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9/04/15 20:09:36瀏覽1950|回應0|推薦7 | |
自從覺醒後知道自己在人間歷劫七世為期500年之久,然前六世生是男子只知為人在世之總總情義二字,其餘不知 ,導至人間有愛難懂,于七世再來為女子,知其我亦是無情無愛之人,得今世來就因果還願之,使期圓滿渡劫,今雖方難成就大愛,所幸求道解惑真我出玄關,奈終究時間有限,雖已找到天家回之路,確大愛難為未能普施,只能順其自然! 經云:十方諸佛皆以無心不見於心,名為見佛,捨心不吝,名大布施,離諸動定,名大坐襌,內照開解,即大乘門。不憶一切法,乃名為禪定,若了此言者,行住坐臥皆是禪定,知心是空,名為見佛,何以故,凡夫一向動(靈動),小乘一向定,謂出過凡夫小乘之坐禪,名大坐禪,若作此會者,一切諸相不離自解。 煩惱為種子,智慧為萌芽,如來喻於榖也,佛在心中,如香在樹中,煩惱若盡,佛從心出。 什麼是覺醒?在修行的領域裡,覺醒就是察覺自己是一個不朽的靈魂而不是一個物質肉體。覺醒的真意就字面上的覺醒是《靈的覺醒》,一個修行人必須通過覺醒這一關才能進入真正的修行。最終就是要實修,將自身練成陽體,再一步步的親証,否則聽到的道理只停留在認知但做不來,感應與靈通各人天命使然,只是其行知道而善之勿要求慾而忘本,否則只會顛倒自身因果循環而不自知,就怕是誤人誤己之修行。 每一個靈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因緣自由選擇,至於選擇的結果是好是壞,那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學習,因為整個生命的目的就是為了進化,所以不管你遭遇什麽都是好的,都是對的,沒有幸與不幸,也沒有人是受害者,你選擇了自己的肉體,你選擇了那個家庭,你選擇遇到那些事,那些人,都是來成就你的,你將學習得更多、更豐富,靈魂在進入肉身之前,對自己的使命非常清楚,也有信心加以完成,所以當人對自己深具信心,就能發揮潛能,人常質疑命運,那是因為不了解神的管理方式,祂管理人的方式,就像祂管理大自然的方式一樣:(制定了一套法律,然後給予人意志的自由,讓人自由的選擇,並承擔選擇的結果)。輪廻的信仰告訴我們:宇宙有某種最高的正義或善,我們一直想發掘和釋放的,便是那種善,除非佛性能夠完全甦醒過來,覺悟的心結合,否則生死輪廻將永無盡期。 覺醒之前以物質肉體為立場,看事情、思考事情、做事情就是只站在物質肉體的角度,一切作為只為肉體設想。覺醒之後才能把聽到的道理付諸實踐改變自己的毛病,以靈魂為立場,看事情、思考事情、做事情就是站在靈魂的角度,只為靈魂設想,一切作為對靈魂的提升有益,改為提升靈性是人生課題所在。 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邪人行正法,正法亦邪,一切唯《心》造。 《成佛》的意思就是(醒來)快從無明煩惱中《覺醒》! 要隨時記得,只要將心轉向善,聽聞、思維的路千百條,証悟的路只有一條就是《實修》,無求於未來,無悔於過去,最好是活在當下,起心動念,就是實修的起點,要知道心的力量真的很大,當然身體的行為、語言也可以累積很多的善,但重點是在於要試著讓心思維善的事物。 生命是一場夢,在夢中夢見自己的夢,世上有千千萬萬個人,就有千千萬萬種煩腦,人睡了千千萬萬次,就做了千千萬萬個夢。 佛陀:但是要結束夢的方法,卻都是一樣的,那就是《醒過來》。 佛陀:《只要放下》你就能不再煩惱。 在這要分享的是修行不一定是要折磨自己,修行的目的是要讓自己在生活中找回原本自己出生時,那份自在快樂,但切記!《心魔》是無往不在的,所以縱使您已悟得了真理,但接踵而來的《魔考》,就是有辦法將您心中的善法變為魔法,讓您找錯了方向,誤以為修行是這麼的辛苦,而使您起了退道之心。切記!《法》在自己身上,你在自己身上施行惡法,便得魔鬼惡力,你在自己身上施行善法,便得神佛善力,所以《法》是你,《力》是祂,合起來就是法力,你行善《法》,神佛助你一臂之《力》消災解厄,讓你吉祥如意,你行惡《法》,惡魔助你一臂之《力》,讓你如啞巴吃黃蓮,有苦説不出,因此希望大家遇到事情不要怨天尤人的,只要放下事情的執念轉境轉心,往善的方向想,起心動念都是好的,放下再放下,沒有過不去的煩惱,受想行識亦復如是,都是自己生起的無明,就所謂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 自古以來,正邪不兩立;所謂《邪不勝正》,正邪一念間,但求《公平》,所以人既然是犯了錯被貶為凡間,當然得靠自己改正,才能重返天堂。就這個簡單的道理,因為邪的《法力》鬥不過正,所以只好一直《誘》之以名利、權勢、性愛、享樂等等,來迷惑眾生;以致讓眾生在回家的歸途中放慢了腳步,甚至最後淪為撒旦的奴隸,使靈魂因此失去了自由而苦不堪言。 