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9/27 16:19:43瀏覽1833|回應0|推薦2 | |
根據衛生署的統計,大腸癌的發生率也有逐年增加的趨勢。衛生署最近的報告(民國九十年),台灣地區男女主要癌症的死亡順位大腸直腸癌分別佔男、女性癌症的第三位。大腸癌目前在國內不論發生率或死亡率都是十大癌病的第三位。發生率每十萬人口約28人,而死亡率則每十萬人口約15人。然而大腸癌治癒的機會相當高。一般常說的大腸癌是指最常見的大腸腺癌,其他惡性大腸腫瘤還包括較常見的惡性平滑肌肉瘤、淋巴癌、上皮細胞癌、惡性類腺瘤等。 大腸癌發生的原因,目前認為可能與食物或遺傳有關。近年來,台灣地區由於經濟繁榮以及受到西方文明的影響,傳統的生活型態和飲食習慣發生很大的改變。在食物方面,肉類、脂肪的攝取量提高很多,大腸癌有明顯增加的趨勢,年紀輕的大腸癌患者也不少。遺傳方面,大腸癌的家屬或癌症家族徵候群等,得癌的機會也比正常人高。目前雖然癌症的研究有相當程度的進展,如腫瘤基因及腫瘤抑制基因的發現,但致癌的機轉仍不十分明瞭。總之,大腸癌的形成是由許多因素造成,絕對不是由單一因素所導致的,而且它是由多種步驟演變而成。 造成大腸癌之危險因子: 1.大於50歲的人約有百分之90的機會會得到大腸癌。 2.攝取過量動物來源的食物,如含高脂肪類的食物易罹患大腸癌,因此大量攝取植物來源的食物,如麵包、榖類、米飯或豆類,可減少罹患大腸癌的機會。 3.活動量少者。 4.有大腸息肉病史者或是父母、兄弟姐妹被發現有息肉群症者(息肉數在100個以上),其中若患有腺性息肉者更易罹患大腸癌。 5.潰爛性結腸炎,若患者有此疾病長達8年以上者易罹患大腸癌。 6.有腺癌(如肺、腸、胃、甲狀腺、乳癌)之家族史者,此類患者較正常人有兩倍以上的機會得到大腸癌。 大腸癌之可能症狀: 貧血、腹部腫塊及淋巴腺腫大、腹痛、大便習慣改變(如腹瀉、便秘或不規則)、肛門出血、及血便。大腸癌可依疾病侵犯的程度分為四期,第一期只侵犯腸壁,五年存活率約為百分之90;第二期侵犯到腸壁周圍組織,五年存活率約為百分之70;第三期侵犯到附近淋巴腺,五年存活率約為百分之50;第四期侵犯到遠處器官如肝、肺等,五年存活率約為百分之5。 預防及早期偵測大腸癌之方法: 1.大便潛血試驗 2.大腸直腸鏡檢查。 而評估大腸癌之方法: 1.詳細的身體檢查 2.大腸鏡檢查 3.切片檢查 4.血球及血液生物化學之檢查 5.腫瘤標記(血液胚胎性癌抗原)之檢查 6.電腦斷層之檢查。 至於我們最關心的是否有轉移評估的方法則可: 1.利用電腦斷層指引下對可能轉移部位之切片檢查 2.核磁共振掃描 3.正子掃描。 大腸癌之治療: 有以下三種,手術、放射線治療(俗稱電療),及化學治療,根據病患之嚴重度而可能有不同的合併之治療方法: 1.大腸手術切除:通常是將大腸癌之部位切除後再將好的腸子連接起來,有時腸造口手術是必須的,若一切順利病人可在手術完後5-7天出院,並可在6週內恢復正常活動,當然實際的住院及恢復時間是依照病人的狀況而定。 2.放射線治療:在大腸癌之治療上此方法是一種輔助性療法,可用來減緩病情的嚴重度,但無法治癒大腸癌。 3.化學治療:全身性的化學治療可有效的殺死癌細胞並延長患者之存活率。 若為非轉移性大腸癌治療原則: 1.第一期大腸癌: 單純局部腸切除其治癒率大於90%以上。 2.輔助性化學治療給予5-FU+Leucovorin(LV),在第三期的大腸癌已經証明是有效的。 3.口服化學藥物氟嘧啶 (Fluoropyrimidines): 例如UFUR (Uracil-Tegafur)及Capecitabine (Xeloda)。在晚期大腸癌的研究中也已經證明是有效的。而轉移性大腸癌如果沒有治 療,病人的存活期是5~6個月,而隨機研究已經顯示化療可以延長存活和維持或改善病人的生活品質。 4.Irinotecan 及 Oxaliplatin: 在1990年代中期,Irinotecan和Oxaliplatin開始用在晚期大腸癌5-FU/LV失敗時的第二線化療。由於5-FU併用Irinotecan 或 Oxaliplatin的耐受性良好,可以增加反應率、離疾病惡化期間和存活期,現在在歐洲和美國以及台灣已經被當做第一線治療晚期大腸癌之化學藥物。 6.作用在新目標的新一代藥物:例如上皮生長因子抑制劑(EGF inhibitor)、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接受體抑制劑(VEGF receptor inhibitor)、cyclo-oxygenase 2 inhibitor等,現仍在進行人體試驗中,效果如何仍未知。 大腸直腸癌發生的原因及機轉雖然不清楚,不過少吃肉類及動物性脂肪,多吃高纖維食物如新鮮蔬菜水果、胡蘿蔔及適度運動,可以減少腸癌的發生。對於高危險群的民眾(如腸癌家屬、腸癌手術切除病人或曾患大腸或直腸息肉的人)則應定期接受大腸癌篩檢,以期早日發現,早期治療。針對不同罹患大腸腫瘤危險性的民眾,美國癌症協會提出包括大便潛血檢查,乙狀結腸鏡檢,大腸鏡檢及下消化道X光造影等篩檢方式。一般危險性的民眾主要是以每年的糞便潛血檢查及每五年的乙狀結腸鏡檢查為主,如有異常者再加作大腸鏡檢。中等性危險民眾則以每三至五年作一次大腸鏡檢為主。高危險性民眾則應每一至二年作一次大腸鏡檢。因此,我們可採取以下措施來減少罹患大腸癌的機會,如減少高脂肪類食物之攝取,並大量食用水果及蔬菜類食物,可減少罹患大腸癌的機會。 引用自:淺談大腸癌及其治療 彰化基督教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 林正純主治醫師 Posted: 94.08.15 |
|
( 知識學習|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