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說到大學退場機制
2013/06/04 12:08:44瀏覽1471|回應0|推薦3

前不久,5月23日,教育部長說已鎖定6所私校要「輔導轉型」或「協助退場」。

沒公佈鎖定的名單,只說學生不到2000人辦學績效不彰的。然後,媒體就把可能名單列出來了:學生人數不到1000人的有:高美醫專(奇怪,人家在談大學退場,媒體幹嘛扯到這個專科學校?)、高鳳數位學院、永達技術學院、興國管理學院;不到2000的有: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康寧大學、大漢技術學院與台灣觀光學院等四校。有的新聞標題直接說教育部長點名這些學校,真是冤。這些學校是被媒體點名的啦!

然後這些被不管是誰點名的學校校長們像炸了鍋,紛紛向媒體表達對教育部的不滿。

有的說:不能只用學生人數來決定。

有的說:雖然學生人數少,不過他們辦學很有特色。

然後還有些「學者」說:要顧慮到這些學校教師的權益。

是說,很奇怪耶~~

一般人如果開一家店,沒有客人,開一天賠一天,那不是早就該關店大吉了嗎?為什麼這些學校不肯關呢?是學校董事會很有錢,不怕賠錢,可以一直耗下去?還是開個學校根本是想挖政府的錢,只要學校還在就可以申請補助、申請經費,學生少也沒在怕的啦?

不能用學生人數來決定,那該用什麼決定?大學評鑑嗎?

告訴你,教育部的大學評鑑真的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每年都會有好多學校老師為了今年學校要評鑑,什麼事都做不了,都在趕著做評鑑時要提出來的資料。跟出版社簽約要寫的書稿交不出來,因為要準備評鑑,沒時間寫。已經交稿了,排版好要校稿時沒時間校,因為要準備評鑑。一句「要準備評鑑」,像是一道魔咒,讓人感覺整個學校都癱瘓了。所有簽過的合約、約定的交稿期限都可以不算數,因為要評鑑。真好奇,是不是連對學生的教學都可以不管了,為了準備評鑑?不知道評鑑委員們去學校評鑑時,看到那些陳列得整齊又齊全的資料,會不會想到這是付出多少代價來的?

評鑑還有一個問題:看表面!比如說教師的師資,博士多少人,外國博士多少人之類的。

我就不懂啦!有些後段學校,招進來的學生入學成績幾科加起來不到50分(前幾年不是說還有7分、18分的),英文程度可能連國一的期末考卷都考不及格,學校請一堆英美留學回來的什麼比較文學博士、語言學博士、美國文學博士來教大一英文是在幹嘛?

後來搞懂了:這樣評鑑時的分數比較好。

在下剛好教過一陣子國中文理補習班,教英文教得還不錯,於是有一年被安排利用下班時間去一所技術學院教進修部教英文。

學生英文程度普遍不太好,而且年紀比國中生大很多,被英文這個科目帶來的挫折感也比國中生根深蒂固很多。幾乎是一聽到「英文」兩字就在大腦中自動反應出「我不可能學得會」的結論。教過國中英文,我很知道台灣學生在初學英文時最容易在哪些地方卡住。教了幾個學期,效果還不錯。有些學生寫卡片給我說,他重新對英文產生一些學習自信心。

不過呢!本人雖然大學讀的是英文,研究所卻不是,也就是碩士學位不是英文系的學位。因此那些專任老師們以「為了評鑑時的分數」為由,要改排藝術史、藝術概論之類的課給我教。

好吧,也不想為難學校和當初安排我去兼課的人。我就不去教了,讓那樣海歸博士們去教吧!老實說,575元的講師鐘點費還要扣稅,比我之前在國中文理補習班兼差的待遇還少,離家又遠,遇到下雨天搭計程車去,單程車資就要超過400元,真是不划算。當初會去教也是衝著人情幫忙性質的,會繼續教也是對學生有一份熱情。不過在「評鑑」之下,這些教學熱情和經驗都是形而上的,看不到,不像海歸博士的學位證書那樣可以做為具體的數據來給評鑑委員打分數。

教程度不好的學生,如果老師自己沒有經歷過學習的挫折,怎麼能感同身受地了解學生的困難在哪裡呢?又怎麼區分出學生說的哪些是真正的困難,哪些是偷懶逃避的藉口?最後學生就只能坐在教室裡當墓碑,老師放著PPT唸悼文。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ason867&aid=7718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