佛説:《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你《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它的意思也就是説,佛心本來就圓滿具足,不過我們的佛性都被業障蓋住了,就像月亮每天都在那裡,你看不見不是因為月亮沒出來,而是被烏雲擋住了,所以必須再經過用《心》的修行,清除我們心中的烏雲,我們的光明智慧才能再得見。 《心與靈》的契合,在對命運的改變與自在的修行上是一念之差、一線之隔、就能差之毫釐,卻失之千里;差別有如天堂與地獄。 分享逹摩祖師悟性論/其中之道 (當您真人出玄關後,透過累世靈的覺醒就即頓悟一知見解經書之意,原來經所留下來的字意,告知凡人如何覺醒一切都寫得一目了然) 諸佛世尊者,即清靜覺悟心也,一切言語無非佛法,若能無其所言,即盡曰言是道,若能有其所言,即終曰默而非道,是故如來言不乘默,默不乘言,言不離默,悟此言默者,皆在三昧,若知時而言,言亦解脫,若不知時而默,默亦繋縛,是故言若離相,言亦名解脫,默若著相,默即是繋縛,夫文字者,本性解脫。 文字不能就繋縛,繋縛自來就文字,法無高下,若見高下,即非法也,非法為筏,是法為人,筏者,人乘其筏,即渡非法,則是法也,若以世俗言之,即有男女貴賤,以道言之,即無男女貴賤,是以天女悟道,不變女形,車匿解真,寜移賤稱乎?此蓋非男女貴賤,皆由一相也,離心無佛,離佛無心,亦如離水無冰,亦如離水無水,言離心無佛者,非是遠離於心,但使不著心相。 經云:不見相名為見佛,即是離心相也,離佛無心者,言佛從心出,心能生佛,然佛從心生,而佛未嘗生心,亦如魚生於水,水不生於魚,欲觀於魚者,未見魚而先見水,欲觀佛者,未見佛而先見心,即知己見魚者忘於水,己見佛者忘於心,若不忘於心,尚為心所惑,若不忘於水,尚被水所迷,眾生與菩提,亦如冰之與水,為三毒所燒,即名眾生,為三解脫所浄,即名菩提,為三冬所凍,即名為冰,為三夏所消即名為水,若捨卻冰,即無別水,若棄卻眾生,則無別菩提,明知冰性即是水性,水性即是冰性,眾生性者,即菩提性也,眾生與菩提同一性,只如烏頭與附子共根耳,但時節不同,迷悟異境,故有眾生菩提二名矣,蛇化為龍,不改其麟,凡變為聖,不改其面,但知心者智內照,身者戒外貞,眾生度佛,佛度眾生,是名平等,眾生度佛,煩惱生悟解,佛度眾生者,悟解滅煩惱,非無煩惱,非無悟解,是知非煩惱無以生悟解,非悟解無以滅煩惱,若迷時佛度眾生,若悟時眾生度佛,何以故,佛不自成,皆由眾生度故,諸佛以無明為父,貪愛為母,無明貪愛皆是眾生別名也。 眾生與無明,亦如右掌與左掌,更無別也,迷時在此岸,悟時在彼岸。若知心空不著相,則離迷悟,即離迷悟,亦無彼岸,如來不在此岸,亦不在彼岸。不在中流,中流者,小乘人也,此岸者,凡夫也,彼岸者,菩提也。 佛有三身者,化身報身法身,若眾生常作善根,即化身現,修智慧即報身現,覺無為即法身現,飛騰十方隨宜救濟者,化身佛也,斷惑修善雪山成道者,報身佛也,無言無説湛然常住者,法身佛也,若論至理,一佛尚無,何得有三,皆不可取不可説,此即解脫心成於大道。 經云:佛不説法,不度眾生,不證菩提,此之謂矣。不造諸業,故不受報,經云:諸業不造,自然得道,豈虛言哉。人能造業,業不能造人,人若造業,業與人俱生,人若不造業,業與人俱滅,是知業由人造,人由業生,人若不造業,即業無由生人也,亦如人能弘道,道不能弘人,今之凡夫,往往造業,妄説無報,豈不苦哉,若以至理而論之,前心造後心報,何時脫時,若前心不造,即後心無報,亦安得妄見業報哉。 經云:雖信有佛,言佛苦行,是名邪見,雖信有佛,言佛有金鏘馬麥之報,是名信不具足,是名一闡提,解聖法者,名為聖人。解凡法者,名為凡夫,但能給凡法就聖法,即凡夫成聖人矣,世間愚人,但欲遠求聖人,無智之人,不信此心解法,成於聖人,但欲遠求外學愛慕空中佛像光明香色等事,皆墮邪見,失心狂亂。 經云: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八萬四千法門,盡由一心而起,若心相內浄,由如虛空,即出離身心內八萬四千煩惱病本也,凡夫當生憂死,臨飽愁飢,皆名大惑,所以至人不謀其前,不慮其後,無戀當今,念念歸道,夜坐偈云。 一更端坐結跏趺,怡神寂照胸同虛,曠劫由來不生滅,何須生滅滅生渠,一切諸法皆如幻,本性自空那用除,若識心性非形像,湛然不動自如如。 二更凝神轉明淨,不起憶想真如性,森羅萬像併歸空,更執有空還是病,諸法本自非空有,凡夫妄想論邪正,若能不二其居懷,誰道即凡非是聖。 三更心淨等虛空,遍滿十方無不通,山河石壁無能障,恆沙世界在其中,世界本性真如性,亦無本性即含融,非但諸佛能如此,有情之類普皆同。 四更無滅亦無生,量與虛空法界平,無來無去無起減,非有非無非暗明,無起諸見如來見,無名可名真佛名,唯有悟者應能識,未會眾生由若盲。 五更般若照無邊,不起一念歷三千,欲見真如平等性,慎勿生心即目前,妙理玄奧非心測,不用尋逐令疲極,若能無念即真求,更若有求還不識。(終)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