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回到隋末 第十一回 進佔關中
2012/07/19 00:32:51瀏覽788|回應0|推薦55

  攻佔武關已經過五天,管照陽的西征大軍已休整完畢,留下小將趙無奢以及一萬軍士鎮守武關,管照陽領著李神通、謝菲菲、獨孤楊、單剛非將軍及五萬八千兵馬繼續向著這次西征的最終目的地長安進軍。

  管照陽的進軍習慣就是每攻下一個重鎮就會派將軍及重兵把守該地域,一路上從上黨到太原、河東乃至武關皆是如此,所以大軍的糧草補給一路順暢不會短缺,如此做雖然會有分兵之缺點,但可以預防萬一戰敗時可立即就近有個退守的據點可以進駐,且兵在精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領兵之統帥要善用兵法,才是能取得戰爭勝利的最大因素。

  武關距離長安約四百里(隋代一里約現今五百公尺) ,如今管照陽大軍已休整完畢。

  於是管照陽下令:「令!大軍一日需走一百五十里,第三日到達離長安南門二十里地界安營紮寨。」

  因為隋代除騎兵及小將以上將領有馬匹騎乘外,其餘步兵皆步行,而且有很多兵器輜重要背,因此一天行軍一百五十里(約現今七十五公里) ,對兵士來說絕對是非常大的負擔。但管照陽知道目前除儘速打下長安可救夏王外,别無他法。

  日正當中,如今已是第三日的午時,再有二里就要到達預定紮營的地界,此時突有快馬來報。

  「報!唐秦王李世民突擊夏王中軍大營,大王…」快馬士兵欲言又止。

  管照陽此時心跳加快,他不願聽下去卻又不得不聽的說:「報下去!」

  「大王受傷被擒,大軍四散,徐法將軍戰死,其餘將軍目前不知去向。」

  乍聽聞此消息,管照陽此時幾乎從馬上摔下來,他強自鎮定,過了很長的一段時間,回過神來:「那咸里呈將軍呢?我不是令他率六百鐵騎隊保護大王,你把你所知道的一切道來!」

  快馬士兵:「咸里呈將軍死命保護大王,然而秦王麾下大將尉遲敬德及其鐵騎太過勇猛,咸里呈將軍死戰尉遲敬德近百回合,後不敵受傷,下落不明,唐軍鐵騎乘勢衝散六百鐵騎,衝入我軍中軍,各將軍率部救援大王不及,徐法將軍率部要救大王,被唐將秦瓊擋下,後中李世民之箭陣亡,由於唐軍進軍太過突然,加上唐軍鐵騎四處衝殺,我大軍瞬間已被衝散,戰死者不計其數,加上大王被擒,部隊兵士頓時散失,在下及幾百散兵跟隨魏徵軍師及張玄素司馬向洛州城撤退,於半途中,魏徵軍師派在下前來報訊,臨行前,魏軍師交代在下要告之管軍師不要悲傷,並且說他估計秦王李世民會順利佔領洛陽,請管軍師務必攻下長安生擒李淵,夏軍及大王才有一線生機。」

  管照陽本來乍聽到消息悲痛萬分,不能自已,他甚至仰天徒嘆即使再努力還是改變不了歷史,但聽到他的生死之交魏徵的交代,頓時恢復理智。

  於是,他獨自思慮了許久,然後對快馬士兵說:「嗯!你辛苦了!先下去休息,以後就留在我這當傳令。」

  快馬士兵:「是!謝軍師。」

  此時,管照陽身邊的軍士一片靜默,每個人都不敢相信自己所聽到的事情。

  謝菲菲此時騎馬過來管照陽身邊,然後看著他說: 「照陽,你還好嗎?」

  管照陽看著她悽然一笑,然後說:「菲菲!傳令停止進軍,集合大軍,我有話要對部隊說。」

  半個時辰後,除謝菲菲率一萬人馬在大軍前二里處護衛,其餘四萬八千人都停止進軍集合,因為統帥管照陽有話要說。

  集結完畢後,管照陽環視他的部隊,近五萬人的部隊集合在這不大的地界處無法成聽訓隊形,只能成排成多圈的圓形陣形,將他們的統帥圍在中心。

  於是管照陽緩緩地說:「諸位,相信有些人已知道,大王在虎牢關一役不幸被李世民擒獲,在下估計此刻李世民已佔領洛陽,請各位將士不要難過,因為現下絕對不是悲傷難過之際,為了大王的性命,我們只有盡速攻下長安,然後生擒李淵,要求李世民釋放大王,也只有攻下長安,夏軍才能佔領資源富饒的關中,然後招兵買馬,秣馬厲兵,打贏這場亂世的戰爭。」

