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書籍裝幀在歐洲
2006/04/11 00:27:32瀏覽2130|回應0|推薦0


西方中世紀的平面設計,主要反映在各種手工書寫和繪製的宗教書籍上。當時由於紙張的製造技術還未從中國傳播到歐洲,人們主要運用十分珍貴的羊皮紙進行書寫。一本200頁的書籍要一個書寫者花四、五個月的時間才能夠完成。所以書籍在那時是非常貴重的東西,只有少數貴族統治階級才能享用。

在設計上,手工繪製的書籍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許多書籍運用了金銀等貴重的材料。如在染成深紫紅色的羊皮紙上運用金色或銀色描繪各種花卉,或在人物背景上用金色和紅色繪出各種圖案或風景。許多圖案裝飾華美,刻畫細膩。文字運用了各種裝飾字體。畫面上十分注重文字和圖 形的色調對比。特別是圖案運用了植物的曲線組合,形成了一種色調勻稱的肌理。插圖和文字之間不像中國的書籍那樣有著分明的界限,常常交叉在一起,但在色調上層次分明。

和原先古埃及、古羅馬的紙草文獻不同,歐洲中世紀的書籍紙張有了同樣大小的尺寸,並裝釘在一起,形成了現代書籍的基本樣式。

1400年以後,歐洲各國開始逐步建立起自己的造紙業,紙張被普遍地採用。同時歐洲人也運用木刻的方法,印製多種印刷品。在這樣的技術基礎上,書籍的設計也有了根 本性的進步,一方面出現了比手寫字體更為規範、更為精細的字體,另一方面,出現了更為簡潔、明快,具有大面積空白的編排樣式。儘管大多數版面只是運用了單欄的文字編排樣式。

德國的阿伯里奇杜勒(Albrecht Durer,1471-1528,丟勒,文藝復興時期德國名畫家),是一個金匠的兒子。1498年他為《啟示錄》(Apocalypse)設計的15張木刻插圖,是德國木刻藝術的經典之作。他為許多書籍進行的裝幀設計,在編排出版了自己關於書籍裝幀設計的理論專著《運用尺度設計藝術的課程》,具體地討論了運用幾何比例和圖形的方式進行字體設計。他將筆劃的寬度和字體的高度設定為110的關係,然後再以此推斷出各個字和筆劃之間的比例關係。他對拉丁字體進行了全面和科學的改進、完善,使字體設計高度理性化。他是最早運用數學和幾何方法對平面設計及編排設計進行研究的大師。杜勒對平面設計藝術和繪畫藝術的貢獻可以說都是相當大的。
 
注:杜勒,15世紀德國著名畫家,全名阿爾布萊希特杜勒。出生在紐倫堡一個金銀匠世家,父親是金銀匠,母親也是一個金銀匠的女兒。杜勒的教父考伯格是當地最大的印刷出版家,很可能就是在考伯格的印刷所裡,少年杜勒接受了製版所必需的雕刻和繪畫技藝訓練。24歲那年,杜勒在家鄉紐倫堡自己開了一個版畫作坊,購置了印刷機,從此開始了自己輝煌的藝術創業生涯。

早期曾向當地畫家胡爾蓋莫特學過畫。杜勒一生作了許多木刻版畫,在版畫史上具有很高的價值。《啟示錄》是他在1498年所作的一套木刻組畫,共15幅,《四騎士》是其中最著名的作品。《啟示錄》原文作於西元一世紀,其內容是以隱寓的含義,針對當時羅馬暴政的譴責與控訴。《四騎士》是表現疾病、戰爭、死亡和神的公正,四騎士足跡所到之處,給人們帶來苦難的後果,在「死亡」所騎的那匹馬的鐵蹄下踐踏著的是國王,在地獄中的那頭怪各正要吞噬他的頭都。一位德國學者馬克斯德沃夏克首先指出:杜勒的《啟示錄》插圖走一支革命歌曲,它的鋒芒是針對著羅馬教皇的。杜勒的木刻版畫,內容深刻而富有藝術表現力,畫面構圖飽滿而完整,形象生動,線條嚴密,對人物和環境的處理一絲不苟,充分表現出作者的深厚的素描功底。

30歲時他創作了最著名的3幅銅版畫:《騎士、死神和惡魔》、《聖哲羅姆在他的書房裡》和《梅倫可利亞》。在自己的版畫作品上,他總是用AD兩個字母的組合作為作品的署名標記。

在杜勒等一批傑出設計家的帶領下,德國的書籍裝幀設計具有很強的插圖風味,強調複雜的繪畫表現,版面層次豐富。同時一些設計家也開始注意畫面插圖和文字的色調對比,運用不同的外型插圖,造成畫面的變化。由於印刷技術水準的提高,字體越來越精細,不斷縮小,在一些書籍中出現了一定的留白。這在以往珍惜每一寸空間的書籍中是極少見的。

15世紀末開始,德國的印刷和設計方法流傳到各國,在歐洲引發了一個平面設計、字體設計的發展高潮。在文藝復興的中心義大利,印刷工業和平面設計走在前面。義大利的書籍裝幀設計大量地採用花卉圖案,各種卷草文樣包圍著文字。在文藝復興後期,設計家在版面的組織編排方面有了比較大的創新,出現了相當複雜的平面佈局。在法國,喬傅雷托里(Geoffroy Tory,1480-1533)等設計家運用嚴格的數學方法對字體進行設計,規定了對字母進行分析和組合的基本原則。人們還將段首的大寫字母運用花卉圖案進行裝飾。在18世紀,由於洛可可藝術的影響,各種曲線裝飾和花體字成為基本的設計要素,非對稱的華麗的版面佈局成為一種時尚。英國的設計風格簡潔、明快、清晰,利用金屬腐蝕方式製版的插圖和精細而佈局寬鬆的文字字體,使英國的書籍版面在感覺上與現代書籍非常接近。


注:喬傅雷托里,法國圖書發行人、出版家、作家、表音法改革家,還是一位多產的鐫刻家。他是法國文藝復興風格書籍裝幀的主要倡導者,在法國推行羅馬體字以對抗當時流行的哥德體的運動中,也是一位扮演主導作用的人物。他發行的重要出版物,包括很多「祈禱文卷冊」,還有語言學傑作〈野花〉(1529)。在這本書中,他提出了重音的概念、省字號、變音符以及簡單標點符號等。1530年前後,他由法蘭西斯一世任命為王室印刷官。

15世紀以後,歐洲人運用木刻 方法創作並印刷了大量的招貼廣告和書籍作品的同時,設計了許多適合於木刻印刷的字體。當時的歐洲木刻字體相當多,人們把它們一組組地像金屬字體那樣組合並列在一起進行排版印刷。許多用這種方法設計印刷出來的海報招貼很具特點。可以說是字體廣告最早先驅。在這類廣告中作者運用的字體有時顯得太多。以後人們注意到這種設計上的不足,開始限定一個版面上的字體只能運用三種以下的字體。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ason080&aid=234254
 引用者清單(1)  
2014/10/01 08:22 【udn】 這有其他產品!愛小 羅馬 交叉 惡魔比價