃郁,卻完全不黏膩,入口反覺清爽。Gumbo湯的喝法,是把右邊的飯加入左邊的Gumbo湯裡,吃法很像中國人的湯泡飯,很符合我的胃口,害我一吃就愛上了Gumbo湯,在路易斯安那州,每餐都點Gumbo湯。Gumbo湯的湯頭叫做Raux(念起來像「入」),是用麵粉和油炒出來的。Gumbo湯的成敗與入味,關鍵就在這個Raux的製作過程。 這是我點的炸海鮮,好大一盤的蟹腳、蚵、蝦,吃起來完全沒有油炸的油膩,口感清爽酥脆,真是人間美味。 在晚餐中,Wezy和Paul也述說整個拉法葉郡(Lafayette Parish,美國各州大多使用 county來劃分大行政區域,唯有路易斯安那州使用parish來劃分)如何支援因卡崔娜颶風(Hurricane Katrina)從紐奧良而來(兩地車程約2.5小時)的難民。有些難民被安置在拉法葉的橄欖球場,因為人太多,廁所臭氣沖天。拉法葉的教會發動所有的會友,輪流去掃廁所,直到所有的難民完全撤出為止。很多拉法葉的居民都自願接待難民住在家裡,Wezy和Paul就接待一對年輕的夫婦,才一個星期,太太就臨盆,當時丈夫因為颶風後的處理事宜,回到紐奧良,不在身邊,Wezy和Paul送她到醫院,直到孩子出生,還臨時張羅所有的嬰兒用品。母子又住在他們家直到滿月才搬離。 夜宿於Wezy和Paul的家,舒適又溫馨。隔天早上出發之前,Wezy和Paul送我們這個紙鎮。這個符號叫做Fleur-de-lis,是鳶尾花(iris)的代表符號,在歐洲是法國的象徵符號。到了美國,看到這個符號,一定聯想到路易斯安那州,當然,Fleur-de-lis更是凱真人引以為榮的象徵。謹在此向我們的好友致謝:Wezy and Paul—Thank you so much for your friendship & hospitality. I know more about the Cajun culture and people. We enjoyed our visit and very much appreciate your Southern hospitality. Please visit us in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