  此時,兵士們群情激憤,「我們要打下長安救夏王,我們要打下長安救夏王…. 」陣陣打下長安救夏王的聲音不絕於耳。

  也許是因為憤慨竇建德被擒的關係,夏軍此刻反而士氣高昂,管照陽舉起手示意大軍安靜,原本打算養精蓄銳一晚再攻打長安的構想,也因為突如其來的惡耗而打亂。

  夫作戰,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此時夏軍正是人人同仇敵愾且士氣正盛,管照陽知道應該要趁此絕佳時機直攻長安,於是他下令:「各位!為了大王,為了夏軍的未來,我們一定要打下長安;傳令!獨孤揚將軍,即刻率一萬兵馬及十五台攻城車、五十個雲梯正面攻長安南門。」

  獨孤揚將軍: 「諾!」

  「李神通將軍,即刻率一萬兵馬及十五台攻城車、五十個雲梯繞道至長安北門攻城。」

  李神通將軍:「在下遵命!」

  「單剛非將軍,即刻率一萬兵馬及十五台攻城車、五十個雲梯繞至長安西門攻城。」

  單剛非將軍:「在下遵命!」

  「小將辛武山,即刻率一萬兵馬及十五台攻城車、五十個雲梯繞道至長安東門攻城。」

  小將辛武山:「末將遵命!」

  「傳令謝菲菲將軍率一萬兵馬做後援,其餘八千人馬隨在下于中軍隨時聽候調譴。」

  一個時辰後,大軍抵達長安城下開始進行攻城,士氣高昂及群情激憤的夏軍將士如同猛虎出籠般銳不可當,四萬軍隊齊力攻擊長安四個不同方向的城門,僅剩不足一萬守軍的唐軍那裏能守的住這同時從四個不同方向排山倒海來的一波波強烈攻勢。

  於是,防守兵力較薄弱的長安西門率先被單剛非將軍的攻城部隊登上城樓,緊接著少數登上城樓的士兵漸漸的由一個點變一個面,一個面變成大股的士兵登上城樓,然後單剛非將軍的攻城部隊將西門城門開啟,西征部隊如流水般進入長安城,瞬間就把長安的守軍淹沒,長安的攻防戰在雙方兵力及士氣懸殊的差別下,不到三個時辰就勝負底定。

  攻佔長安後,管照陽進入長安城即下第一道將令:「傳令!謝菲菲將軍率一萬兵士搜尋李淵及李建成父子下落,記住,要留活口,並且盡量不要擾民。」

  第二道將令:「獨孤揚將軍率一萬兵士將長安皇宮內寶物財產、軍械器具及各種資料保存好並造冊。」

  第三道將令:「請李神通將軍貼出安榜告示來使長安百姓安心,內容大概是說明夏王竇建德是有德之君,夏軍是仁義之師,來到長安目地只是為了早日終結亂世,讓人民安居樂業,共享太平。」

  第四道將令:「單剛非將軍率一萬人負責護衛長安。」

  第五道將令:「小將辛武山率三千人巡邏長安,維護治安,切記,不可擾民。」

  第六道將令:「小將孫力率一萬人清理長安戰場,並計算我方及唐軍真傷亡人數,將陣亡士兵移至長安外五里壩上掩埋,受傷者請軍醫醫治。」

  第七道將令: 「小將季原率五千兵士兵分多路將唐皇後宮及秦王府、太子府、齊王府守衛看好,防止其家眷脫逃,尤其務必看管好秦王府家眷,未經命令任何人不得擅自入內騷擾其眷屬,違令者依軍法處置。」

  第八道將令: 「其餘近萬兵士由小將吳用負責管制,今晚先在長安城外安營紮寨,待明日再緩緩進駐長安城,等過幾日長安的局勢穩定,在下再犒賞所有西征部隊,這幾日大家再辛苦些。」

