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4/06/03 01:26:07瀏覽128|回應0|推薦0 | |
人有生老病死,而音樂能流傳千古。 我從小學習古典樂,拉小提琴。我的爺爺,是日治時期那個年代的人,受的是日本教育。他對於古典音樂一無所知,但也都沒有阻饒我的音樂之路。小時後,爺爺奶奶每年會定期從宜蘭來到我們桃園的家,除了看家人,也陪陪我們。但是因為小時候勤於練琴的關係,就算爺爺奶奶來家裡,我每天還是得花上3-4個小時練琴,只有吃晚飯的時候偶爾能家常話兩句。我的爺爺話不太多,但是他非常地溫暖。每次只要有什麼好吃的,總會留給我吃,或從宜蘭坐火車一路扛到桃園。我最熟悉的就是爺爺帶來的綠豆椪,一盒裡頭有六個。我吃了後總是停不下手,爺爺知道我愛吃,也會每次都帶幾盒來。隨著爺爺年紀越來越大,他與奶奶來桃園的次數也每年遞減,也因為這樣增加了我們回宜蘭的機會。週休二日爸爸就會開車載我回宜蘭看爺爺奶奶,爺爺一如往常地留一些好吃的水果或零食,等著我回去。我跟爺爺也有個共通愛喝的飲料,就是麥香奶茶,而爺爺每次都會在冰箱留個兩瓶,好像是為我而冰似的。有一次,我回到宜蘭,我一開門,奶奶就說:「快,削那個水梨給你金孫吃!」嘴裡還繼續碎念:「都放到快要壞掉了!」我當下還真的不太理解那個年代對於「吃」的重要性,但那顆水梨還真的是非常地甜又脆,也很佩服爺爺挑水果的眼光。 我與爺爺在生活上幾乎沒有什麼共同話題,每次回去宜蘭,不外乎就是跟他們一起吃中餐。在看電視的時候,我們的背景聲就是電視機的新聞播報,坐在沙發上,我們中間隔著一個世代。聽說爺爺小時候連吃飯都不能講話。後來爺爺成為了漁夫,清晨都得出海捕魚。聽爸爸說他小時候,家裡窮的沒錢吃飯,餐桌上都是爺爺當日新鮮捕捉回來的魚。我更佩服爺爺對於魚種類的了解。我在美國唸書時,隔著視訊給他看魚,他都能說出那是哪個種類的魚。要我形容我的爺爺的性格,我會說他是一個話不多,但是認真過日子的人。不談功成名就,日子平淡無奇,卻也活得精彩。爺爺在人生最后的歲月,大多都在家裡度過。因當時疫情的阻擾,我人在美國沒法即時回台。有一天,我突然接到爸爸的來電,他希望我用小提琴錄製「望春風」,爸爸跟爺爺的性格相似,非常寡言,沒多說什麼,只說想放給在醫院的爺爺聽。但我心知肚明,爺爺所剩的歲月不多,我練了練這首望春風,在錄製的時候邊拉邊掉淚,我好希望自己能待在爺爺身邊陪他走完人生這段路程。同時我也很感謝小提琴,他作為我與爺爺之間的語言橋樑,把我想告訴他的思念,透過他能理解的音樂語言,傳遞給臥病在床的爺爺。後來我聽爸爸說,他最後就一直循環播放這段影片給我爺爺聽。 若干年後,奶奶跟我說,爺爺要離開的前一天,她想握著他的手,但爺爺卻輕輕地推開,好像在示意她留下,而他要先走一步了。隔一天,爺爺靜靜地離開,享壽92歲。 我最終沒有辦法回台灣參加爺爺的告別式,而我與他最後的連結就停留在那首「望春風」。現在每次坐長榮回台灣,落地前都會聽到這熟悉的樂音,只要我聽到望春風,就知道我回家了。 |
|
( 在地生活|北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