  連下八道將令,眾將領命後,管照陽和他的數名貼身衛士慢慢的騎馬在長安城四處巡視,此刻他心中感慨萬千,如今雖然順利攻下長安,進佔關中,然而夏王竇建德已成為階下之囚被困在洛陽,如果夏王有個萬一…,他真的不知道局面會如何?想到這裏他就心亂如痲。

  戌時(晚上七點),在太極宮(長安宮城),管照陽坐在龍椅台階下方臨時設的椅子上,欲審問唐朝的敗將,因為他基於倫理當然不會坐在龍椅上,在管照陽心中,龍椅只有夏王夠資格坐上去。

  此時,太極宮內有管照陽、李神通、謝菲菲及獨孤揚將軍還有被俘的唐將蕭瑀、侯君集、唐儉、段志玄等人。

  管照陽首先開口:「諸位唐朝將領!你們有何話要說?」

  眾人皆默不作聲。管照陽看了看侯君集,他知道這位先生後來參與李世民太子的謀反被李世民誅滅九族,他想應該先從他下手,因為此人應該最重名利而不重名聲。

  「侯君集!你們可知當你們拼死拼活的保衛長安之際,你們的皇帝李淵早已經和他的太子李建成棄臣下逃跑不知去向,這樣的君王值得你們為他效命嗎?」

  侯君集此時不知如何回應,管照陽心知肚明,馬上加一句:「侯君集!你願意加入我夏軍陣營,與在下一起效命夏王,創造一個讓人民安居樂業,共享太平的朝代嗎?還是你願意付出你的生命,為這陣前不知去向的皇帝效愚忠?」

  侯君集沉默了一會,拱手平靜的說:「在下願效命於夏王,自此刻起以管軍師馬首是瞻。」

  管照陽高興的說:「好!侯將軍果然深明大義,來人!為侯君集將軍鬆綁。」

  管照陽此刻就是要營造出投降夏軍不但可保命,且可共享榮華富貴的氛圍;在當時的亂世,對於這些草莽英雄來說,他們屈身那個勢力,穿了也只是想要找個安定的港口停靠藉以安身立命,而如今管照陽戰無不勝的攻佔長安,其實已讓這些亂世英雄們敬服,再加上他誠懇的勸降,試問?有誰不想要命而只要那虛有的愚忠之名;況且,通常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堅持不降,死的可能是整個家族,因為任何人都知道斬草除根這個道理,誰會殺了一個人,然後留下他的子嗣等他長大再來報仇?更何況,這也不算不忠於社稷,因為當前的唐朝還沒有一統天下,所以更算不上一個國家。

  說完,管照陽轉向其餘三位唐將及官員問:「蕭瑀、唐儉、段志玄,你們願意加入我夏軍陣營嗎?」

  蕭瑀說:「在下願意!」

  段志玄拱手說:「蒙管軍師看的起,末將願意效勞!」

  此時,只剩下唐儉閉口不言,管照陽熟讀史書,早知唐儉與李淵為至交好友,且唐家和李家一直為世交,想到這層關係,他早想到此人是不可能太輕易背判李淵的;但現下在東征一線慘敗的夏軍需要各方的人才來加強陣容,所以管照陽還是希望盡力而為來招攬人才,此次不同於武關前戰役,當時因為還未攻下長安,所以對於不屈服的將軍只能在當下處死以免節外生枝,但現下已攻下長安,短期內暫無急迫戰爭的可能性,最需要的就是各方的人才及招兵買馬,於是,管照陽緩緩的說:「唐儉!你意為何?」

  唐儉爽快的說:「在下受君主厚恩,此生難報,如今惟有一死以報君恩於萬一,請管軍師成全在下。」

  管照陽無奈的嘆口氣:「於私,在下很敬重你這樣為君主的忠心,在下與夏王亦是如此,但於公,你我乃敵對陣營,請原諒在下無法苟同你的忠心;世人皆道李唐王朝精兵強將多,唐開國皇帝李淵知人善任為一明君,但容在下提醒足下,首先李淵判隋自立為皇乃不爭之史實,史筆如鐵清楚記載,我夏王仁厚,治理河北政清人和,有目共睹,且即使到如今仍只稱王未僭越稱帝,昔日漢高祖劉邦也是等到天下一統後才稱帝,這是因為高祖心中首要為人民幸福,而非己身利益,此等胸懷就如同我夏王;再者就說現下汝等為保衛長安皆有玉石俱焚之心,而李淵身為君主如今卻不知所蹤,難道不怕世人恥笑?」

  唐儉欲言又止,似乎無言可回,此時管照陽擺手阻止唐儉開口,並趁機再說:「我夏軍強將如林,有寒山飛、文回、張揚、劉黑闥等名將,而謀士有魏徵、張玄素等名士,而謀士以在下最為不才殿後,忝掌西征大軍統帥,幸賴各級將士奮勇殺敵連下太原、上黨,河東、武關乃至長安五個關鍵要地,如今我夏軍已佔領關中,而今進取天下已非遙不可及,先生可願助在下一臂之力?一起為這混濁的亂世盡一份心力,早日讓民眾的苦難結束。」

  唐儉聽完管照陽的話,很是感動的說:「在下何德何能?竟蒙管軍師肺腑相談;在下其實一直有耳聞軍師的作為,軍師乃國士無雙,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且攻下城池後與民秋毫無犯並施行仁政,在下對於軍師早已有仰慕之心,奈何身處敵對陣營;今日此種情況下與君相會,或許是天意吧!自即刻起,敗將唐儉願加入夏軍陣營,全憑軍師調遣。」

  管照陽很高興的說:「太好了,承蒙唐先生及三位先生加入我夏軍陣營,讓我軍如虎添翼,在下不勝感激!」
他繼續說:「在下出征之前,夏王即授予在下全權負責西征大軍事宜,如今夏王不幸被困洛陽,在下身負匡復夏軍重責大任,目前只得暫代理西征大軍統帥及關中區總管,以完成夏軍一統天下的使命。」

  管照陽接著下人事令:「命蕭瑀為左司馬,負責關中地區招兵買馬事宜。」
蕭禹:「在下領命!」

  「命唐儉為右司馬,與蕭瑀共同負責關中地區招兵買馬事宜,並請頒布夏軍在長安城的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

  唐儉:「在下遵命!」

  管照陽接著說說:「李神通、侯君集、段志玄,命你三人為中將軍,與謝菲菲及獨孤揚、單剛非大將一同訓練兵士,秣馬厲兵,待來日與唐軍決戰。」
於是,眾將齊聲說:「末將領命!」

  公元六二一年三月下旬,管照陽的部隊終於攻佔此次西征大軍戰爭的目的地,長安,並且遵從當年漢高祖劉邦入咸陽的約法三章,就是希望原來唐軍轄下的民眾能對夏軍有所適從,知道法度在那,並且貼出安榜告示表明夏王乃有德之君,夏軍今攻佔長安只是為了終結亂世,建立一個能讓人民安居樂業的朝代,如此讓長安的民眾安心;原本這一切都按照計劃進行,然而令管照陽仰天長嘆的是夏王竇建德卻在夏軍另一路攻打洛陽戰役中,被唐秦王李世明打敗成為階下之囚,東征洛陽的二十萬夏軍兵士除了數萬死傷者外,其餘兵士也幾乎全數散去,只剩為數不多的散兵逃回洛州劉黑闥駐守之處;目前夏軍的總兵力已經折損嚴重。

  因此管照陽除了安定關中地區外,並且以誠心招降唐軍部將及謀士,積極招兵買馬,增強兵力,秣馬厲兵,以準備後來與唐軍的大戰。

  但有一點管照陽卻覺得意外,就是唐皇李淵及其太子李建成卻不見行蹤,他們到底是逃往了何處?投降的唐將及文官都表示,在管照陽攻下武關那天起,唐皇父子就神秘消失不見人影,佔領長安後近一月來,管照陽派兵尋遍了長安及關中地區,甚至派探子打探北方的草原十八部都了無音訊,這樣一來,管照陽就不能挾唐皇李淵以箝制李世民,他最擔心的是夏王竇建德的處境恐怕更加危險,因為只要一旦李淵與李世民會合,恐怕就是夏王生命終了的時候到來,如果那樣,夏軍的未來會如何?此刻,獨自站在長安城樓上的管照陽不敢再想,此時他心亂如麻,肩頭上宛如千斤萬擔的壓著,但他不能放下,因為這是他的責任,為了恩重如山的夏王,為了夏軍十多萬將士,也為了他自己的生命,更是為了他摯愛的阿蠻及謝菲菲。(待續)

( 創作連載小說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cu169&aid=6647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